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北京文博丨今日雨水,愿好运和幸福如雨后春笋般绵绵不绝!

来源: 光明网 时间: 2022-03-29 15:47:58

今日0时43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中国的农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确立了耕作与时令的关系,农人们按季节种庄稼,不违农时。

铁制农具-三齿耙

中国农业博物馆

这件铁制三齿耙藏于中国农业博物馆,正是战国时期人们用来松土的工具。

我国古人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其中一候獭祭鱼,指的是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捕捉到鱼后它们会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洒蓝釉矾红三鱼纹棒槌瓶

观复博物馆

这件收藏于观复博物馆的洒蓝釉矾红三鱼纹棒槌瓶,因其形似洗衣使用之棒槌而得名。

“洒蓝”是一种施釉方法,与一般施釉方法不同,虽名为洒,实则以吹制方法进行。《陶冶图说》记载:“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吹之。”

就是工匠用竹筒一节,一端蒙以细纱,蘸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反复喷吹使坯表施一层厚度均匀的釉。因其吹制后,蓝釉表面略带斑驳,有层次变化,如片片雪花盖于蓝釉之上,故又称“雪花蓝”。

这件藏品除了使用“洒蓝”的施釉方法,工匠还事先留白,用矾红彩绘制了鲤鱼的纹样在瓶身之上,寓意连年有余。

而“雨水三候”里的“二候鸿雁来”,则是指春回大地,气候渐暖,去年南飞的大雁重新飞回北方。

青缎地平针绣云雁补子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件清末四品文官背补。云雁展翅立于海水之上,周围满布祥云、红日。牡丹、蝙蝠、寿桃等寓意吉祥的纹饰。其采用多种刺绣技法绣制而成,以平针绣为主,局部采用换色退晕的刺绣技法。

华夏民族对鸟兽纹的使用由来已久,人们赋予鸟兽纹以吉祥的寓意。鸟兽纹除了出现在玉器、瓷器上,也出现在官员的章服上,它的使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衣着的审美要求,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身份的象征。

明初,“补子制度”被确定下来,公、侯、伯、驸马等绣麒麟、白泽,武官绣兽,文官绣禽鸟。当时规定,在文官和武官的章服上,除了织暗花花朵,依官位高低,花朵的直径大小均不同,同时,还用彩色丝线绣上不同的鸟兽纹饰。文官一品纹仙鹤、二品纹锦鸡、三品纹孔雀、四品纹云雁、五品纹白鹇、六品纹鹭鸶。

“三候草木萌动”则说的是雨水之后,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清巧作玉兰花青玉花

首都博物

这件清巧作玉兰花青玉花插收藏于首都博物馆,花插上所雕刻的玉兰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青玉光泽流动,像是玉兰携带着雨水节气的细碎雨珠,绽放在初春的枝头。

花插,即插花用的器皿。花插的出现是古人为了呈现花材最好状态而专门设计的,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花插器口较小,可以很好地保障植物的水分,延长花卉存活时间。

在花插材质中,玉质花插甚得有志之士喜爱。目前能见到的玉花插,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主要取材于和田白玉、黄玉、青玉等,很多都是模仿动植物的形象进行雕刻,以灵芝、松树、玉兰为多见,造型多样,形神兼备,且具有吉祥寓意。

每一场春雨,都在孕育一场丰收。雨水节气到,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好运和幸福如雨后春笋一样,绵绵不绝!(张诗奇)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