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童书也分性别吗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时间: 2022-03-30 10:48:06

【新闻随笔】

前几日,笔者在陪女儿使用学具做游戏中,有一项是将不同的场景与可能用到的交通工具做对应连线。比如,将房屋失火与消防车连线,将受伤病人与救护车连线。在笔者讲完游戏题目信息后,她眼睛上下扫了扫几个“车辆”选项,然后有些不解地问我:“妈妈,为什么没有女司机啊?”

笔者这才仔细一看,果然,坐在7辆不同功能车驾驶室中的,无一例外都是男性。虽然她的生活观察样本很小,无非是围绕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所产生的,但即便如此,孩子仍旧发现了儿童书里所简化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些许不同。

相比这种极端情况,童书中更为常见,同时也更复杂和隐蔽的对世界有偏见的刻画,则是超出他们的感知和理解范畴的。比如,童书故事中更多出彩的主角是男性,跟冒险、探索类等人物特质相关的角色也多是男性,而承担照料工作、人物更扁平的设定则多被指认给女性。当然,近年来有一些童书试图打破这种性别刻板印象,迪士尼的公主系列也一改往日女性被动等待拯救的叙述套路,但童书中的男性偏好“基本盘”依旧稳固,不少研究似也证实了这一点。

和其他文化产品一样,童书也是一个时代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因落后的性别观念,《小红帽》被国外的一些幼儿园“请出去”,安徒生名篇《海的女儿》因被认为有规训女性之嫌而引发激烈争论。之前经典童书中性别失衡的刻板刻画被引起注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逐渐意识到性别平等足以成为一个问题,哪怕是规范性的性别平等观念也会被认为已不合时宜,这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童书中被编码的性别观念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们对性别的认知?目前,尽管尚无确切数据描述这种效果,但相信没有人会质疑童书对孩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反思并拒绝那些童书中对于性别乃至世界的刻板印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所有“问题童书”从书架上清走。

对被过去的社会价值观念所渗透的童书来说,“编码”已是完成时,但“解码”永远处于进行时态。相比故事本身,如何选择故事以及阐释的角度,在对孩子价值观的塑造中似乎作用更甚。而且父母在现实世界中所投射的性别认知,同样影响孩子们观念的形塑。我们不能一边告诉孩子男女一样,一边却在电子网站购买童书时通过性别标签来进行分类搜索和寻求推荐。

环顾周遭,在由童书性别偏见所引发的焦虑中,似乎女孩的家长占据多数。这并不难理解。这一代家长,尤其是“妈妈”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让她们对模式化的性别规约有更深刻的体悟,也由此激发出冲出这种桎梏、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想象空间的本能。在她们的亲子阅读中,本能地对“公主”叙事多一份警惕,对传统的性别标签多一份审视。

不过,对于男孩们的家长来说,对“王子”叙事的警惕和审思同样必要。因为,性别问题从来不仅是女孩的问题,也是男孩的问题,面对性别刻板印象亦如此。借由童书,我们应让孩子尽可能接触世界的复杂,尝试理解那些具有人类共通性的情感质素。更进一步地说,探索并成为自己,而不仅是成为“他/她”。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30日 02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