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好品山东丨守艺蝶变,让一切皆有可能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3-31 19:00:30

赋予叶片艺术生命的济南叶雕、神还原明朝《核舟记》的潍坊核雕、用饼皮卷出花样年华的临沂煎饼、让万物翱翔于天际的潍坊风筝……包罗万象、历久弥新,它们便是“山东手造”,作为齐鲁文化符号,山东手造,让一切皆有可能!

济南叶雕:落叶重生 一叶一世界

枯葉本无光彩,一支笔、一把刻刀却能为其赋予全新而永恒的生命,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济南叶雕,让生命得以延续,便是叶雕艺术的初衷。

叶雕,也叫剪叶,利用叶片丝丝入扣的脉络和自然的残缺来创造出别样的生命状态。

叶雕的创作周期比较长,从选叶、清洗、晾干、构图、雕刻到定型、后期制作,一幅叶雕作品需要经过约20道工序、耗时约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一叶一世界,一界三千叶,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洗礼的落叶,是叶雕的首选。黄栌、白杨、冬青、梧桐、银杏,每片树叶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脉络,每件作品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灵动的故事。

潍坊核雕:径寸之木呈现世间百态

“一粒芥子纳须弥三千”,核雕以桃核、橄榄核、杏核等为原料,用一把刻刀,在方寸之间尽情发挥,创造出世间万物,或花鸟鱼虫,或人间冷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便是世界称其为“东方神技”的原因所在。

一枚硬币大小的桃核,经过打坯、布局、雕刻、抛光等一系列工艺,神还原明代《核舟记》中描绘的“核舟”:镂空船舱,8扇门窗可自由开合;船头45环锚链,环环相扣,转动自如;船上的小书童正趴桌上酣睡,小和尚正仰头打呵欠……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绪德的得意之作。

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核雕产地之一,近年来,潍坊核雕以其古典的意境和东方神韵声名鹊起,2008年6月,潍坊核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沂煎饼:一张面饼卷出花样年华

大米煎饼、小米煎饼,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煎饼大部分都是米白色或黄色的,但在临沂蒙阴的煎饼大嫂徐海霞这里,一张张普通的煎饼却变成了五彩缤纷的“煎饼花”,成为了沂蒙山区特色主食的“门面担当”。

火红的玫瑰、嫩黄的月季、魅惑的蓝色妖姬……从传统煎饼到栩栩如生的“煎饼花”,徐海霞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催开了一朵朵“致富花”。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五颜六色的“煎饼花”,所有原料都是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黄色的是小米、胡萝卜、黄桃、南瓜,红色的是火龙果、甜菜根、紫薯,白色的是大米,黑色的是芝麻,绿色的是芹菜、菠菜等各种蔬菜,蓝色的是蝶豆花,点缀的有红枣,就连粘花的糊糊都是由糯米和土蜂蜜熬制而成的,绝对可以放心食用。

又好看又好吃,这样的临沂煎饼谁不爱呢!

泊里麦草画:点草为“金” 一笔一刀皆传情

麦秆儿是田间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小麦成熟收割后,剩下的麦秆儿或用作柴火,或被加工为饲料,但是,在勤劳聪慧的山东人民手中,它还有另外一种命运:华丽升级,变身艺术品!

麦草画是青岛地区古老的传统技艺,其取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等皆可呈现,麦秸独有的光泽还让作品多了一份古朴典雅的气韵。

麦草画的原材料虽然简单,但制作工序却复杂得很,先挑选出粗壮圆挺的麦秸,进行“浸”“染”“薰”“泡”“晾”等初步处理,然后以轻重缓急等不同手法,用烙铁烫烧出麦秸的深浅、明暗,使麦秆呈现出黑、黄、白等层次和色彩,再经剪、裁、印、贴等二十几道工序,最终制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

麦草画吸取了国画、油画、版画、烙画、水彩、剪纸、雕刻、书法等之技巧、精华,使之不断创新变化。

自古麦草总相宜,一笔一刀皆传情。近十年间,泊里麦草画已陆续成功申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潍坊风筝:纸鸢纷飞 万物皆可翱翔

“银线连四海,风筝冠五洲。”有“鸢都”之称的潍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筝之乡,相传两千多年前,第一只木制风筝“木鸢”从这里起飞;如今,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自此出口。

在潍坊,万物皆可飞!不同于人们印象中风筝纤薄、小巧的外形,潍坊的风筝花样百出,有硬翅、软翅、串式、板式、立体和动态之分,可以翩若惊鸿,也可以威武如航母。

纸鸢齐飞,让潍坊有了不一样的天空!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设在了潍坊,如今,潍坊已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

历史长河中的山东手造有着岁月沉淀之美,而如今的山东手造,正以更为亲和且新奇的方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既不是高高在上的庙堂专供,也不是曲高和寡的人间另类,它近在咫尺,更因着时代的镌刻,更新创造出无限种可能。

标签: 潍坊核雕 潍坊风筝 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