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明,十年回望,扎根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当代艺术重启艺术家生涯。
2011年,胡建明与好友以一场竹子自行车沪藏骑行的行为艺术之旅,以此为在中国美术学院的7年学习生涯落上一个顿挫有力的句号,然后开启下一站人生。在这场风景与风险并存的冒险之旅中,与人,与山川,与生灵,是生命相逢时的交织。既定的路线,命定的相逢,与珠穆朗玛峰山下的那只牦牛眼神对视,是胡建明心中对西藏神性强烈的感受。归来后,他就将此永远得封存在作品之中——《天路》。雪山之下,牦牛注视着远方。
《天路》
白驹过隙,十年回望,胡建明走了一条远长的路,他把自己扎根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美学的社会践行之中,游离在艺术的边缘却又从未远离。2021年,胡建明回归艺术创作,将这些年的沉淀灌注到作品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胡建明永恒的命题,但是在创作表达上他不愿拘泥传统,今时今日的社会时境中,中国文化的艺术呈现更要立新与突破,兼具中国哲学的历史观和时代观。
《旧新书》与《秋水东流》两组作品,胡建明把中国恢弘久远的书法史凝聚在作品之中,刻画出书法在当代的“用”与“无用”,用当代艺术呈现出书法史学的时空感。
《旧新书》是中国书法演变进程中用五种书法字体,在一层又一层的透明树脂上临摹各个字体的代表性书法作品十篇。累叠,切割,无序交织编排成一本新书。透明方块间的字层层悬浮,如同在虚拟空间中的字体仓储。“这整组装置我希望交付给观众的是书法历史”胡建明如是说。
这种书法历史的哲学美感在《秋水东流》中是隐秘而伟大的,当代人无感于历史中被迭代掉的“字体”,可这些不再被用的字体始终在闪闪发光,它们凝聚在当下我们所认识的更为简约的一撇一捺之间。
社会进步,必然会导致某些“文化弃用”,同样也影响着人的精神。《浮生》作品,源自于民俗“筶”的活动,江南民间用竹根制作成筶,观其俯仰以判吉凶。对于这种神学,当代人进步的思想都已经作为一种安慰,而非信仰。当代人的迷茫,得不到信仰的支撑和依靠。《浮生》,五行的色彩寓意各自的人,有着各自的舟,也有着各自的起伏。
“当代艺术作品,有些是与美无关的,它是艺术的对话与交流,与几千年来的文化,与自己,与他人。”胡建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用当代艺术为媒介,希望能够同藏家与观众建立起这种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