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海师教授张引:十多年潜心钻研,让黎族传统文化“活化再生”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04 18:48:11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婷

打柴舞、船型屋、黎锦、竹筒饭……悠悠历史长河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黎族传统海岛文化。岁月如沙,如何留住不断消逝的黎族乡愁?10多年来,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引教授潜心钻研,提出“黎族传统民居再生设计”的学术主张,并在城市建筑、公共空间、家居装饰、现代服饰等中巧妙融入黎族传统文化元素,让黎族文化“活化再生”,做黎族非遗的“执灯人”。

张引。本人供图

与黎族村落初相遇

绕过弯弯绕绕的泥泞山路,一个椰林掩映的古老小村落闯入怀中,尤其是低矮的船型茅草屋,远远望去像一个倒扣的船,厚厚的茅草铺在屋顶别有一番风味——2005年,当张引第一次来到东方市白查村,就被这个美丽而原始的黎族村落吸引。

国内外的画家慕名而来写生绘画,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与匆匆过客不同,和白查村的第一次相遇,就让张引有了深入研究黎族传统文化的冲动。彼时,张引正在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当老师并在苏州读硕士研究生。此后,他频繁往返于现代化的大学和原始的黎族村落。交通不便、道路泥泞,张引每次到黎村调研都要在当地待一到两周。这个来自吉林的东北小伙与当地村民交流,面临的首先是语言难题,为了尽快融入当地人,他甚至曾和他们一起吃住。

张引(右四)和学生一起到黎族村落调研。本人供图

每当看到袅袅炊烟从船屋飘散而出,张引都会沉醉于这原始的东方民居图景。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船屋年久失修,茅草砌成的屋顶漏风漏雨,黄泥砌成的墙面出现了斑驳窟窿。随着时代的发展,船屋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家搬离船屋,住进更加舒适宽敞的瓦房或平房,只有几户人家的坚守让船屋还保留着最后的人间烟火气儿。2008年,张引发现,船屋仅有的几户人家也陆续搬离。

“这些船屋是海南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3000年黎族文化的‘活化石’,如果不及时保护,3-5年内就会自然消亡。”张引着急万分。很快,一则消息让他由悲转喜。同一年,船型屋的建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白查村的81间船型屋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重点保护。

10多年来,张引一直关注着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不管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他都选择了与黎族传统文化有关的话题入手。

“民族文化一旦离开生活就像植物没了根。” 随着研究的深入,张引渐渐意识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能止步于简单的就地保护,而应让其扎根生活的土壤,实现“活化再生”。“找到原真性的元素,进行提取,并结合当下人的审美情趣、功能需求等,将传统文化原真性的元素附着于现代人的生活,让其实现再生保护。”他说。

传播黎族船屋之美

多年来,张引对海南黎族传统艺术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黎族传统民居再生设计”的学术主张,潜心钻研的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他先后于2015年、202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海南黎族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性设计研究”、“基于海南黎族船型屋民居传统营造技艺的创新设计研究”;专著《海南黎族建筑装饰风格应用研究》被省社科联收藏,用于指导地方传统民居改造建设……一系列的学术报告、理论成果,为海南地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国内权威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张引(左一)在指导学生。本人供图

打破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雷同风格,将黎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张引通过设计将黎族传统文化运用在建筑装饰、公共空间。近年来,他参与设计的项目累计近20万平方米,除了海南,他让吉林、广东的一些建筑和公共空间也因添加了黎族传统文化元素而底蕴十足。

不管是海南首个黎族苗族主题文旅商业项目同利·红棉广场,还是可以让人看见海的好百年海景餐厅,抑或三亚第一个“五星级”美丽乡村中廖村,张引在参与设计时都巧妙融入黎族元素,赋予这些现代建筑以长久的生命力。在确保满足现代人功能需求、审美情趣的基础上,他在众多项目中巧妙融入黎族传统文化,力求原汁原味地展现黎族非遗风采。黄泥、红泥拌上草根做墙面装饰基底,屋顶用葵叶,这些黎族船屋最原始最本真的材料被他充分利用。张引从当地村民处购得最原汁原味的材料,一方面让黎族船屋文化活化再生,同时增加了黎族百姓的收入。

专业理论的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张引教学研究的助力。自2016年起,他在学院开设了《黎族建筑装饰设计》、《黎族民居设计》等多项针对海南本土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专业核心课程。本着根植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理念,他在课堂中特别注重弘扬文化振兴和文化保护精神,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用其专业的特色为海南以及全国各地输送大量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才。

依托黎族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在张引的带领下,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和设计学专业分别于2012年、2017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目前仍为全省唯一。张引也于2021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如今,海师美术学院正在积极申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力争为海南自贸港培养相关人才创建更好的平台。

让黎锦芬芳飘散四方

“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担负着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而黎锦作为极具海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佳作,吐露着绚烂文化与技艺的芬芳。”张引说。

近年来,他带领学生探究海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多样化路径,让黎锦的芬芳飘散到更远的地方。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黎苗创意设计征集作品巡回展、机场航站楼……在众多的活动和场所,都能看到张引及其学生凝聚着海南人文艺术魅力的作品。

张引在学术交流会上发言。本人供图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很多黎锦特色的服装、手工艺品,但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学术支撑和统一的管理,导致滥用情况时常出现。针对此,海南省旅文厅搭建运营黎锦设计师及设计服务平台项目。张引凭借卓越的设计能力和丰硕的业绩成果,成为项目总负责人。

赴保亭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考察,与6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取经学习;调研五指山市香兰黎族织锦传习所,拜访国家级黎锦非遗文化传承人刘兰香;调研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并签订合作协议……虽然对黎锦有着深入的研究,但张引仍带领团队多次实地调研,为黎锦设计师及设计服务平台项目的成功运营打好扎实基础。

“服装、丝巾、桌旗、雨伞、手袋、旅行环保便携包等共248个产品,30多个外观专利。”张引介绍,在2年的时间内,他将带领团队,从黎锦服装与服饰产品、黎锦元素空间、黎锦相关产业品牌形象、黎锦元素文创产品及包装四个主要领域开展设计,为海南30家黎锦企业定制化提供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设计作品和产品。“我们将整合全国最优质的服装服饰高校设计资源,包括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两个顶级的服装设计高校的教育资源和设计师资源参与项目。”他说。

“相信,政府搭台、高校、企业唱戏,一定能让黎锦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保护。”张引表示。

标签: 传统文化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