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要說/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功\潘麗瓊
此文見報之時,正是在新加坡慶祝香港回歸廿五周年之「細看香港」微型藝術展開幕日。我們橫跨兩年精心籌劃,提早十天飛往獅城準備。今次是首次登陸新加坡,更是2022年世界巡迴微型藝術展覽第一站,緊接是六、七月在香港、七月底東京和九月首爾站。新加坡和香港向來是雙城記主角,歷史背景和華人社會的生活習慣很相似,我有信心展覽一定會惹起當地人共鳴的。
雖然疫情令關山阻隔,連星港互通美夢的旅遊氣泡也破滅了,但我們不氣餒,主動把香港獨特的建築、景點、美食、節慶、人物、歷史和文化,濃縮成一件件微型藝術品──由長洲搶包山、飄色巡遊、大澳文物酒店、北角皇都戲院、大坑舞火龍、灣仔藍屋、利東街、觀塘裕民坊、中秋燈籠、中國冰室、旺角花墟到大澳文物酒店,一一放入「行李箱」,帶到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朋友面前,伸出友誼之手。
追溯起來,西方的微型藝術源自歐洲的宮廷藝術,手工精緻,不是徒具外殼的建築模型,而是立體呈現生活細節,栩栩如生。但富麗堂皇的微型藝術傳到香港,便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變得非常生活化和本地化。微型藝術的材料豐儉由人,香港人的聰明靈活,用木頭、黏土、布匹及紙張,甚至廢物,造成大千世界,化腐朽為神奇。
每件作品是寫給香港的情信,以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型藝術,以小寫大,以「百步之內,漫遊香港」為目標,過去十年間走遍美國洛杉磯、澳洲悉尼、日本大阪和東京、台北和內地十一個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鄭州、濟南、西安、成都、貴陽、長沙和武漢。每當見到當地人定睛「細看」香港,對巧奪天工的「小小香港」讚嘆時,即使經歷多天隔離、即使不眠不休準備、即使前年在上海馬路上跌倒受傷,要坐輪椅去一站杭州、即使從此膝患不能跑步,我都覺得辛苦是值得的。
由於疫情令其他藝術家不能同行,我和同事兩人分飾多角,包括通宵布展撤展、帶領貴賓導賞、接受傳媒訪問,主持工作坊等等,都甘之如飴。我教導當地大小朋友,用樹脂黏土做香港美食,例如叉燒腸粉、黯然銷魂飯、沙嗲牛肉麵、絲襪奶茶和紅豆冰等。看他們聚精滙神融入香港文化,快樂從心底湧出來。
前年底在武漢最後一個工作坊,我教當作朋友做冰淇淋,小朋友樂不可支,有小男孩問我何時走呀?我說「明天」。他鼓起小臉蛋說:「老師,我現在已經想你了!」有小朋友買我小禮物,大朋友請我吃晚飯,我藉微型藝術代表香港當上文化大使,和異地朋友建立友誼,輕於鴻毛,重於泰山。
經歷了2019年社會動盪和兩年多疫情,尤其第五波兇險嚴峻,香港人的國際形象和自信心都受到極大衝擊,但我愛香港,對這個小城充滿信心。以香港女兒身份,藉着團隊嘔心瀝血的作品,擦亮香港的品牌。深信香港魅力無法擋,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功征服更多世界粉絲。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