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在有限的墓碑上刻下无限的故事,墓碑设计师创作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05 11:48:04

4月2日上午9时,40岁的江灿忙完其他工作,将自己关在工作室,为一名离世老人设计墓碑。老人生前是位数学老师,喜欢下围棋、拉二胡,家属希望这些特点都能展现在墓碑上。江灿已经改了3天设计方案,但还是觉得不理想。

2005年大学毕业来到扁担山公墓,学环境艺术出身的江灿每年都要负责帮家属设计墓碑,最大限度满足逝者和家属的心愿。16年来,他设计的墓碑已有近千块。在有限面积的墓碑上,他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逝者的故事相结合,留下一道道独具特色的印记,“这些印记时刻都在告诉我们,曾有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过。”黄鹤、电脑、小提琴、鸽子、股市曲线图……这些都是江灿在墓碑上为逝者留下的图案。

入行

扁担山公墓墓碑设计师江灿。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作为扁担山公墓唯一一位墓碑设计师,江灿当初接触这方面工作纯属偶然。

江灿是黄冈人,就读三峡大学时他主修的方向是环境艺术,毕业生基本上都去了建筑公司、园林等部门。

2004年,他无意中逛招聘会时,发现扁担山公墓在招景观设计人员,正好在实习期的他就报了名,希望能实习一年,毕业后再去找别的工作。

这次实习,是他开始真正接触这个行业。

临近毕业,江灿和另一名实习生一起接到了一项任务: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为公墓里的一处老旧中式壁葬区提出改建方案。最后,江灿的方案胜出,他也得以在2005年毕业后正式入职。

一直到现在,江灿设计的壁葬长廊仍在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陆续有家属希望能将墓地修得漂亮一些,这给了江灿不小的挑战,“当时全国这一块都在探索,没有什么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

江灿学过建筑学,他将建筑学与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墓碑设计上,他希望设计的每一块墓碑都能与逝者高度契合。

设计

4月2日上午,顶着烈日,江灿带着记者找到了部分他亲手设计的墓碑,通过艺术化组合、加工,这些墓碑成为墓主人的身份标识。

在一处墓地,葬着一对同一天离去的小哥俩。家属想给兄弟俩设计一块特别的墓碑,于是找到江灿,告诉兄弟俩生前喜欢看书和电脑,希望墓碑上能体现这些元素。通过实地反复观察,经过十多稿修改,江灿成功完成了家属的心愿。墓碑下方刻上了一台电脑主机和一台显示器,“电脑”前用石材做成两本打开一半的书,寄托了亲人的无限哀思。

向欣然先生墓碑上的黄鹤楼。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先生去世后安葬在扁担山公墓。他生前曾说,自己与黄鹤楼结下的是“终身之缘”。向欣然先生的墓碑设计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碑背面刻有一幅先生生前手绘的黄鹤楼草图。墓碑正面的设计上,江灿在黄鹤楼图案的上空设计了一只黄鹤,寓意“驾鹤西去”。

一位热爱摄影老人的墓碑。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附近一处墓地的墓主是一位热爱摄影的老人,家属希望能在墓碑上展示老人的爱好。经过反复沟通、思考,江灿将老人的一张经典生活照进行了抽象处理,用影雕的手法展示了老人的故事:一位老人手持相机,正在拍摄柳枝,栩栩如生。

江灿说,对于每一位来找他设计的家属,他都会耐心听取对方想法,并根据墓地周围环境,充分与家属沟通,直到拿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每一份方案都需要反复修改。”江灿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耗时最长的一个方案足足用了4个月。

江灿在反复修改方案。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挑战

目前公墓用的墓碑基本都是两种规格,横式墓碑长70厘米、宽55厘米,竖式墓碑长75厘米、宽55厘米,在有限的面积里,往往需要承载家属和本人许许多多的想法,这对江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需要重新设计的墓碑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逝者本人生前留下遗愿,指定在墓碑上刻下一些特定图案陪伴;一种是家属的想法,希望在设计师的帮助下,通过碑面文字和图案的设计,实现自己的设想。

有的逝者生前留下遗嘱,要求在墓碑上刻上自己最喜爱的东西。一位音乐家去世了,江灿按照逝者遗愿,在墓碑上设计了一把小提琴。有的逝者生前喜欢鸽子,江灿就在墓碑图案上设计一只,让它永远伴随主人。

“记忆最深刻的逝者是一位炒股爱好者。”江灿说,家属找到他,希望能在墓碑上展示逝者的爱好,琢磨了很长时间,江灿想出了一个方案,在墓碑上刻上一幅股市曲线图,家属非常满意。

“客户的想法有时候超出了我们的技术水平。”江灿说,碰上这样的情况,他就会给对方制定新的方案。曾经有家属希望能在墓碑上刻上“蓝天白云”,而且要求是彩色效果,但目前采用的影雕技术都是黑白色。经过努力,他给客户设计了新方案,用烤瓷技术实现了家属的想法。

江灿设计的图案影雕在逝者的墓碑上。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印记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与家属就方案达成共识是江灿觉得最难的事情。一位去世的老人有5个子女,大家想法都不同,但平时忙着上班,也没有办法同时到场商量。江灿每次将设计方案修改完后,就有家属上门取回去讨论,再反馈意见。最后花了4个月时间,前后做了10多个方案,才最终与所有家属达成共识。

江灿说,之所以自己愿意耗费这么多精力去完成一个设计方案,就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墓碑浓缩了逝者的一生,我希望我设计的墓碑能成为逝者独特的印记。”

妻子王艳辉也在扁担山公墓工作,负责墓碑文字排版。在她眼里,江灿是一个细心又有责任心的人,“他只要接到家属的预订电话,就非常专注,每幅草图都画得很仔细。”

“00后”陈子左毕业于武汉市民政职业学院,去年9月份入职,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和江灿有交集。他亲眼看到逝者家属赶到公墓,当面向江灿表示谢意,这一幕让这个年轻人感到震撼,“他(江灿)的工作不仅让家属能更好纪念逝者,更是留下了人生印记,让更多人知晓逝者的故事,让逝者的一生更有意义。”

“殡葬工作同样需要艺术。”在扁担山公墓副主任陈婷眼里,江灿就是这样的“艺术家”。要设计出一块出色的墓碑,设计师必须要投入自己的个人情感,要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融合到设计方案里,“这样设计出来的墓碑,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编辑: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标签: 长江日报 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