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多喜欢和田玉?
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基石,是古代“玉石之路”的起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宝贵矿藏资源。
白玉善经堂印 南宋 宋代玉器艺术馆
玉文化几乎代表了中国文化之精髓,和田玉就是玉文化的核心。从经济价值来看,和田玉属不可再生资源,极具稀缺性;和田玉历来被誉为“帝王用玉”,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文化属性。
蹲龙钮玉押 北宋 上海博物馆
宋代于阗和田玉的使用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首先,宋朝历代皇帝对和田玉颇为钟爱,真宗禅地玉册拒绝珉玉而要选择和田玉,徽宗赵佶更是嗜玉成瘾、爱玉如命,使得宋朝对和田玉的开采和重视程度远超前代。
宋真宗禅地玉册 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次,宋代经济、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发展,市井民众随着城市的兴起日渐富裕,和田玉的使用在民间流传开来,用玉阶层逐渐扩大。玉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极具多元性,和田玉的贸易、文化交流也具有极大的活跃度。
青玉素碗 南宋 安徽省博物馆
再次,宋代出土的古玉增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商周汉魏古物大量出土(包括良渚文化),更因为文雅悠游的社会风气,文人士大夫热衷于研究古物,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金石学”。当收集古玉成为社会潮流,为满足社会需求,宋代采用和田玉琢制仿古玉也自然大量涌现了。
白玉云纹龙形佩 宋 天津博物馆
白玉螭纹佩 宋 宋代玉器艺术馆
最后,宋代理学的普遍推行,孔子的“论玉十一德”进一步得到重视,尤其是和田玉具备仪礼方面的性质更是加强和田玉与君子相匹配的理念深入人心。
白玉五伦图带饰 宋 宋代玉器艺术馆
内地最早使用的和田玉器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这说明和田玉已经进入殷商王室生活,也“标志着内地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时代的开始”。
玉燕 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之后,和田玉名副其实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穆天子传》里曾记载西王母到中原“献白环玉”,周穆王西行时再登昆仑山赞许到“惟天下之良山,宝石之所在”,有穆王“取玉三乘”,“载玉万只”之说,可见商周时期和田玉的开采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
玉璧 西周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三门峡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
先秦思想家尸子曾感慨:“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玉。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至。中国覆十万之师,解三千之围。”说明当时采玉环境的恶劣和对利益追求的不懈。
青玉鸟形佩 商 河南博物院
长10cm,宽2.5cm,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宋代以前对采玉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记载于阗“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展现当时采玉有一定的规范和仪式。
王建盘龙玉大带 五代 四川博物馆
1943年四川省成都市前蜀帝墓出土
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记载了宋徽宗时向于阗征取玉石的经过:大观中,添创八宝,从于阗国求大玉。一日忽有国史奉表至。故事,下学士院,召译表语,而后答诏。其表云:“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西方五百国、五百条贯主师子黑汗王,表上日出东方赫赫大光照见四天下、四天下条贯主阿舅大官家,你前时要者玉,自家甚是用心力,只为难得似你尺寸底。自家已令人两河寻访,才得似你尺寸底,便奉上也。”当时传以为笑谈。后果得之,厚大逾二尺,色如截肪,昔未始有也。此事在《宋史·舆服志》中亦有记载。表明唐宋之际对和田玉的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多为极品,这对和田玉开采以及运输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青白玉卧鹿 宋 大英博物馆
宋代使用和田玉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前代。宋承唐制,天子八玺,徽宗改为九玺,用和田玉所制玉玺曰“定命宝”。先后统治中国北方的辽金两朝,继承并发展了用玉的传统。不仅上层统治者沿用中原用玉的礼仪制度,普通人着装也可以使用玉吐鹘(即玉带),老年妇女用玉片装饰头巾,称作“玉逍遥”,这无疑推动了和田玉的输出,和田玉的使用在宋代进入一个高峰期。
白玉鸟衔花巾环 宋 国家博物馆
古代和田玉采玉分为官采和民采。官采即在官员监督下,由采玉工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宋代玉石采集是于阗国的重要产业,由官方垄断。于阗国的大小器物以及衣服上的某些饰物常常是用和田玉做成。据宋· 张世南等撰《游宦纪闻》于阗国法:“国主未采,禁人至河滨”。《文献通考》卷337载“每岁秋水小之后,国人取玉于河,谓之捞玉,官取之后,方许私取”,从此处可见当时王公贵族十分珍视和田玉,将其奉为珍宝。
白玉孔雀湖石纹玉饰 北宋 首都博物馆
采玉季节开始,要举行采玉仪式。首先于阗国国王亲临现场,象征性捞玉于河,然后,才容许国人采玉,即使允许采玉,亦是为国家服役,玉石资源牢牢收归国有,采玉数目严格登记造册。
采玉图和田籽料山子 清·乾隆 北京故宫博物院
和田玉开采的季节主要是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水暴涨,这时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冬天气候寒冷,河水结冰,难以拾捞,因此,冬季一般不采玉。到了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
采玉图玉山子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
采玉主要分在河床中捞玉和上山开采原生玉矿两种方法。采山玉比采子玉难,玉石在昆仑雪山之巅,交通险阻,高寒缺氧,正如《太平御览》中所记:“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中原人也不远万里,加入这一行列,冒险取玉。关于开采还有一些神秘瑰奇的说法,如“踏玉”、“月光盛处必有美玉”、“阴人召玉”等等。
击鼓童叟 宋 安徽省文物局
高5.6、宽4.1、厚1.6cm
宋代以来,玉雕工艺已达到质的飞跃。在宋朝宫廷中即设有“修内司玉作所”、“文思院”及“后苑造作所”,并掌握了浅磨深琢、浮雕圆刻等工艺。宋玉如同宋画,是写生作品,因此构图疏朗,形神兼备,加之技法高超,刀工繁简得当,已完全成为结合琢磨、雕镂、造型、镶嵌、装饰等多种技艺的艺术珍宝。
白玉红叶双蝉饰件 宋 宋代玉器艺术馆
根据《宋史·于阗传》记载,于阗入贡的玉器有玉枕、玉匣、玉印、玉鞍辔、白玉带、玉珠、玉刀等。宋王朝祭祀及婚丧所用的璧、璜、琮、璋主要也来自于阗的天然良玉。《钦定续文献通考》卷219记载于阗有“玉佛高三四尺,色如截肪,照之皆见筋骨脉络”,当时玉雕工艺水平可见一斑,玉石加工业作为于阗的传统手工业在宋代非常兴盛。
白玉龙纹带首 唐-宋 宋代玉器艺术馆
和田玉输入中原数量巨大。史载于阗国王李圣天一次就“遣使贡玉千斤”,乾德三年“于阗王等遣史来朝,进马千匹,橐驼五百头,玉五百团”,粗略计算玉约在两万斤左右。丝绸之路沿途上的龟兹、高昌、甘州、沙州回鹘都曾经贡玉于宋,动辄以数十、上百团计。
白玉双凤纹带板 宋 天津博物馆
玉云璧连环器 南宋 衢州市博物馆
虽然宋朝获取和田玉的数量可观,但一般是通过朝贡贸易和榷货贸易进行交易,定位人群大多是皇宫贵胄,和田玉器成为统治阶级专门享有的器物,并赋予其特殊的政治意义。
宋徽宗玉册 北宋 故宫博物院
而民间由于等级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玉料运输道路险阻以及和田玉料优先供给皇室等因素,使用杂玉的情况仍然普遍。如多处宋墓出土有雨花石、绿松石、青金石、煤晶石、叶腊石、水晶、玛瑙、料器等等。
左:雨花石挂坠 宋 1987年南京龙池宋墓出土
右:嵌绿松石金饰件 北宋 1990年洛阳邙山宋墓出土
煤精石带具 北宋
海宁市博物馆
海宁市硖石东山宋墓M2出土
青金石竹节形饰 南宋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左:鼓形玉镇(叶腊石) 南宋 新昌县博物馆
右:水晶兔 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
左:海棠花式玛瑙碗 宋 河北博物馆
右:料饰 南宋 宝山谭伯龙夫妇墓出土
《游宦纪闻》卷五云:“国朝礼器及乘舆服饰多是于阗玉。”和田玉已然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家颁布的种种和田玉使用政策无不加固了皇家垄断特权。但民众总体依然向往渴望拥有和田玉器,因此他们在生活中吃苦耐劳、挑灯夜读、精忠报国……通过从政、言商、参军等种种途径实现物质富裕,继而谋求这种精神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