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探索中国画的本源|宋唯源专访记录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06 14:50:32

有些人注定了是为艺术而生的,宋唯源就是其中一个。他自幼学画,儒雅清致,成绩斐然,在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以及书法、篆刻、诗词和古琴、书法鉴定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宋先生27岁便在中央美院任教,桃李满天下。

值宋先生六十华诞,他的笔下生花之作《纸上谈兵—宋唯源课徒稿》即将面世,全书以最具艺术造诣的示范稿配以谈艺录、教学录、学生感悟,全方位再现宋先生思想,希将学生们在课堂上每一次感悟、收获、启发、提高传递给书画同仁们,滋养传统国画的根基。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探寻著名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宋唯源,对他进行了专访。

杨小薇:听说您将出一本书《纸上谈兵—宋唯源课徒稿》,请问宋先生对此书出版有何期待呢?

宋唯源:此书出版,我毫无任何期待可言。只是学生们期望将这些课堂示范收集成册,以便将来学习参考之用。沿袭传统在这新艺术繁荣大潮中已不复有任何地位,此册出版,仅自娱而已,记录下过往的一些教学痕迹,倘有同道因此引发共鸣,不亦乐乎。中国传统经典的衰微,是我们长期美术教育中产生的巨大失误。以西方的教学模式贯穿于中国画的教育,无疑转换了中国人固有的观察客观世界的眼光和审美发端。以西方艺术家的目光,来解读中国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令中国当下的艺术作品极度不堪。尊重传统经典,崇敬传统文化是保守住中国纯粹血脉的必然,也是产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必然。

杨小薇:宋先生精通国画、书法、诗词、篆刻、古琴、京剧,被誉为“中国画的通天教主”,这些古代艺术的精华隶属不同的领域,您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宋唯源: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原本是一团东西,不可拆解。它不同于西方学术的切片研究,在具体的领域产生专门的学问。而中国文化的相互促进、相互生发、相互渗化,中国艺术的边界模糊,也因之浑茫磅礴。中国画是以书法为基础的诗意绘画,同时富含中国音乐戏剧的味道追求,因而它是一项复杂的复合艺术,非朝夕一蹴而就。中国艺术家穷其一生而取得些许成就,也便是难能可贵了。将中国艺术人为切割,强行分科,以期于短时间内打造艺术辉煌,不过是偃苗助长的西方的艺术强化造就,强调艺术的风格化,个性化,疏离艺术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属性,便已使中国画日趋成为西方艺术骨体的装扮,因而崇尚经典、敬畏古贤、渺小个人才是中国艺术家当下要做的。对诗书画印的总体提升才是促进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有力保障。

杨小薇:您在国外讲学游历十年后对比东西方的绘画体系后,首次提出了中国血统论,主张中国绘画要“血脉纯正”。如今,中国血统论无疑也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发展的走向。希望您能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观点。

宋唯源: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文化艺术也随之开放,西学东渐令西方的文艺思想和文艺实践冲击影响着中国画坛,如何使中国传统艺术进入世界艺术之林,推动中国画的变革,是当时每一个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他们努力的了解西方艺术及艺术理论,改造着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同时,也破坏着中国的艺术传统。无疑他们的艺术思想影响至今,使中国画日趋进入油画概念和抽象概念,这种强大的嫁接力量感召着当下年轻的艺术学子,从而形成时代潮流,这种转基因艺术扼杀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延续。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对民族的,上古的文化遗存产生出无限温情,而那种科技化的全球化的艺术现实也令人产生质疑,故而,净化艺术血脉,追寻各自的艺术本源也应是我们应当反思的了。我在国外游历十年,走访了各大博物馆和西方艺术家,了解了他们对当代艺术走向的看法,深深感悟到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艺术理念的差异,审美取向的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乃至种族的差异。翻然认识到中国古典艺术的高深和珍贵,应当有人去保守坚持并发展它。

杨小薇:中国的画家在创出自己的新路上,一派为吸取西方的养分,如徐悲鸿、林风眠等;另一派向中国的传统中发掘,如齐白石、黄宾虹等。您认为哪种类型更适合中国画发展?

宋唯源:不错,中西方艺术结合的艺术道路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新意,也带来了当下艺术界的繁荣,但很难说它的艺术生命力能持续多久。因其骨体完全是西方的,而并非我们民族的,而中国的传统绘画延续千年,今日看来,尚探索不及,其生命的恒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艺术有千余年来的宝贵库存,难道我们忍心去埋葬它吗?随着老先生们的相继过世,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极度式微。传承出现了严重问题,其发展便无从可谈了。

杨小薇:您为什么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情有独钟呢?

宋唯源:首先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一点很重要。读一句唐诗便可令我们自豪。日本绘画界“三座大山”之一的加山又造,相当于中国的齐白石、徐悲鸿的地位。他说原来日本画与中国画很接近,而现在日本画已经拥有自己全新的面貌和个性,在世界影响很大。当时,我问他一个问题:日本绘画是如何走向世界、走入现代?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他的回答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很吃惊,他说:“日本的绘画完全是由中国两宋绘画学习而来的,从古代中国绘画中汲取营养,包括中国的书法,都被日本人保留下来了。”今天我们却丢弃了自己的很多东西,这太可惜了,现代化不能因为学习西方而放弃中国原有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被不断发扬光大。

杨小薇: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宋先生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专访!也感谢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

国内画坛罕见的“中国风”

宋唯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诚与纯粹已深入骨髓,集传统之大成,山水、人物、花鸟兼能,写意、工笔并擅。其作品画面透露着清空、放逸、归隐和自由的心境,他主张中国绘画要“血脉纯正”,倡导中国绘画的纯粹性,形成“诗书画印”四者并重的绘画理念。同时,他精读文学史论,学养深厚,曾出版过《古画解密——石涛卷》《艺术卵孵化——宋唯源画室人物写生》《宋唯源诗词文本》等,与传统相伴,与圣贤为伍,亦如宋唯源的绘画及文风,著名代表作有《明式人物肖像》《秦淮八艳》《图兰朵》等,他是中国画坛上罕见的国风执着守望者和践行者。

艺术家简介

宋唯源,字胤儒。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任教,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入典名人。师从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等众多艺术大师。对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诗词、中国画鉴定等方面均有极高造诣,并精研古琴、京剧。其绘画才能得到日本著名艺术大师加山又造的高度评价。1991年宋唯源先生开始海外讲学游历十年,对中西方绘画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倡导中国绘画“血脉纯正”。作品被国内外各大美术馆及个人广泛收藏。

艺术生涯

198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叶浅予中国画实验班;

1984年毕业作品获叶浅予奖,并留校任教,担任卢沉和姚有多助教;

1987年参加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讲习班,加山又造评价:“你的画给了我新的启发,你有一双很好的眼睛,你是一个天才”;

1989年艺术成就编入《中国当代名画家辞典》;1993年入选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2009年为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配置中国画背景图;

个展

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92年在加拿大B.C省维多利亚博物馆举办个人《中国画展览》;1993年在加拿大U.B.C大学展览馆举办个人《中国画作品展》;1994年在加拿大U.B.C大学举办个人《摹印展》摹刻中国历代名印贰佰余方;1995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工艺美术馆举办《说印》展;1996年在温哥华列治文文化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在温哥华列治文文化中心举办个人画展;2007年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2008年在美国洛杉矶市政府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北京国子监孔庙举办《尚友古贤·宋唯源艺术展》,同年在日本东京椿山树美术馆举办个展;在北京、山东、山西、广州、四川、内蒙、江苏等地美术馆/博物馆多次举办个展。

出版:

个人艺术专辑《画坛一杰》影带出版;《古画解密——石涛卷》、《艺术卵孵化——宋唯源画室人物写生》、《艺术卵孵化——宋唯源山水/花卉写生》;、《宋唯源作品集》;《宋唯源诗词文本》;《中国当代翰墨名家画集·宋唯源》;《纸上谈兵—宋唯源课徒稿》。

专访:

2007年录制香港电台《非遗传人》特约专题片;

2009年录制《收藏天下》专题系列片;接受作家网独家专访;

2019年录制《古画复活》专题纪录片

作品欣赏

▲《国画》 137.5cmx34.0cm

▲《国画》 67.5cmx33.5cm

▲《国画》 67.5cmx33.5cm

▲《国画》 71.0cmx36.0cm

▲《兰沼羽觞联》 58.5cmx10.5cmx2

▲《精微质厚联》 58.5cmx10.5cmx2

标签: 加山又造 中国艺术 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