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日本设计为何走在前列?7本书一窥“日本风格”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07 13:01:16

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奢华铺张的巴洛克风格,精细繁复的哥特风格变得不再适合当代的审美体验,每一种新生思潮的诞生都意味着传承和颠覆,极简主义也正是在各种思潮的影响、冲击与洗礼下,接受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而逐渐演化而成的。

同时,纵观整个世界设计史,自现代主义风格诞生之日起,简洁成为了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年来,日本艺术设计以其独到的东方艺术审美和独有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设计界占据了较高的地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日本的现代设计起步较晚,直到明治维新,日本的建筑、艺术和手工艺等领域仍然沿袭传统模式。日本真正的现代设计始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美国巨额的经济援助及先进的科技力量支持下,现代设计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

起初的日本现代设计,受到过美国的商业主义、德国的功能主义等影响,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道路。他们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汲取了很多养分一一包括设计理念、表现手法和取材等,结合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设计体制,即设计界所称的“日本风格”。到了60年代,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其现代设计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肯定。

日本今天之所以能够成为设计大国,并享誉世界,是因为日本设计师在造型、产品等设计美学上跟其他国家相比有着独特之处,他们自成体系,而且认识统一。跟随今天的书单,一起去了解日本设计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大环境下,如何用自身的民族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设计体系而步入国际设计强国之列。

1980年日本的生活品牌无印良品创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并走出日本,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品牌。

但无印良品诞生的年代非常特殊,造就它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不平常的路。无印良品诞生于能源危机的年代,当时世界经济都陷入低迷,日本也不例外,很显然那种华而不实的设计风格已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无印良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因其物美价廉很快被大家所接受。

无印良品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喜爱,主要是由于它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深受大家认可,在设计上追求自然、简约,其倡导的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所推崇。

无印良品前执行董事冈田在加入无印良品之前,他喜欢将大大的Logo穿在身上,他自己曾在一次采访中笑谈道:“后来觉得不好意思啊,觉得自己很肤浅”“华丽不是不好,只是会腻,尤其在进入成熟社会的日本,人们厌倦了之后,想要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减法,追求简约。”

在设计中摒除一切繁杂,简单到只剩下商品本身,但这种简单并不是简单的质朴,而是日本传统美学精神下衍生出来的对世间万物的一种包容性的概括,这正是无印良品所要传达的设计精神。

在良好的市场成绩和消费者口碑背后,无印良品有着怎样的一直秉承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这些极简而优质的产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无印良品的设计》《无印良品的设计2》通过细致的采访调查图解无印良品的商品开发过程,探究其在产品设计、传播设计和店铺设计当中坚持的原则,以及无印良品面对新的合作模式的挑战所做的努力。

书中还包含了对原研哉、深泽直人、小池一子、杉本贵志四位设计大师以及无印良品董事长金井政明的深度访谈,从无印良品的最核心成员切入,揭示无印良品设计的根基及其成功的秘密。

一提到无印良品设计,除了想到了它的简约风格以外,还有它的设计师。设计师中,我们会首先就想到原研哉,但却少有人知道田中一光。

无印良品包装袋上的以文字为主的图案以及“单色”的视觉形象就是田中一光提出的,他认为在那时天花乱坠的市场中,单色的设计反而能表现自己强烈的个性。

所有的商品都采用单一的棕红色字体标志,用黑色字体陈述商品信息,再配上再生牛皮纸的背景色,再将公司的标志和所要传达的信息都标准化,一目了然,简洁素朴。

《设计的觉醒》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进而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的田中一光。

身为设计师的田中一光先生,以清丽优美的笔触,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与记录,将设计之道与生活之道自然融合,在启迪设计智慧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

田中一光先生于2002年去世,从02年至今的这段时间,中国设计界对日本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日本的设计特质给国人探寻自己的设计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引导。日本设计在国内的反响让我们认识了当今日本设计界的一批中坚力量:原研哉、深泽直人、隈研吾、安藤忠雄……

而作为这些设计师的前辈,真正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人物田中一光,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嬗变。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走了很长的路,做了许多探索。

2000年,原研哉策划举办了“RE.DESIGN一一日常生活中的21世纪”展览,提出了正是在不经意的平日生活的千丝万缕中实际上蕴含着惊人的设计资源,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所以,原研哉想要解释的“设计”应当是如何使人类更好的生活或者生存下去的一种设计,而不是单纯地描个花边、满足个功能这么简单。设计师应该赋予捕捉事物本质和善于洞察周围的能力。

最初原研哉并不想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而是想做一位建筑师。所以,他在看问题的时候,并不屈居于表面,会看到事物本质上的东西,他是一位既感性又理性的设计师,在谈到设计是世界的还是日本的问题时,他极力的主张设计应该本土化。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有了设计的崛起,当日本设计实践和理论逐渐成熟的时候,在同时期的中国,设计才处于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不得不提到设计师朱鄂,早年有过日本留学经历的他,毕业以后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在传播日本设计进入中国做出一些贡献。后来他奔波于各个中生代设计大师的工作室,希望可以将大师的作品通过翻译引入中国,让更多的中国年轻设计师走出去,其中就有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本书自二00三年出版以来,在日本先后加印十七次,二00五年,在台湾出版后,迅速登上诚品书店、金石堂艺术类图书排行榜,蝉联多期,畅销至今。

《设计中的设计》开始映入了中国学者和年轻设计师的眼帘。这本书摒弃了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播,而是用了一种是非简单直白的方式在向大家讲述原研哉先生的设计理念。就连不懂设计的非设计专业学生都能够看懂里面的内容。

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繁杂,也许我们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设计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简单的设计理念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生活认识和生活心态。

在大多数的日本设计中我们看不到多余的元素,无论是高科技还是自然材料,我们看到的都是材料最初的状态。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认为“白”是生命的原始形式,他将自己工作的原始形式视为想象自从混沌的灰中跳脱,升至崇高的高度。在他的设计中,常常能用极少的画面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樱花、富士山的浮雪、北国雪中飞舞的白鹤……无一不是“白”的代表作,这不仅仅是指它们的色彩清新淡雅,更是指他们所象征的民族文化和性格:白代表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情感意味的传达。

不得不承认,原研哉设计的长野冬奥会开闭幕式节目表册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作品。雪白松软的纸张配上凹陷的文字,清澈如冰,实现了原研哉这位大师“冰雪之纸”的初衷,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的同时更增加了触觉上的体验,并唤醒了冰与雪的记忆。

《白》是作者围绕观念层面上的“白”之概念做的思考,而《白百》则是作者从具体的现象层面着手,从“‘白’上加‘一’即为‘百’”这一汉字的联想当中获得灵感与勇气,通过选取一百个关于“白”的各种抽象或具象化事物,连缀成文,借此阐述并把握对“白”的各种形象的认知。

为深入触摸“白”的实质与内涵,原研哉如剥花生一般,通过对这一百个抽象或具象事物的理解与剖析,剥去它们纷繁陆离的表象,努力探寻这些现象之下隐含的“白”之精髓。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百幅生动而充满张力的“白”之轮廓,之于设计、艺术、美学及整个文化领域的读者而言,都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经历东日本大地震,面临少子高龄化、经济低迷的现代日本,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认为,越是面对时代的挑战,人们越是需要优秀的设计。

原研哉开始思考,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精心设计的作品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随后欲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模式、资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研哉早早洞察到这一点,并为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设计进行了种种尝试。

通过“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的策展,原研哉将日本汽车的特征提炼为“轻量、节能、环保,不强调速度而强调舒适性”,并将日本车以“白色方盒子”的形式予以展出。他认为,未来人们将不再将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是“小而精”的移动终端。

针对新房房价高腾,家庭人口减少的社会现状,他提出合理改造老房,让“不动产”转变为“人们心中的家”;面对老龄化问题,他倡议摒除偏见,将“主动性”的根源不单单归结于“年轻”,更加重视“购买力”“打破常规”等,以挖掘新的市场。

通过自己的策展与设计经验,原研哉就日本的产品制造业、民众生活,包括旅游观光和服务业的未来,以及正在面临的少子老龄化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种种观点。

站在设计的最前沿,原研哉在《日本的设计》一书中,踏入了设计的另一层境界——创想并构思未来。

然而对于今后的设计,鉴于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审视以及逐年增加的环境问题,重视人类“与自然共生”也已成为设计师的新命题。

标签: 无印良品 日本设计 田中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