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新疆(30)|充满神秘色彩的伏羲女娲图
在阿斯塔纳古墓群景区内有一尊造型奇特的雕塑,是以一幅1965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墓葬的绢画《伏羲女娲图》为原型创作的。绢画图片曾刊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试刊号首页。
这幅《伏羲女娲图》绢画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据考古证实绘于公元651年,其纵长220厘米,横宽116.5厘米。画面上女娲发梳高髻,两腮涂红,额间有花钿,右手执规,伏羲头绾方巾,斜插长簪,左手持矩。两人头部上方绘日形,蛇尾相交之下会月形,日月各有11颗大星环绕。男女形象四周也有大小不一的圆点,或散布或以短线相连,勾画出星宿排列之状,充满神秘色彩。
从20世纪初至今,阿斯塔纳古墓群出土数十幅《伏羲女娲图》。这些《伏羲女娲图》主要出现在夫妻合葬的墓中,一般用木钉钉于木顶,画面朝下,少数画被折叠包好,放置于死者身旁。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人类的始祖,创造了万物,二人通婚,繁衍人类。《伏羲女娲图》中,他们相拥交媾,手持“规”“矩”于星辰宇宙间的画面表达着生命延续的主题,也象征着古人对于宇宙天圆地方的认知观念。
以《伏羲女娲图》作为随葬的习俗,最早兴起于汉初的中原地区,东汉是达到鼎盛,以伏羲女娲为主题的砖画、石刻及随葬品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现。魏晋至唐时,这种丧葬习俗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地区。
自西汉统一西域后,高昌便是屯田重地。从公元460年到公元640年,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高昌国。新疆地区各民族长期共同生产生活,相互学习借鉴,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大量《伏羲女娲图》中,一些《伏羲女娲图》为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另外一些图为汉人的形象。汉胡两种风格的同时出现、并存,说明新疆地区各族人民在祖先认同上与中原地区达到了高度一致。《伏羲女娲图》是新疆各民族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