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收来自陶渊明的一封情书
▼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是清晨舍不得醒来的美梦,
还是每日暗自拂去的尘沙?
有些爱情是轰轰烈烈的,
有些爱情是细水长流的,
还有一些爱情,是这样的:
愿在裳而 为带 ,束窈窕之纤身。
简单点说就是......
我馋你身子。
你能想象得到,这是那个淡泊的陶渊明写的吗?
前几天,我们讲了一则陶渊明的遗嘱,
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所谓的陶渊明。
如果写家书的陶渊明让你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那么写情书的陶渊明又是另一个样子。
▲ 明 祝允明 《陶渊明闲情赋册》 局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陶渊明的情书《闲情赋》,看看这位飘飘然的大诗人,是怎么讲情话的。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or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描写佳人的诗句中,
有一种是华丽的,还有一种是质朴的。
陶渊明是哪种呢?他哪种也不是。
如果要形容陶渊明的情书,我觉得它是鲜活的。
《闲情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一段彩虹屁下来,陶渊明无非想说的就是:
哎呀呀,哎呀呀,这个姑娘实在是太美了吧!
美到只有玉佩才能配得上她的纯洁,幽兰才能比得上她的香味吧。
所以想追她的话,那我必然也要是......
(好了好了,知道你在自恋了)
文学家是不是多少都有一点那个什么大病?
喜欢人,你就去追呀!喜欢别人,又要摆架子,
要夸别人好,又要顺带说说自己多高雅,才能配得上人家....
(好吧,想了一下,恋爱中的人,好像都有点这种小毛病)
▲明 《陶潜轶事图》 局部
那把自己捧高了以后,总可以去追了吧?
但陶渊明却又不自信了。
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
想要靠前,却又不敢向前,怕失了礼节;想要告知书信,以表诚心,却又怕别人捷足先登,像不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
如果,你以为,陶渊明写的情书只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那你又错了。
实际上,陶渊明的情书“油腻”得很。
这封情书,有多油腻?
这么说吧,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流行辞藻华茂的年代,他写质朴的诗,是一件非常不涨粉的事。
在他所处的时代,几乎没有人懂得欣赏他。
直到几百年后,他才有了第一位粉丝:梁代太子萧统。
他是难得发现陶渊明质朴价值,并大力推广陶渊明诗歌的人。
但连他都看不下去陶渊明的情书,评价道:
“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
就是说,本来陶渊明是他心中的白月光,但在看了《闲情赋》之后,他觉得:
OMG!我的白月光被玷污了。
那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虎狼之词,能让他的头号迷弟都直呼没眼看。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这段文字大概是这个意思:
▲ 左右滑动查看陶渊明的贴贴~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陶渊明好像是有那么点不忍直视了。
这也难免连他的第一位粉丝萧统都不忍直视他的这封情书。
但又过了几百年,苏轼却为陶渊明洗白。
他认为《闲情赋》是“好色而不淫,合乎风骚之旨。”
为什么苏轼会这么说呢?
这就要说到陶渊明作为文化人的自我修养了。
除了对肉体的追求之外,他还有那么一点作为文化人的小倔强在。
《闲情赋》也没有停留在最浅层的肉欲上,在之后的六个愿想中,陶渊明不再停留于肌肤之亲,转而对姑娘有了精神上的寄托。
于是他的念想变成了,希望做喜欢的人夏天的草席,手里的扇子,夜里的蜡烛,成为喜欢的人的陪衬。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他希望和喜欢的人形影不离。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甚至希望成为她的木琴,能与她有灵魂的共鸣。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 明 《陶潜轶事图》 局部
但他始终在担心,担心他没有办法为他心爱的姑娘做到最好,担心他不能常伴在她左右,担心他不够全能,没办法让喜欢的人一直需要自己......
所以该怎么办呢?
陶渊明也不知道,我想每个在爱情萌芽之初的人,也不知道。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
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
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
陶渊明用了短短的几行字,草草地概括了他心中的苦闷和无奈。
他心中的那万般情绪,也许只有尝过相思之苦的人,才能明白。
在这篇赋的最后,陶渊明经过一夜辗转反侧,也没有想出答案。
终于在无计可施中放弃了对爱人的追求。
我想苏轼觉得陶渊明好色而不淫,是因为陶渊明不止停留在,粗浅之人对于女色的追求上,他不止爱女色,他更希望能和爱人有精神上的共鸣。
如果做不到,那他情愿放弃心中的这段感情,不去打扰喜欢的人。
这是对喜欢的人的一种责任和尊重。
发乎情,止乎于礼。
如果我的存在,不能为你的世界增添一抹色彩,那我对你的爱,就到此为止吧。
我想,这是陶渊明作为文人,最大的温柔。
▼
有关于陶渊明的《闲情赋》是写给谁的问题,
有人说是写给他死去的妻子,
来祭奠自己在与妻子结识之初的旧时光。
也有人说这封信是写给陶渊明心中那个理想的对象,而不是存在于现实中的人。
但他想写给谁,应该只有陶渊明自己才知道。
其实,陶渊明的情书特别像我们看的青春电影,
一个坐在后座的男孩子,天天望着前排的女孩,
心里总幻想着能和这个女孩白头到老。
但现实是,我离你两步远,却不敢闯入你生活。
成年以后,我们总会笑话当时的自己,如果再勇敢一点,结局可能就会不一样,陶渊明对待自己的感情也是如此。
我们可能会很羡慕大S的那种从自己出发,先爱了再说。
但爱情里最美好的时候,难道不是它快要发生,但却还没发生的时候吗?
几天前,我们写了一篇关于陶渊明家书的文章,加上今天这篇陶渊明的情书,
我们发现,原来陶渊明并不像我们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两耳不闻人间百态。
▲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
相反地,我们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可爱的人,
他会害怕自己快要死了,
也会害怕自己死后儿子们不能相亲相爱,
他会担心喜欢的人过得不好,
也会担心没办法一直陪在喜欢的人身边......
也许陶渊明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而是他食尽了人间烟火,
才得知了世间的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