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锋|话说魏杰
“魏老”,魏杰之谓也。在古都长安,也不晓得从哪一天起,称“老”之风在文化圈里蔚然兴起,大凡那些学问德才人品见识高尚之士,不管年龄序次,似乎都受领一顶“老”帽,弄得外地人不知所云。其实,称魏杰为“老”,也不算是戏言调侃,大有真情在焉。屈指算来,我空长魏杰五岁。我之所以随俗称“魏老”,完全不是虚誉美言客套,而确乎有一种发自灵腑的尊重与看好。当然,尊重看好,也是自有理由的。
“魏老”,作为篆刻家,出道尚早,匆匆已三十余年矣。长安城中,文艺界万物复苏之季,十几岁的魏杰便在文化圈中游走问道了。刘自椟、陈少默、李滋煊、傅嘉仪、钟明善、李成海、赵熊,这些前辈领引他入道,也看着他成长。书法和篆刻为魏杰认知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据魏杰自己说,小时候他常去碑林里玩儿,把纸垫在碑石上用铅笔轻轻地擦拭,很快一张小小的字帖就出来了,很多汉唐名碑就是在那里认识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傅嘉仪先生创立西安中国书法博物馆,魏杰来到古都南城门楼上做起了“南门太守(魏杰篆刻语)”,那时魏杰也只有27岁。长安古城是一块优渥的文化圣土,真是一踢脚都是文物。古物有灵,与这些文化遗存生活得久了,人也便被浸润得儒雅灵动古意生香了。2005年,杨晓阳主持西安美院,特请魏杰主教篆刻艺术,传承书法文化,书界专家无不叫好,这不仅是对一个专家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对专业学术的文化认同。魏杰不负众望,把西安美院书法专业的篆刻课上得有声有色。魏杰自谓“老刀客”,手执一把老刀辛勤耕耘了三十年,也“血色浪漫”了三十年。如今,宝刀不老,青春常在,却往往举重若轻,悠游自在,有一种涵容万千的文化能量从骨子里散射出来,甚是可佩!
“缩龙成寸”
美是实践的哲学,而艺术则侧重于技艺之学,属于少数天才。黑格尔讲,一切艺术都朝诗发展,都具有诗的性质。西方哲学家一再指出,人身上有一种要把世界诗化的动机。进入技术时代,人们仍然茫然无措无能为力,这表明,单纯技术文明并不能确证人的意义,人因天禀,生命力具有无限开发的可能性。活的血性的感性、知性、直觉是本能的生命显现。证之于魏杰篆刻,我则以为是生命的大千熔铸于整个艺术生发之中,以技体道味道。他将人的生命感悟,人对万事万物的体察及人的艺术语言的表达统统缩龙成寸,容纳涵蕴嵌入于方寸之间。
单读他的印文,你似乎步入一座文化的大观园,风景迷人,且流光溢彩,丰赡富有让你应接不暇。警句、名言、典故、成语、斋号、白话,一应俱全,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既葆传统文脉,又彰时代风气。中国文化经典如《庄子》《老子》《论语》《孟子》《易经》《荀子》《孙子兵法》《文心雕龙》《书谱》及佛学经典,魏印多有涉猎,可见其阅读面之广大,而“刘翔”“王义夫”这样的体育明星,为他们治印,呈示的却是生命的鲜活,时代痕迹尤浓。更有趣的是他的边款内容,或诙谐而生奇趣,或幽默而具雅致,或儒雅而富深沉。如画家王松名印,款曰:“松善绘,疑通鬼。不畏权,心似水。”(笔墨洗炼如许!)“长与美人会”印,款曰:“镜铭中有此语。”此作有一感言诗,曰:“秦玺汉印气势宏,明清流派领世风。终南山麓思俊杰,西子湖畔忆缶翁。高浑难觅苦铁雄,委婉不过黟山工。不辱先贤凌云志,印中豪杰在西泠。”“郑人买履”印,款字道:“刻一方好印心情好了许多,似乎天也更蓝了。”为他自治斋号印“冰斋”,款题:“余旧宅遇冬甚寒,每每水已成冰,大有布衾似铁之感。人已暖而仍思寒也,特作斯印以记之。”“弄墨为道”印,他的感言是:“我在刻印的同时,印也在同样刻塑着我。”“弄瓦之喜”印,款曰:“得一汉瓦甚喜之,如得千金也。”(笔者注:魏氏夫妇,有一子,特喜千金,移爱吾女,吾女幸也!)“魏老”上述言说,不啻夫子自道,其文而化之的胸次,溢于言表。
“魏老”谦卑恭敬,为人低调。而浅薄之士,以学历阅人,糠米不分,往往让人啼笑。话说回来,魏杰在“言以文远”印款上,刻上《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中的一段原文:“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吴锦好渝,舜英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我想,这段话之所以能打动“魏老”,那一定与其对艺术的领悟理解有关。我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想说,言以文而流远,这是历史证明了的。只有将心灵打开,让思想情感的阳光进来,文采丰富那一定是必然的。吴地的锦绣因其色彩富丽容易变色,木槿花开徒然美好却易凋落。美好的东西往往一瞬,心绪灵感也一样,要善于捕捉。辞采如何繁多,如果缺少情感的哺育滋润,那也是枯燥乏味的。用这段话来理解反证于“魏老”的篆刻,再好不过了。罗素说,要不是亲知我们自己的心灵内容,就无法想象其他人的心灵,因而我们就绝无可能体认他们具有的心灵。我深知,“魏老”是个多情的人,他思绪的精微细密,善感敏锐,尤其一旦被语言所打动,即刻付与刀笔的决绝迅速,不仅仅是他勤奋的标志,更是他心灵纯正的见证。博我以文。艺术是修道的法门,艺术的文化风格与人的文化密切相关。读印文,体认“魏老”之文气才识,修为操守俨然一诗意盎然的渊雅之士也,甚是可敬!
魏氏style
Style一词,英文可以作风格,格调来解。用时髦的说法,叫“范儿”。魏杰篆刻在当代篆刻界享有盛誉,所以,他属于为数不多的“范儿”篆刻家。李刚田谓其“是当代中年印人之翘楚”,非为过誉,确乎中肯。魏杰篆刻以秦汉印立根,巧涉古玺,取法多样,大凡甲骨金文、汉砖瓦文、秦简楚篆、钱范布币、镜铭碑版乃至汉刑徒砖俱能入印。每治一印,均有独思佳构,随刀布势,左右腾挪,或从容沉稳,或痛快淋漓,往往大开大合,气势非凡。有一回,在友人处,余作小字未带钤首印,友人取一1.8×0.6厘米的小印石,他用小电笔即兴刻下“德不孤”三字白文,凝练浑厚,童心可掬,在座无不惊叹,非大手笔无以达也。因“魏老”胸中有万千世界,丰富的文化资源能一瞬间信手调遣,随性游走,活脱石上,所以“魏老”的艺术世界便拥有了世界的万千风姿。
打开魏杰的一本本篆刻作品集,其边款的形式多样性,也不能不让人生“触目皆景”的浩叹。其款字有金文、秦篆、汉篆、汉隶、魏楷、大草,其边款形式则更是丰富,锺鼎图案、汉画造像、砖瓦钱印、铭镜志石图饰、拓片剪裱纹样,以及民间剪纸、面花、布艺、皮影、年画、泥塑、砖雕等,在“魏老”的刀下,统统“创造性地转化”为篆刻艺术佳作,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耐人寻思玩味,有时拍案激赏,有时甚或忍俊不禁。我一向认为,大艺术家都是多情之人,他们往往与天地通灵,与万物对话,与草木说情。“魏老”即此种人也。他在印石上所造佛像、佛龛,庄严静穆而传神,常使人入清凉界,生欢喜心;而所刻肖形虎(他属虎)则既有虎气生威的气象,又不乏朴实优雅,活泼可爱。他从小就有绘画的天分,又在长安古都浸润日久,与长安画界文艺圈里多有交结,故而以画入印造边款治印屏,总能得于心而应于手,变化多端,形简意丰,涉巧成奇,借古开新,遂成自家风神。这既可以视作“风格、个性”,也为这一个时代立“范儿”,蔚成一时风尚。我以为,这不仅是对长安印坛的贡献,更是对当代中国篆刻发展的引领与奉献,甚是可畏!
何谓“真人”?
清人袁宏道云:“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当今社会,做人难,做真人尤难也。“魏老”是性情中人。首先,表现在爱朋友,其次才是爱艺术。爱朋友,是一个真字,爱艺术,亦一真字。
记得我初到古都西安,一天,下着倾盆大雨,他身披塑料雨衣,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他为我印好的几方印。看到落汤鸡样的魏杰,我心怀感激,却不知说什么好,随口说,“你也不等雨停了再来?”他不紧不慢地说,“盼不得天上下刀子呢,那才看咱哥的关系哩。”这话让我感动了十几年。魏杰是一个眼里不容沙子的质直之人,看到书坛乱象,他会用他特有的方式予以抨击,绝不会向低俗讨媚。他对那些拉大皮作虎皮的“吹客”,向来都是不屑一顾的。而对他的学生们,一谈起来就眉飞色舞,护爱有加。一次课堂上带上自藏的汉印,让学生们观摩,一个调皮的学生趁机钤盖起来,他一边耐心地讲古印不宜钤盖,会腐蚀印面,一边又索性给大家一人盖了一枚以作纪念。回家后反复清洗才肯作罢。然而,对于艺术他则无比的虔敬。只要他提起刻刀,再差的石头,再乱哄的场合,再苦再累,其心志神意都凝定在了那方寸之间。因此,朋友们都将观摩他治印视作人生一大乐事,只有在这一刻,那带着花镜的眼睛,总是射出专注的光芒。他喜欢部队,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总为自己这辈子没有当兵而深感遗憾。去年,我们一路到新疆边防部队采风,每到一处,他都留下数枚印章,几乎是有求必应,丝毫不见有一丝难为情。我不知道,书界其他“腕儿”如何对待这种应酬,我只为这一个朋友感到自豪。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面对着守护祖国疆土的官兵,“魏老”所表现的精神不仅仅是高尚,而且可以说是一种纯粹。
有个诗人说,对杰作的眺望,总是基于一种对劣作的反感。其实,对于一个人尤其一个艺术家来说,这道理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总是遭遇到一些平庸低俗甚至人格卑下的“垃圾人”,伪艺术家,我们才眺望那些既人格高尚又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这种艺术家往往就是一面镜子,因为看镜子的光明,照见的就是自己。我总是愿意相信,所谓“书如其人”,某种意义上也是“书如其为人”。人与艺术是不能够剥离的。艺术没有对错,但艺术是有高下的。艺术的境界之高下,又是由人的品格修为决定的。别指望一个低级平庸的人能创造出杰出的艺术品。钱穆说,注重人,此乃中国史学的一大特点。其实,一部中国书法史,何尝不是如此?一段时间以来,“人与书”剥离的思潮遮蔽了“书如其人”的人文合理性。所以,还是鲁迅是对的。他在肯定着什么的时候,同时也在提防着什么。在社会转型之际,众声喧哗之中往往迷失的是一个人的本心。因此,做一个“真人”,对于一个艺术家何等重要!笔者之所以如此激赏“真人”魏杰,其原由在此。太阳出,阴气自消,志仁无恶如之。友人中有一“魏老”真人在,甚是可爱!
艺术简历
魏杰,1962年生于西安。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 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终南印社社长。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中青展、全国展、 全国篆刻艺术展、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流行印风提名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等国内外重大主流展览。在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八届书展等展览中获奖。荣获陕西省第二届文艺创作奖﹑陕西省十杰青年书法家称号。出版有《魏杰治印》《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魏杰卷》《中国书坛名家手卷系列丛书·魏杰卷》《当代篆刻九家·魏杰》等作品集。
问号 陶印 40mmx40mm
后五百岁 陶印 52mmx55mm
在大众中 陶印 直径60mm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老挝石 56mmx35mm
开始到最后 陶印 60x28x39mm
无为福胜 陶印 60mmx60mm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陶印 52mmx47mm
钟馗捉鬼 辽东石 39mmx39mm
永受嘉福 青田石 29mmx29mm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老挝石 40mmx40mm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2年第3期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