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泼水节|匠心传承 泼水节水龙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
水龙
清脆有力的捶打声,以一种稳定的频率持续地从清水巷深处传来,寻声而去,穿过铁门,一个作坊映入眼中,锈迹斑驳的机器、年代久远的模具,作坊里的工人们自顾自地忙碌着。
锤声的源头,家住清水巷的肖左明正全神贯注地挥舞着他手中的铁锤,捶打着尚且看不出是什么造型的铁件。铁锤落点与手指的距离只有几寸,但在他的脸上看不到半点犹豫,手起锤落,仿佛硕大的铁锤在他手上只是一根轻巧的木棒。肖左明几年前开始和父亲学习制作水龙。父亲从事水龙制作二十多年,肖左明自小就耳濡目染,接手学起来也得心应手。
傣族、德昂族村村寨寨都有奘房,每到泼水节期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到奘房欢度泼水节。将采摘的赏鉴花倚靠或捆扎在龙亭上,从水龙身上接取水源,相互祝福泼洒。早年水龙的制作材质都选用木头,木质的水龙经时日的流转易耗损糟破。随着时代的发展,经久的铁艺取代了木质的建构,虽少了木质的古朴 ,但在制作工艺上,却也是需要百分耐心、千分细心、万分用心。尽管有祖传工艺的传承,但在制作过程中,铁艺与木头材质的不同,还是让父子俩碰过壁,如何让冰冷的铁器表现出实物的立体感,父子俩反反复复琢磨了好一阵子。
模具是从他爷爷那辈就传下来的,算是一件老古董了。模具上不同尺寸的凿眼成就了铁件造型上的千奇变化,一凹一凸间,彰显着铁艺的美感,传递着民族的传统。
泼水节龙亭的水龙,龙头高高跷起、气宇轩昂;龙身细长、形似柳叶;龙尾上扬、异彩灵动。鼻球、龙须、龙舌、龙牙紧密衔接,光一个龙头,就需要多个零部件焊接成型。彩绘的过程也是慢活一件,龙身鳞甲青金相间,复杂且绚烂。做好一整套水龙和龙亭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上百个零部件的锻造和焊接才成就了最终的成品。选定“好日”和“时辰”后,村寨的长者会到肖老家请龙,显示足够的敬意。
请龙后的安装也需要两三时日,安装完成后的龙亭和水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龙头喷洒的水珠,象征着风调雨顺、万事顺遂。因疫情原因,泼水节已不举办好多年,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依旧在人们的心中延续。
文字:芒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礼妮
图片:雷斑努 陆礼妮
责编:虞有琪
审核:徐青云 张崇喜
法律顾问:云南泰恒律师事务所 陈苹、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