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识破这件青花的厉害?我不服别人就服你!
- 原创 -
第2271篇
每日更新中
康熙青花以两套“绝技”走江湖,一个是发色艳丽的翠毛蓝青花料,一个则是分水皴。
分水皴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康熙青花的渲染方式,借鉴了国画中的晕染笔法“墨分五色”。这个思路真的很厉害,但其实......
康熙青花比你想的更厉害!
比如这件青花——
清康熙 青花通景山水图棒槌瓶
《奔放奇逸:朱麗雅及約翰 柯蒂斯珍藏十七世紀中國瓷器》
2015年纽约佳士得 4.3750万美金
这件来自康熙时期的
青花山水瓶
它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你能一眼看出来吗?
还是没看出来吗?
让我们放大——再放大——
现在你看得出来
山石的画法与普通的康熙青花
有啥区别了吧~
没错!
就是笔法的不同!
这种青花图案的绘制方式,不是分水皴,而是更为罕见的一种青花瓷上的笔法,此类青花瓷器的数量在整个康熙朝都非常稀少,是如今的名贵品种。
它的大名就是——米点皴。
有没有没看答案就认出来的朋友?那可真是太牛了,佩服佩服~
MIFU STYLE
为什么叫“米点皴”
米点皴,是因人而得名的。它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的水墨绘画技法,因此叫“米点”。
北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点皴的独特之处,在于用饱含墨汁的毛笔以横点密集点山,重点在于“横点”和数量的“密集”。同时泼墨、破墨、积墨并用,充分表现山水氤氲之气。
从青绿山水到水墨山水,“云山”作为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寄托了文人们对浩然天地的憧憬和对自由灵性的追求。
五代宋初时期,由于江南与北方地貌不同,南方存在着与北方画家截然不同的山水画家。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不为奇峭之笔”,多展现真实的江南山色,云雾缭绕,空气湿润。
南宋 米友仁(传)云山墨戏图卷 |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宋代,山水画走向巅峰。文人推崇冲淡自然,不重外在造型和表现手法,更在乎“意气”与“思致”。
米芾和儿子米友仁是文人士大夫的代表,又推崇文人画。自中年后,米芾多在江南地区活动,他也是更为偏爱南方山水画家的风格。米点皴技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
米芾、米友仁父子被称为“大米”“小米”,可可爱爱。他们的皴法也有不同之处。米芾的皴法点形更为阔大,被称为“大米点”;相对地,米友仁画山的点形略小一些,被称为“小米点”。
那么青花瓷器上的米点皴是什么,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就是在瓷胎上以青花料、用米点皴技法横点云山,造出云雾朦胧之意境。
MIFU STYLE
米点皴的妙处
清康熙 青花米点皴山水图棒槌瓶
2015年香港佳士得 580万港币
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
康熙时期的青花为什么会出现米点皴的技法?
这其实有一条清晰的脉络。明代文人董其昌极爱“米氏云山”(也就是米点皴),他写的《画禅室随笔》中指「米家山谓之士大夫画」,树立了「南宗」正脈。
而康熙帝正是著名的董其昌“迷弟”,非常推崇董其昌的书法作品和审美品位。他本人就曾经模仿过“米氏云山”的画法——
康熙御笔 米家山水画 | 2004年佳士得拍品
所以在青花瓷器大跨步发展的康熙朝,米点皴本身就是康熙本人喜欢的风格,出现在瓷器上也就不意外了。
那么,米点皴的风格到底精妙在何处?
以2015年一件佳士得的米点皴青花棒槌瓶为例,它的山水画片就是典型的米点皴风格,以青花料点染出的山体富有层次,山与山之间云雾缠绕,一派江南山水的气象。
青花米点皴山水图棒槌瓶 局部
清代郑绩著《梦幻居画学简明》,称米氏父子的米点皴为“雨点皴”:「雨点皴全用点法,宜于雨景也。」
不管画作本身是否是雨中山水,会为人这么称道,说明米点皴传达出来的特点是“晨晴晦雨”“变化万千”,让人联想到“空山新雨后”“山色空蒙雨亦奇”等诗句的意境。
这正合了历代文人所推崇的意境之美、超然之美。米家父子的画超越了当时主流“少有出尘格者”的文人画,也与“专尚形似”的宋代画院不同。
宋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 | 故宫博物院藏
他们的创造力突破了前代山水画的瓶颈,呈现出一派天然的新鲜样貌,对后代山水画影响深远。
Takaku Aigai (高久靄厓) 仿米氏山水图 | 大英博物馆藏
明张宏 米家云山 | 2013年香港佳士得43.75万港币
倪元璐仿米芾山水图扇页 | 故宫博物院藏
米点皴在青花上的运用,体现了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烧造的成熟程度,不仅借用国画的正统技法,还会借用较为冷门的、带有创造者本身强烈艺术色彩的技法,珍稀罕见。
清康熙 青花米点皴雪景山水图棒槌瓶
2021年嘉德 172.5万人民币
著录:《市场、装饰与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
《亚洲艺术考古文集·16—景德镇瓷器》
《十七世纪中国瓷器—山水、文人与故事》
除了分水皴和米点皴以外,大家觉得康熙青花上还有哪些明显借鉴国画的技巧?
分水皴和米点皴的效果,你们更喜欢哪种?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