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雏形初见,未来可期
最大的阅览室位于距离地面十多米的书山“山顶”,24小时阅读空间满足市民夜读需求,古籍文献、地方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黑胶唱片等特色资源将通过更丰富立体的方式展现价值和为读者所用……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匠心独具,图书馆已基本完成二次结构施工,这座城市的客厅、市民的书房已初见雏形。
特色
智慧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在设计之初就确定要成为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它的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充分的空间资源为展示特色资源提供了绝佳机会。秉持着“亲民、特色、智慧”的功能设计理念,图书馆运营方——首都图书馆将在这里设立一系列特色(收藏)主题馆,通过展示、体验、互动等多种方式,将非遗文献、古籍文献、艺术文献、少儿文献等特色资源送至读者的身边。
作为城市客厅,它有通透、优雅的空间。步入施工现场,在一层大厅可以看到形如银杏树的柱体高耸入屋顶。站在22米挑高的巨大“客厅”内,可见“银杏叶片”组成的屋顶光影交织。“银杏树”下东西两座“书山”耸立,虽然山体尚未装饰,但阳光穿过叶片,在“书山”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可以想见未来“森林书苑”的雅韵。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效果图
古诗云“书山有路勤为径”,整座图书馆共设约2400张阅览坐席,其中约一半就分布在这两座“山”上。顺着书山拾阶而上,沿途将设立中文图书、中文报刊、外文图书、北京地方文献等借阅空间。阅览坐席拾级而设,读者可以随坐随行,这种设计彰显出“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写意美景。全馆最大的阅览空间,就设在两座山体结构的“山顶”。它并非如传统阅览室那样是四面墙壁围起来的封闭空间,人们坐在距离地面十多米高的开放空间里,凭栏俯瞰或远眺,都能收获舒畅的心情。
楼层介绍
馆内一层为读者开辟了一处提供24小时服务的新型阅读空间。这里可提供全时段到馆阅览、文献流通、文献预约、文化交流、图书文创售卖、餐饮休憩等服务。孩子们向往的少儿馆位于一层西侧南部,将服务于0至12岁小读者。与传统少儿阅读服务不同,这里将在开馆后更注重提供具有参与感、科技感、艺术感、未来感的智慧服务,并着重开展与展陈、体验方式相结合的少儿阅读服务。
馆内二层是几处各具特色的主题馆,其中,艺术文献馆依托首图馆藏资源,突出视听特色,兼具各类艺术形式,集文献收藏、展览展示、艺术体验、艺术创作、沙龙活动、美育普及于一体,还设置了乐器体验、美术绘画以及专业级影音鉴赏空间。有趣而特别的北京声音馆,也将把首图收藏的珍贵音频文献呈现给市民。处在同一层的古籍馆,以保护珍贵文献、展示典籍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是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空间,这里将设立古籍修复和体验厅。
地下一层可以看到高十多米、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智慧书库。智慧书库将高密度仓储货架和自动存取系统相结合,可以存储650万册图书。
智慧化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的突出特色
未来,读者在馆内提出申请后,书籍平均5至15分钟就可送到读者所在的阅览室。除此之外,智慧图书馆服务还将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5ABCD)等新技术,将文献、图书馆和读者融合,营造出智慧化服务的场景,呈现一座海纳百川又懂得读者心思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