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賞析/倫敦拉斐爾大展 濃縮文藝復興巨匠一生
圖:拉斐爾《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約一五○七年作。
【大公報訊】據澎湃新聞報道: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正推出拉斐爾大展,這是探索拉斐爾完整職業生涯的展覽之一,展覽雲集了英國國家美術館、法國羅浮宮、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普拉多博物館、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和梵蒂岡博物館等機構的藏品。
拉斐爾(一四八三至一五二○年)是意大利著名畫家,與達文西(又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他身兼畫家、工匠、建築師、詩人和考古學者多個身份,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大量作品,推動了西方文化的進程。他在藝術中刻畫人與神,定格愛、友情、知識與力量,為人類留下永恆的藝術遺產。
如果你想在十六世紀早期的意大利畫一幅偉大的肖像,或者想要幾間滿是壁畫的房間,拉斐爾是最佳人選。他可以畫出如達文西般權威的作品,且不會分心於飛行器建造和數學研究;至於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在壁畫《雅典學院》中將他描繪為古典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在展覽中,拉斐爾名作《雅典學院》複製品再現其中脾氣暴躁的赫拉克利特,獨自坐着、沉浸在憂鬱之中,這似乎是對米開朗基羅的諷刺。
學習轉化達文西風格
拉斐爾衣冠楚楚、魅力四射,在「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多產、最直接。二十多歲時,他看到了《蒙娜麗莎》等達文西的其他作品,並吸收為自己的風格。正如拉斐爾的《年輕女子肖像》中的女子,如蒙娜麗莎般神秘而矜持。對達文西作品風格的學習和轉化使拉斐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提煉了五官和動態的畫法,但弱化了明暗對比,創造了一種高貴、平和、清晰的具象藝術,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正確、完美的風格,直到現代主義將其拉下神壇。
此次展覽讓人感受到一種純粹。拉斐爾的聖母像是如此寧靜,輕盈而優雅的色彩給人以聖母飄浮空中的體驗。以藍粉色調構成的《阿爾巴聖母》充滿了活力,孩提時代的耶穌和施洗約翰在瑪麗亞膝邊玩耍,遠景是明朗天空下,朦朧的山脈和湖泊。畫面中瑪麗亞和男孩們所處的位置,借助了幾何學定理布局,使畫面帶着韻律。
雖說文藝復興由對古希臘和羅馬的崇拜驅動,這已是陳詞濫調,但正是拉斐爾將這種理想發揮到了極致。此次展覽中有一封來自梵蒂岡圖書館的信,信中拉斐爾向教皇利奧十世講述了自己對羅馬古代遺跡的研究。在他研究的古代遺址和文獻中,有一本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On Architecture),這本書解釋何為完美的比例──通過音樂間隔來規劃建築或人體。
用每一幅畫慶祝生活
拉斐爾對古典和幾何比例的嚴謹掌握與人性化的輕鬆塑造相得益彰。他毫不掩飾自己對世界的同情,他也充滿了愛。幾乎沒有哪位藝術家筆下的母子如拉斐爾般溫暖。在《坦比聖母》中,母親擁抱着孩子,將臉頰相貼,用無限的愛凝視他。儘管拉斐爾的造型是精確的,但他更關心情感,並將其以簡單而天真的方式呈現。在《棕櫚樹的聖家庭》中,約瑟夫也陷入了家庭之愛,他跪在專注看着他的耶穌身旁。這些幸福的家庭映射了拉斐爾失落的童年。他一四八三年出生於意大利烏爾比諾,十一歲時便失去了雙親,對聖家族甜蜜的描繪是對自己父母的抒情回憶,也是對自己嚮往生活的烏托邦式投影。
拉斐爾於一五二○年耶穌受難日晚上去世,時年三十七歲。溫柔的拉斐爾用每一幅畫慶祝生活,向我們展示美麗與和諧的夢想。
(註:本文展評部分編譯自《衛報》喬納森·瓊斯《拉斐爾,他讓聖人煥發光彩》。圖片來自英國國家美術館官網。)
參觀資訊
「拉斐爾 Raphael」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7月31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周五延長至晚上9時)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1-8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