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范曾:黄永玉在压制弟弟黄永厚方面,暴露了人性的恶劣,达到极点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18 09:46:05

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感情极好,苏轼常常把“念子由”挂在嘴边、写在诗里,连七八岁孩童都会背诵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苏轼思念苏辙所作。

试问,这样的兄弟情谊谁人不羡慕,也难怪时隔一千多年还火爆网络,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拥有这样令人羡慕的兄弟情谊,异母同胞的兄弟也有可能是形同水火的仇人。

很多人应该听过黄氏兄弟的故事,范曾曾这样评价黄氏兄弟,称“黄永玉在压制弟弟黄永厚方面,暴露其人性的恶劣,达于极点。”

兄弟二人精通绘画

黄永玉,1924年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也就是如今的常德市,土家族人。如今是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从14岁就开始发表作品,凭借着风格独特的版画享誉国内外。

而黄永厚是黄永玉的二弟,出生于1928年,他比黄永玉小了四岁,黄永厚与哥哥一样擅长画画,尤其擅长中国画,他同样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曾在安徽省书画院做画师,还曾在合肥工业大学任教,但是说起名气和成就,他比起哥哥差远了。

两兄弟的表叔就是大名鼎鼎的沈从文先生,他们家中虽然不富裕但是也算得上书香门第,在艺术方面两兄弟更是相当有天分。

范曾生于1938年,是当代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思想家、文学家,他还是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道释于一身的文化大家。

而范曾先生对黄永玉和黄永厚两亲兄弟给出了不同的评价,甚至是相反的评价,在范曾眼中,大哥黄永玉好当人先,有拼劲,敢闯荡,也因此后来一路高升。而弟弟黄永厚人如其名,厚德仁心。

这样的评价并不令人意外,哪怕是亲兄弟也不会性格完全相同,就像同亲兄弟的苏辙和苏轼,苏辙更加老成持重,而苏轼生性放达,因此两人的遭遇也不同。但是范曾又说黄永安在压制弟弟黄永厚方面,暴露了人性的恶劣,达于极点。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黄”并驾齐驱

因为家中经济条件不好,哥哥黄永玉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闯荡,凭借着超高的画画天赋和勤奋努力很快就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黄永玉给家乡的弟弟黄永厚寄去了一本画册,而黄永厚就凭借这这本画册无师自通,在画画上小有成就,成为了一名自由画家。

眼看着黄永厚的绘画技艺不断提升,名气更是一天胜过一天,身为哥哥的黄永玉没有为弟弟高兴,反而是产生了打压弟弟的想法。黄家一直流传着“二黄”的风水禁忌,也就是风水轮流转的意思,这让黄永玉十分担心。

尤其是后来,在范曾和另一位现代杰出画家刘海粟的举荐下黄永厚被评上了教授的职称,而范曾举荐黄永厚便是认为黄永厚配得上教授的职称,不想“良玉藏于壁”。

而黄永玉得知此事后更加警惕,甚至写信怒斥弟弟,认为弟弟是凭借歪门邪道博出位,当然这件事范曾后来也知道了,认为黄永玉是嫉妒弟弟。那时候黄永玉和黄永厚都是教授,更加有“二黄”并驾齐驱的味道了。

黄永玉便开始变本加厉地打压、嘲讽黄永厚,黄永厚曾经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后来因为他画的一幅名为《诺曼底登陆》的画作当上了中尉,后来又考入黄埔军校,但是后来还未打仗,他所在的部队就举行了起义,成为了解放军的队伍。

但是黄永玉却常常提黄永厚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效力的事情,并且借此打压黄永玉,兄弟二人的感情越来越差,兄弟二人越走越远。

兄弟反目,越走越远

伴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西方文化在中国流行起来的同时,中国的文化也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乘着这股东风,黄永玉前去亚洲、美洲、澳洲等国家,创作风格中西融合贯通,绘画技巧更是突飞猛进,在这样的情况下黄永玉的画作很快走出国门,并且声名远扬。

当黄永玉的画作拍卖出天价的时候,黄永厚的画却很少人问津,黄永厚也想过出国办画展,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帮忙,那时的黄永玉已经是世界闻名,凭借着一幅又一幅被拍卖出天价的画作,黄永玉甚至坐上了大陆画家首富的位置。

然而当亲弟弟黄永厚向他提出借钱办画展的时候,黄永玉仅仅拿出了60美元来打发他,要知道当时黄永玉一件衣服的价格也不止上千美元,用60美元接济弟弟确实过于寒酸。黄永厚明白了黄永玉的意思,也没有拿那钱就扬长而去。

传闻后来有一次黄永玉在吴祖光先生家看到了一副黄永厚画的白虎,当即生气地将那幅画踩于脚下,还臭骂其是垃圾。

2018年黄永厚先生去世,享年91岁,而那时他与哥哥黄永玉几乎已经20多年没有联系了,亲兄弟的关系沦落至今天这一步令人感慨,范曾先生所言或许也并非添油加醋,也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小结:

黄永玉在小有名气以后,在黄永厚初学绘画的时候确实给予了弟弟很多的帮助,但是终究难以接受弟弟超越自己,这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使没有到恶劣到极点的地步,但黄永玉的嫉妒之心也难免让人唏嘘。

而黄永厚虽然终其一生都没有能赶上哥哥黄永玉的成就和知名度,生活也并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一生都在努力精进自己的绘画技术,精益求精,也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且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并驾齐驱 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