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建筑之魂的斗拱,你究竟了解多少?
编辑|May
校对|苏小七
它可以大隐隐于朝,八方来仪。
它可以中隐隐于市,润物无声。
也可以小隐隐于野,流芳万古。
它藏匿于华丽屋檐下,朴实无华。
它不介意瑰丽辉煌,静观世间风尘,
斗转星移间支撑古典建筑历尽风雨沧桑。
它上承屋顶,下接立柱,
在中国古建筑中扮演着顶天立地的角色。
因为它的存在,
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得以
出檐深远、呼之欲出。
它就是建筑生命的中流砥柱------斗拱
在中国古式建筑都很少见的今天,“斗拱”这样一个构成结构,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了解。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所独有的一种结构构件。
斗拱,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基本部件组成。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一大特色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到建筑本体,小到建筑元素都有讲究,它是中国古代工匠的一种伟大创意和独特创造。
这些小木作的使用,加大了建筑物的跨度,拓展了建筑物的高度,增加了建筑物的柔性,增添了建筑物抗震动的力度。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斗拱形象见于西周青铜器命簋上所用的栌斗,在战国青铜器采桑猎壶刻纹中也有成组的斗拱。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明器、石阙和墓室中都表现有成组的斗拱,且多为柱头铺作。
汉高颐墓阙的斗拱
五寨元代墓室壁画的斗拱
林徽因曾说:如果没有斗拱“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就没有中国建筑的飞檐翘角,就没有中国建筑的飞动之美,就没有中国建筑“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玄妙”从某种意义上讲,斗拱之美造就了中国古典建筑之美。
此外,斗拱的演变经历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的时代气息。
斗拱的应用性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斗拱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气魄宏大,以斗拱硕大,屋檐更加深远,将木质建筑中的斗拱技艺发展到顶峰。
山西 | (唐)佛光寺
▼
宋朝,斗拱造型极其丰富 , 四铺作至八铺作斗拱均以不同的重叠层数组成。呈倒阶梯形,给人以层次感、深度感和变化感。斗拱数量增多,但体积减小,结构作用逐渐减弱,装饰作用加强。不过整体上结构性作用仍大于装饰性。
山西 | (宋)晋祠
▼
元代时期实行减柱法,斗拱比例减小,直接承托屋顶的功能转由挑檐承担,逐渐向装饰性作用转变,它的原始作用进一步减弱。
广东 | (元)德庆学宫
▼
明清时期,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虽然其结构作用并未完全消失,但也可以说斗拱只作为装饰构件了。
北京 | (明清)故宫
▼
在藏族文化逐步传入汉地的同时,藏式建筑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汉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藏式斗拱。更注重于装饰性的审美情趣。繁复有序的斗拱,层层叠叠于精心描绘的栋梁之上,传送礼乐,寄托信仰,让建筑充满生机,富有人情味。
西藏 | (宋)夏鲁寺
▼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四、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和玄妙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斗拱在我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国家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对斗拱形式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崇阁巍峨,层楼迭起,色彩斑斓,雕甍绣栏,中华古建筑的精华凝聚于此,斗拱无愧为古建筑之魂。
本篇文章来自网络
由本公众号汇总收集整理
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交流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
--END--
生活
从不辜负
全力以赴的人
趣文,干货,资讯,私活
圈内圈外,甲方乙方
职场血泪,心灵砒霜
记得备注城市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