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龙洋银圆如何诞生?它的问世又会有怎样的波折?
银圆最早出现在欧洲,并不是中国自古以来使用的传统货币,但如今当我们提到龙洋银圆,它已深深包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的烙印。
追踪溯源,我国龙洋银圆的铸造,可以追溯到清代光绪年间。很有意思的一点是,龙洋的铸造不是从中央开始再推行至地方,而是最先由地方去铸造的,而走在我国自铸银圆前列的省份,首先就是广东。那么在当时,新兴事物广东省造龙洋银圆的出现经历了怎样的波折?最早的省龙银圆是什么样的呢?
01 龙洋开铸前的货币情况
光绪年间,在国内广大地区,外国银圆流通泛滥,特别是本洋和鹰洋横行。由于我国传统的银两制度在交易中需要称重、切割才能计算,到外地经商甚至需要重铸地方制的银两才能进行交易,使用起来过于繁琐。外国银圆成色统一,流入我国后商民乐用,但长期以来,外国银圆的横行导致我国白银大量流失。
广东的对外商业贸易一向活跃,外国银圆更是随处可见。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为了应对外国银圆泛滥带来的经济问题,率先在广东积极寻求自铸银圆之法。
02 广东龙洋的 开铸波折
张之洞把自铸银圆的需求提上日程,开始从外国进口铸币机器,聘请专长于铸币的技师、工匠等人。为了与鹰洋竞争,张之洞提议将银圆的成色提高,重库平七钱三分,加重后仍有利可图,不会亏损。而交易中的折算和鹰洋相同,这样百姓们就会更青睐成色比鹰洋高,而且使用起来同样便捷的自铸银圆,从而驱逐鹰洋。
但自铸银圆毕竟是中国自古以来头一遭,张之洞的奏请,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户部大臣认为铸造银圆有很多不利方面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原料不足的问题、铸造中工匠偷工减料、民间私自熔毁留作他用等弊病,担心流通起来还是不容易。光绪皇帝也认为首铸银圆还需要更为具体地筹备,不能匆忙开始。
但张之洞没有因此就打消铸造银圆的念头,仍然在不断筹划。光绪十五年,未等到上谕新下发时,就已经铸成第一批广东龙洋。在上奏时,张之洞说奉旨没有自铸银圆,但英商汇丰洋行有代铸的请求,并且把成品上呈给光绪帝,其中的主币重库平七钱三分。之后广东又铸成了七钱二分龙洋,经过讨论,终于允许试办。
03 七三反版与七二反版
张之洞最开始试铸的库平七钱三分龙洋,英文和光绪元宝的字样雕刻在正面,龙的图案、广东省造和币值雕刻在背面。随后他铸成的七钱二分龙洋,图案也是如此。由于英文在正面的缘故,这两种银圆分别叫七三反版和七二反版。
清廷认为英文包围着国号的设计欠妥,下令修改样式,后来流通版的广东龙洋,就是我们现在的收藏中能够见到的样式。英文和龙形在同一面,年号和币值雕刻在另一面,在光绪年间和宣统年间都有铸造。
小结
广东省造龙洋银圆能率先在清末崭露头角,与张之洞的创举密不可分。但他最初铸造的七三反版、七二反版,在当时就没有大量流通,世所罕见,朋友们在银圆收藏中如果遇到,一定要多加小心。后来流通的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是我们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省龙收藏品种之一,如果你喜欢广东省造银圆,把注意力放在它们身上,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