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古玉的艺术风格——商代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20 20:36:13

商代是继新石器时代后玉器发展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在制作工艺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创新与变革。

受限于出土材料,商代早期玉器整体面貌不甚明朗,但至中晚期,属于商代玉器的自体性风格日臻鲜明并逐步稳固,形成以环形分割为基础,突显造形、纹随形动的显着艺术特征。

1

环形分割

商代玉器以戈、璧、璜、柄形器、凸缘环及龙、鸟、虎、鱼等动物类题材造形为主,并有少量簋、调色盘等器皿。

就器形品类而言,其中形状与圆相关者数量众多,如圆形的璧、玦、环身蟠龙,以及近二分之一圆或三分之一圆的弧形璜、龙、鸟和鱼等。若将这些玉器依形态进行比对,不难发现商代多采用一种 “环形分割”的方法,以将大块玉料依次分制为数件器物。

图1 商代各式环形分割玉器

环形分割以圆形器制作为首要,其工序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将厚块玉料切磨为扁圆柱状,钻取中间芯料,形成一个厚的环形器;其次运用“旋转切割”将厚环形器分制成一件凸缘环及两件璧形器,凸缘环和璧形器仍可再进一步分制,形成手镯或其他片形玉饰;取出的芯料也可制成小型蟠龙等玉饰。

图2 环形分割利用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制作过程中旋转切割有固定的施作部位,因此整块玉料是在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下被层层消耗,余料均得以充分利用。这一过程,不仅使玉器之间产生相互叠合的对应关系,也在各器物表面留有部分制作痕迹,如弧形切割线纹等。

图3 旋转切割凸缘环

图4 旋转切割痕迹

2

突显造形

商代玉器以形见长,对于形的塑造通常使用边饰镂空加以处理。这些镂空主要是以砣具、桯具及三角棱条状工具制作,在特定的工序下,呈现出一种外宽内窄、边缘平直、勾转凌厉的风格,与其他时期极为不同。

图5 商代 玉鸟

图片采自《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文物出版社,

1994年,图70。

除此之外,商代玉器虽多以独立单体形式出现,但也不乏组装同体者,其由多个独立形象依照左右、上下、腹背、寄生等不同的依附关系组合为一个整体,极大增加了形的趣味性与艺术性。

图6 商代 龙凤纹玉佩

山西晋侯墓地M63出土

3

纹随形动

商代玉器以边饰镂空与组合同体突显基本造形,同时使用满布全器、刚劲有力的纹饰表现具体细节。

图7 商代 神人纹玉佩

商代玉器上多使用双阴线、单阴线、阳纹或半阳纹刻画纹饰;纹饰的尾部以尖形、方形或圆形收尾;纹饰的转角处向外尖出作方折化的处理,通过单一角度取像、多角度取像与样稿组装进行铺陈,使形纹之间相辅相成、纹随形动。

图8 商代 玉龙

其中,单一角度取向以正面取像、侧面取像和俯视像最为常见;多角度取向包括双角度取像与全角度取像;样稿组装则是一种使用同一样稿、依形组构的复合式角度取像。

图9 兽面玉饰(正面取像)

图10 玉龙(侧面取像)

商代玉器之所以能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自成一格,即是由于其具有一套完整的玉料分配方式以及独特的艺术设计理念。借由环形分割将玉料有计划地逐层消耗,恪守“省工省料”与“因料施工”的原则,使用勾转凌厉的边饰镂空突显造形,并以满布全器的纹饰构成纹随行动、刚劲有力的表现效果。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这种作风在殷商一朝极为普遍,不仅存在于玉器雕琢之中,也广泛体现在其他材质器物制作之上,应是此期统一的艺术风格特征。

版权声明:

1.本公众号所有原创内容图文的著作权、版权,均归微信公众号“震旦博物馆”所有。

2.其他方式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内容与观点,请表明转载及出处。

标签: 旋转切割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