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宋朝大臣名声不显,但书法作品却被拍出2.07亿的高价,他是谁?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21 06:38:06

2016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大观夜场再次一锤定音,曾巩书法作品《局事帖》以1.8亿元人民币成交,收入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囊中,加上佣金共计2.07亿人民币,刷新了书法作品拍卖纪录。

《局事帖》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够让它的价值如此之高?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何过人之处能够如此受到后人追捧?

收藏家与文字

文人字画一直是收藏家的必藏之物,连年来,历代书法家文字作品的拍卖价格水涨船高。

这次《局事帖》的价格,仅次于王羲之《平安帖》拍出的3.08亿人民币的价格。

而在2009年时,《局事帖》的成交价格才1.09亿,时隔7年,其价值就翻了将近一倍,由此可见,是现代收藏家们越来越看重藏品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方块字和世界上任意一种文字都不相同,书法文章代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古代文人对汉字有着特殊的感情。

唐宋八大家就是古代文人的代表,宋六家中,欧阳修、三苏、王安石的名声在外,唯独曾巩名声不显。

《局事帖》的内容没有精密的写作技巧,没有华丽工整的骈句,也看不到唐宋时期散文的多变的风格。

这只是一封写给友人的问候书信,说说自己的日常的状态,每天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应付官场的琐事等等。

全篇124个字,内容稀松平常,为什么还能这么有价值呢?

原因在于唐宋时期的字画一般都很难保存,当时的纸张很贵,人们就用公文纸的背面来书写,曾巩就是在公文纸的背面写的《局事帖》。

像这样一张给友人的信件并不会被小心保留,历代收藏家几经易手,能够流传至今实在不易。

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的散文和三苏的词无一真迹留存,这《局事帖》就是唯一流传下来的真迹,当然值得一字千金。

落魄秀才的欣慰之事

曾巩在宋朝时期是很有名气的,儒学世家的环境让他从小就与众不同。

他的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两辈人中有13位进士,所以曾巩12岁就能作文,加之天资聪慧20岁时名声就已经相当响亮了。

然而他在39岁时才科考成功,这19年间,发生了很多事,其中屡试不第已经不能算作大事,他的父亲在他少年时病故才算做最为悲痛的事。

这时还在京城读书的曾巩听闻丧讯,立即前往家中侍奉母亲,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曾巩是个孝顺的孩子,仍然以家中顶梁柱的身份照顾着整个家庭。

家中除了母亲,还有4个弟弟,9个妹妹尚在幼年,这一回乡,十几年间他都在经营食众口,四方走遑遑的日子中度过。

但他并非无有所成,首先在18岁随父进京时就认识了王安石,两人先是在文章上相互欣赏,曾巩擅长策论,也就是给国家建设出谋划策。

王安石嗜书如命对朝廷改革颇有想法,见面后,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开始了与王安石一生的友谊。

正因为曾巩擅长策论,而不擅长应试文章的华丽辞藻,受到了欧阳修的青睐。

欧阳修是朝中重臣,在文学上的造诣亦难以望其项背,对文学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故此提倡古文,不喜骈文,看到曾巩的文章后十分欣喜,随即收他做为弟子。

厚积薄发的每一天

在他等到弟弟妹妹们都长大成人时,再一次从南丰老家出发,进京应试,这次考试他并不是孤身一人,同去的还有曾家的几个弟弟。

到达京城后一众文友纷纷给他赠言,最重要的是这次的主考官就是自己的恩师欧阳修,这次考试欧阳修正大刀阔斧地改革科举,以策论为主。

有了良师益友的协助,曾巩终于进士及第,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

欧阳修的在这次科考中大批传统应试文章,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想要倡导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文风,这是不同于一直流行的魏晋时期华丽文风。

由欧阳修倡导的“新古文运动”在北宋历史上有突出地位,也为后世的文风创下了基础。

曾巩与老师的观点一致,协助老师著书立传,倡导新古文运动。

曾巩在老师的举荐下在京师当馆阁校勘,负责集贤校理,在这个时期曾巩整理出大量国史,《唐令》、《战国策》、《新序》、《梁书》、《陈书》等;也包括名人诗集《李太白集》、《鲍溶诗集》等,他为这些古籍撰写了大量序文。

北宋的修史机构设置繁杂,各路人才汇集一堂,曾巩发挥了他的泉涌才思,使北宋的修史更有成效。

曾巩的作品中最为后世称道的是散文,所著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有条理。

在《越州赵公救灾记》中就可见到非常注重逻辑结构,虽然是记录救灾过程,但是记载了整个过程的准备阶段、发放粮食的过程、针对不同人群有什么样的措施等都一清二楚。

在基层,做实事

曾巩为官清廉,量刑处罚受到老百姓的称赞。

熙宁二年王安石深受皇帝信赖,在看到国家和朝中诟病后,提出变法,获得了神宗的赞同,曾巩作为王安石的好友自然鼎力支持。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看到王安石的新法中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就结合当地情况加以实施。

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救灾防疫、疏河架桥等举措都受到百姓的爱戴。

朝中大臣对曾巩也赞赏有加,元丰四年有人认为曾巩的学问适宜掌管五朝史事,遂又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相比苏轼的一贬再贬,曾巩的事业平步青云,一生没有牢狱之灾也没有被贬流放,年逾六旬仍然能够在母亲膝前尽孝,在古代已属大幸。

小结

近代以来,私塾或是学校课本里都没有曾巩的文章或诗词,所以在唐宋八大家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就是他。

也许他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不如他的文章,时人曾说曾巩不能作诗是为一大遗憾,可这些怎能限制他的事迹被人们熟知呢?

现代的收藏家们越来越注重藏品的文化内涵,普通人也更注意精神建设。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一贴《局事帖》应该让人们注意到那些沉寂在历史长河里无数文人的壮怀理想,他们的家国情怀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标签: 书法作品 唐宋八大家 这次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