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作家新干线·散文”王子硕|潘家园捡漏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4-21 09:38:56

作家

干线

潘家园捡漏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人去潘家园闲逛,看到一枚红色的印章石有些趣味,于是就花钱买了下来。回去找了个懂行的老前辈帮着瞧瞧,老前辈问他:“你花多少钱买下来的?”他说:“整整一千块呢!是不是买贵了?”老前辈大吃一惊,说:“便宜死了,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昌化鸡血石呀!到玉石店里去买,最少也要你一万多块!”看到这里,我就知道这是捡了一个“大漏”。潘家园离我住的地方并不算太远,于是就有了去逛逛的念头。心下暗想,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也能捡个“漏”呢!

2022年4月17日星期日,天气晴好,不冷不热,地铁七号线换乘十号线,潘家园地铁站出去,向右拐弯二百米,潘家园旧货市场就到了。潘家园原先不叫潘家园,而是叫潘家窑,因为这里早先有许多烧砖的砖窑,其中一个姓潘的窑主最为出名,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成了潘家窑。后来潘家窑的砖窑无砖可烧了,这个地方变成了居民区,居民们嫌“窑子(妓院)”的“窑”不好听,就把潘家窑改称为潘家园了。

潘家园旧货市场占地将近五万平方米,主营古旧物品、珠宝玉石、工艺品、收藏品和装饰品,年成交额数十亿元。这里的坐商店铺全年全天开市,地摊小贩则是周末开市,高峰期客流量六七万人,其中外宾近万人。4月17日是个星期天,虽然还在疫情期间,前来旧货市场的顾客仍旧川流不息。

从旧货市场的北门进入,迎面看到的是仿古建筑的商房区,属于坐商性质,全年全天开市的。商房区的东面是古典家具区。古典家具区再往东就是地摊区了,在地上铺一块布,布上面摆一些售卖的物品,支一把大遮阳伞,摊主坐一个马扎或一个折叠椅,就是一个收售旧物的流动摊位,只在周末开市。

地摊区的摊主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是北京市以外的居民,带上几件他们认为的“宝贝”,附近租间房子住宿,周末来到这里摆摊,期待卖上一个好价钱。但是许多逛地摊的顾客却和摊主们的想法相反,他们转过来转过去的,反复地看了又看,就是想捡个“大漏”,所以把价格拼命地往下压了又压。这个地方不仅仅是斗智斗勇斗资本,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你的阅历和眼力。我在地摊区逛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鸡血石一类的“大漏”,就转向西面的大棚区。

大棚区的设施比商房区差一些,但是比地摊区要强。强在哪里呢?首先是有了一个大棚做屋顶,太阳晒不着,雨水淋不到,而且还有柜台和照明。大棚区共有四个,分别经营工艺品收藏品和装饰品,种类成千上万,看得你眼花缭乱。好不容易到了旧书报刊区域,这才头脑清醒了一些,因为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多少懂得一些行情吧?逛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稀罕的旧书旧报刊,倒是一些旧相册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什么好奇?因为旧相册里面竟然会有老照片。

我随手翻开一个旧相册,里面有黑白照片也有彩色照片,主要人物都是一个名叫郭士杰的男人。有郭士杰儿时和上学时的黑白照片,也有郭士杰入伍参军时的彩色照片,还有一些郭士杰和女朋友或者女同事的合影。按照我们的常识,这些照片都是很珍贵的,应该好好保存才对。为什么会出现在潘家园的旧书摊上让人翻来翻去呢?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也许,这里面暗藏着许多难以想象的秘密和故事?

在石雕石刻区和餐饮服务区,我只是拍了一些照片,没有更多逗留。据说,登长城、吃烤鸭、游故宫、逛潘家园,已经成为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重要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包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即便捡不到“漏”,只要睁着一双眼睛,光是看看也不虚此行了。

2022年4月18日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标签: 这个地方 旧货市场 古典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