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美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理性审美
大家好,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里是如何培养美感的专栏,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帮助大家提升审美能力。本专栏是基于汉宝德先生《如何培养美感》一书的总结与心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一本来看,好让我们开始这期的内容吧~
很多人认为美只是一种感情的自然反应,与理性无关,有人甚至认为理性是美感的障碍。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理性审美。这期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理性的美感。
大多数人认为美感就是心情顺适,愉悦之感。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你会发现人们认为一件事物是美的,不仅仅指的是顺眼,还要顺心。
顺眼是指合乎我们之前讲解的一些美感的条件,比如比例合适、有内在的秩序和节奏等,那么顺心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在汉宝德眼中大概是一种合乎潜在的合理的原则,是一种直感而并非知识。
怎么理解呢?中国古代说美女的身材是“多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但如果让你说出其中的道理,似乎很少有人做得到。如果从生理学专家的角度分析,乳房和屁股需要哺育和生育子女所以需要大,腰细说明女性的雌激素分泌茂盛,患有疾病的风险更小,更健康。
但大多时候顺眼与顺心是无法分辨的,可以说一个事物的美天生就包含了感性的部分与理性的部分。理性的美感大体来说是指两点:第一是物质的构成,第二是合目的性。
物质的构成
一个物件必然是由材料制成的,比如一个杯子,为了盛茶水,那就必须要用一种不会被水溶化且不漏水的材料制成。古代人一定用泥巴作成凹陷状来盛水,发现泥土会溶化后,又偶然发现了被火烧过就可以了,所以古人就这样发明了陶器。
战国细麻布纹蛋壳印纹硬陶杯
但你想过没有,木头与石头也都是古代常见的材料,为什么很少见到石杯或者木杯呢?
木材与石材当然可以作成杯子,但往往费时费力,制作不易,所以在最初人们还是感觉陶器更符合顺眼又顺心的标准。
几千年后,金属工具慢慢成熟,人们开始用木材制作杯子,所以今天中文的“杯”还是木子旁的。但木杯如果挖得太薄就会渗漏,所以老祖先们又发明了漆器,在木头外围刷了一层防水。还可以在刷漆的时候涂上花纹,这样既美观又实用。
如意云纹杯
我们常听说古代文人的曲水流觞用的流觞杯就是漆器的代表,非常精美,直到瓷器的出现才慢慢淡出中国,继续在日本流传。
不同的物质展现了不同的材质之美,专业名词为质感。比如陶杯虽然表面粗糙,但却能够表达自然材质的朴素,瓷杯光亮晶莹,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在这种小型物件上只看材料与制作就可以了。
粗陶杯
明代白釉瓷杯
但大型的物件,我们除了材料,还要关注结构和构造,建筑就是最好的例子。建筑如果没有合理的结构,再炫酷的外表也难竖立起来,很多人认为这都是结构工程师的技术,和美感无关,其实不然。结构是静力学,它的原则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的。世间万物都竖立在地面上,都要面对地心引力。我们可以站立跑跳,是因为我们身体有能力感受到地心引力,所以可以本能地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就像鱼在水中游泳一样轻松自然。
建筑的结构
人走路时的重心结构变化
这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本能,所以在古代大部分建筑都四平八稳,因为稳定的结构会带来安定感,比如中国古代建筑都有高大的台,埃及金字塔等等。
而我们面对不安全,不稳定的结构,身体也会不自主的做出避险的反应。可以说不安定感是无法与美感同时出现的,所以反过来说,结构的安全感是美感的必要条件。
当代建筑非常强调惊奇感,用不稳定的结构刺激观众的神经。如果我们用老一辈学者的说法把美感与快感分开,可以说惊奇感带给我们的是快感,稳定感带给我们的是美感。美感是愉悦,快感是痛快。今天的人类神经的敏感度降低了,愉悦的感觉渐渐麻痹,非刺激不足以引起兴致,所以美感慢慢要与快感混为一体,分不清了。话说回来,无论是美感还是快感,都需要身体感觉的投射,都是我们体感的延伸。
隈研吾日本高知县梼原木桥博物馆
上海天安千树
功能的美感价值
合乎目的性也就是我们看到一个物件时会自然联想到它的功能,凡是物体的外形与我们期望的功能符合时就会产生顺心的感觉。
让我们回到之前讲过的杯子,杯子在文化发展到后期是以中国瓷器为主轴的,那么难道就没有其他材料呢?有,在王室贵族的墓葬中,金属杯子是常见的,金银等贵金属作成的杯子非常符合他们的身份,而且金属可以塑造成各种精美的造型,为什么这么高贵的东西却被抛弃了呢?
唐·伎乐纹八棱金杯
非常简单的理由就是手感,金属的导热快,因此温度过高容易烫手,也烫嘴~所以我们看到金银质地的杯子时,除了产生出高贵感与价值感时,没有美感,相反,瓷器更合乎人性,可以配合手的温度。
清代粉彩瓷杯
也许有人会说玉器才是最温润的材料,没错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玉握在手中有温暖的感觉,因此与人格产生了联想,形成了中国特殊的玉文化。但玉是稀有材料,而且制作困难,所以还是以礼器与饰品为主,但中国人还是对于玉器的手感念念不忘,到了宋代,瓷器的制作登峰造极,就开始用青玉来模仿玉的质感。所以我们看到今天宋朝出土的瓷器有一种玉器的美感。
家具的功能与造型的关系最为明确。在传统社会中,起、坐都是礼仪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的座椅是“正襟危坐”,让人能散发出精气神,并不是以坐得舒服为首要目标的,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欣赏明式家具的座椅就能理解了。
西方的椅子在洛可可时代之后才有大的发展,主要因为女性主导的生活方式中有了舒适的观念,不再强调男性的威严。沙发的软面因而产生,木作的曲线形体与装饰,乃至金色的使用才被普遍接受。到今天这种形态的座椅在富有阶层还是很流行,是一种享乐的语言。
到了现代主义,椅子成为了著名建筑师的副业,他们一方面希望家具与建筑配套,另一方面希望家具的造型可以和功能结合,椅子的造型因此开始对坐姿研究开始。日本人为这种研究起了一个专业的名字——人体工程学。所以现代的椅子可以说是兼顾了美观与功能,这是古人无法想象的。
到了后现代,情势又改变了。后现代的建筑师不在乎功能,而特别注重外形的象征,设计了一些只能看不能用的家具,这是因为到了富裕时代,居住的空间大大增加,家具慢慢变成装饰,很少被使用,富有的家庭愿意花大价钱买相当于装饰品的摆设了。
▲ Carlo Bugatti Throne chair
家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偏重实用,另一种则强调艺术性。这把椅子显然属于后者。目前,这样一把椅子售价29500刀,约合20余万人民币。你可能觉得它贵,但实际上如果拿它跟我们的黄花梨家具比,它还算便宜的。
另一个原因是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了,在过去,所谓时代的精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判断的共识,今天的时代精神就是没有共识,不再需要共识,这样一来,时代的错乱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理性的美感实际是心中合理性的判断与眼睛愉快的感受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的判断最初是来自常识,之后逐渐进入知识的领域,所以美感与知识是不可分离的。为什么美感会有偏见呢?就是因为知识的缺乏。我们对于异民族文化产生反感,我们对他们的宗教信仰一无所知,因此而感到怪异,所以要想理解世界上的美,我们就要提升自己的学识,让自己从理性中获得美感。
好啦,这期就先聊到这里吧,下期我们来聊一聊人们色彩的美,我是小蚂哥,这里是培养美感的专栏,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可以提高你对生活中美的感知,我们下期见吧~
点赞支持小蚂哥与小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