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如何建?这份实施意见给出了路线图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如何在城乡建设中保护历史遗存、守住文化根脉?近日,江苏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具有江苏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建成,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江苏先进水平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代复兴经典案例。
(问渡苑 图片由项目方提供)
南京下关的过江铁路轮渡栈桥,是中国第一座铁路火车轮渡栈桥,这处工业遗存如今焕发新的活力。今年5月,下关火车主题街区下关西将和大家见面,街区融合了厚重的历史记忆与当代的时尚新潮。下关西项目运营总监马娟介绍,街区首次尝试功能垂直化布局,利用园区内错落分布多栋主题空间,集合了美学艺术、文化生活、休闲娱乐等,将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休闲生活体验。“我们这边的问渡苑是结合江豚的形象,然后做了一个江涛的流畅线条和江豚元素的一个融合,空间与作品就是微妙相连,它就是浓缩了江豚的一个形象的文化聚集地。”
(下关西 图片由项目方提供)
火车主题情境式人文社交空间津浦书院,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依托真实的火车的内部的空间做了一个局部的改造,火车车厢它后期会变成研学雅座,内饰设计的是清雅复古的形式,更适合沉浸式的研学,体验感会更好更强。”马娟介绍说。
(津浦书院效果图 项目方提供)
未来,该项目还将充分挖掘滨江历史文化底蕴,并与现代有机融合,开展滨江露营、复古市集、亲子茶会、生态养生、江豚研学、国风音乐节等更新、更多元的都市文旅活动,丰富全龄休闲体验,把下关滨江3公里黄金岸线打造成属地居民品质休闲生活承载地、全域居民滨水文化体验目的地。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如何平衡好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各地都面临的新课题。江苏此次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给出了明确思路。
例如城市开发建设中遇到文物怎么办?在施工过程中碰到古井、古桥、古树名木怎么办?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前介入城乡建设的工作机制,各地在重大项目建设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整体环境的保护和管控,全面落实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乡院公司总规划师刘志超分析说:“因相关责任单位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够和缺乏系统性的保护机制,过去,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在城市建设中总有发生。实施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把原来条块分割、碎片化的历史文化遗产重新整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系统保护。”
刘志超认为,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江苏特点,提出要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和区域特色发展中。比如深入挖掘沿海地区历史文化资源,重视张謇盐垦文化保护彰显,以范公堤与串场河历史文化串联为主线,着力塑造“缤纷百里、生态百里、蓝湾百里”的滨海特色风貌。那么,对一些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等刚起步的城市来说,实施意见将有很大指导性。
此外,江苏还将探索活化利用底线管理模式,分类型建立项目正负面清单。“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如何活化,值得多一些基于缜密调研和保护后的实践。活化利用建议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以微小空间为切入点,不断对历史街区等进行精心的维护和修缮。”刘志超告诉记者。
根据实施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具有江苏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建成,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江苏先进水平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代复兴经典案例。到2035年,系统完整的江苏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部分图片来源/南京建设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