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许浩: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精髓,追求“自然主义”的理想生活
“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明代著名造园大师计成在《园治》里将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人居住美学思想的物化,山石、花木、水池等自然景观构成了景观的主要内容。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园林设计样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看到古典园林的文化元素和设计思想。
近年来,国潮国风文化盛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处世哲学、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也被运用到建筑布局、形制、园林打造等住居设计思路上。中国园林文化脱胎于中国人独有的山水观和哲学,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艺术语言。
2022年8月,首届【新国潮大会】将举办,将集结顶级专家学者、国潮品牌主理人、主流媒体人共同探讨国潮品牌增长力,助力中国经济双循环。由界面楼市频道与《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联合策划的界面城市观察专栏,独家对话许浩教授,共同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许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导,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图像史学研究中心主任、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以下为对话实录:
界面楼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居住模式是不分园林、建筑的,而是多讲究“景”“居”的有机结合,您长期从事园林、园林史研究,能否简单用几句话介绍一下中国古典住居文化的特点或者说精神内核?
许浩:由于常年从事风景园林领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对于中国古典住居文化有比较深刻的感受。中国传统住居文化是实用功能和精神升华的结合,也是秩序和理想的反映。首先,住居要满足人们居住的功能,提供人们庇护的场所;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会客、读书、交流、收藏、园游等衍生功能。所以说中国古典住居文化的精神内核,应该是在人工化的居住环境中,对自然主义和生活理想的追求,以达到人们精神的圆满性。
界面楼市:中国园林所追求的“美”,是什么样子的?
许浩:中国园林所追求的“美”,首先,是一种自然风景的美,比如在秦代,最早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就是这种自然型的园林,宫殿则散落其中;到汉代的皇家园林“建章宫”,就有了池塘、假山等自然元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江南古典园林,它们的水系非常发达。这些都是中国园林的一些最根本的要素,都是一种自然性的要素。
这种自然的系统,我觉得它一方面有纯天然的特性;另一方面,它的风格各异,有婉约、有粗犷等。这些不同的风格,经过人为的组织,纳入到住居系统中,非常适合在有限的空间中浓缩各种自然的风景,能更加适宜我们的生活场景,也能够与居住需求更好的匹配。最终形成一种人和自然共生共存的系统。我想园林的美就在于自然跟人的这种融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楼市:当前,大众在园林观念、建筑观念、住宅观念上是否有误解?有哪些误解?
许浩:当前,我觉得在园林营造、建筑居住等观念方面,还是存在一定误区的。比如把园林等同于绿化,理解为单纯的种树种草,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就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我们讲绿化是生态建设的一种主要手段,但是园林造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同时,这个误区也造成了另外一种误解,比如在平时的营造活动中,我们都是比较重视建筑,不太能够重视园林环境的营造。
界面楼市:西方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有怎样的影响?
许浩:大概是在17世纪,在欧洲就已经开始形成并流传关于中国园林一些概念。主要源于当时的欧洲传教士和使团,他们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信件或报告的形式发回了欧洲,并在欧洲出版,造成了当时的传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荷兰的纽霍夫,他的使团到了我国的广州、南京、北京,把沿途一些著名的园林风景都绘制了下来,而这些游记画作都传回了当时的欧洲并广泛流传。
到了18世纪中叶,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叫钱伯斯,他非常深入地介绍了中国的园林,还写了一本书叫《东方造园论》,迎合了当时欧洲社会对于东方文化的一种猎奇心理和社会风潮。
但是古典园林的研究,它是需要相应的语言和文化基础的,所以西方学术共同体在这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所以研究上还是不够深入的。
界面楼市:园林、造景、诗意的栖居,在古代只是士绅及士绅以上阶层人群的专利吗?
许浩:我认为确实是这样,因为园林在古代社会并不是公共性的,它有自己的局限性,是由当时社会身份所带来的限制。古代园林的实用性和欣赏性,有着自己的特定圈层,因为它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去支撑这种体验和审美。
界面楼市: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从“有的住”向“住得好”转化,其中,园林造景作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已经从高端化走向大众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那么请问,从古溯今,园林景观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怎样的角色?又有着哪些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浩:通过各种各样的古代文献和图像,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园林景观一方面是满足了人们对自然和精神的追求,是人们的一种欣赏对象;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交的场所,一种文化传播的场域,也是文人思考读书的空间。
而在现代社会,园林景观具有了更多的公共性和广泛的运用性。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压力非常大,园林除了满足社会大众的观赏需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慰藉的场所,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平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楼市:要打造园林、造景,以及能够做到“诗意的栖居”的项目,对于项目的业主(开发者)而言,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许浩:“诗意的栖居”,在我的理解中,应当是要做出有文化意蕴和内涵的景观。对于项目的业主而言,我觉得首先需要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热情,在满足居住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来达到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目的。
界面楼市:在现代的住宅项目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多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和建筑的要素,比如礼序、规制等,您觉得在古典园林和现代生活的融合上,有哪些方面应该被讨论和关注?
许浩:人们对于古典园林的认知程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文化认同感,是应当被重点关注和讨论的。
当今社会有一些很好的条件,例如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还有各种获得知识储备的信息渠道都非常发达,这些对于大众而言是很方便的途径,能够提升文化知识修养,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去关注中国的园林文化。
对于学人而言,一方面是研究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要关注园林文化知识的普及,要能够传播园林中的生活理念,让园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应当做好面向大众的这种普及工作。
对于职业设计师而言,就是要在他的设计中,主动去融入中国的文化理念,这就要求他们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激情。
界面楼市:近些年来,国潮兴起,其背后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肯定,在居住功能上表现为中式设计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建筑表现和园林展示上来,也被称为“新中式”,请问在您的理解中,新中式风格是什么?有标准吗?
许浩:新中式出现在中国居住环境设计领域其实也有一段时间了,确实非常流行。我们现在看到的新中式,在我的理解中,它是采用现代景观材料,结合中式元素来设计的居住和园林空间。
目前来看,它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认为也不一定非要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实只要能够体现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意境的,都可以算是一种新中式风格。所以我认为新中式它是传统文化在当代住居设计中的一种应用和结合,它丰富了我们的住居景观类型,是值得肯定的(风格)。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楼市:园林景观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住宅地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园林景观的好坏,是否会给居住生活或者投资带来增值效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许浩: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从很多实践结果可以看出,它的增值效应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园林景观可以提升居住的环境品质;其次,它可以延伸建筑的功能,某些功能在建筑内部不好解决,但可以在园林空间里面得到解决。最后,它使人有归属感,具有人文精神的景观,可以让人们找到一种文化归属感。这样就能提升整个住宅产品的吸引力。所以说,园林景观肯定会给生活和投资带来很多的增值效应。
界面楼市:我们这个栏目,有一个想尝试探索的主题:“当代中国人理想中的房子”。您觉得当代中国人理想中的房子应该具有哪些要素或者标准?
许浩:我个人认为,房子应当理解为居住的空间,而不是单一指建筑。那么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空间就是居住空间,所以理想中的房子除了居住的实用性功能,还应当能够给我们带来文化滋养和精神享受。
我们中国人理想中的房子,应当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而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这样一座家园中,园林的美学应当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