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诗情画艺话萱草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5-09 09:54:02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一天,有人会给母亲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意。提到“母亲花”,人们往往想到康乃馨,其实在在康乃馨传入中国之前,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萱草,又叫忘忧草,象征东方女性温柔、含蓄、朴实、坚忍、牺牲奉献的精神,在恬淡中散发出母爱的光辉。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记载。

《诗经·卫风·伯兮》有诗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谖是忘却的意思。背,即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到哪里采一枝萱草,种在北堂前,能够让母亲忘却了忧愁呢?古人将萱草比作母亲,《诗经疏》中有“北堂幽暗,可以种萱”之吟唱。唐代诗人牟融在《送徐浩》诗中写道:“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诗中的“椿萱”,分别借指父母。(椿树代表父亲、萱花代表母亲,祝福父母健康长寿叫椿萱并茂。)古时候,萱草多植于北屋阶前,此是母亲居所,所以,古代母亲居住的屋子也称萱堂。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植萱草,以示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或将萱草奉在堂前,来表达对母亲的孝敬。

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儿子要出门远行都要在自家院子种上一株萱草,代表自己,母亲看见萱草就像看见自己的儿子。然而萱草花开,慈爱的母亲却独自倚在堂前,久久不见儿子归来的身影。元末明初王冕《偶书》写到:“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元末明初王冕《墨董图》写到“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王冕这两首萱草诗都是关于母亲的,一首是承欢在母亲膝下的其乐融融,另一首表达的则是远行时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儿子不能侍奉母亲的愧疚之情。

明代书画家徐渭喜欢萱草,他在一幅《萱草》画作上题诗曰:“庭前自种忘忧草,真觉忧来笑辄缘。今日貌侬欢喜相,烦侬陪我一嫣然。”他把萱草画成有情的生命,会喜会忧,会颦会笑,笑语嫣然,一派天然。他以萱草表达母爱,在萱草画上题诗为母亲祝寿:“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情真意切,真挚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对母亲的敬重。

萱草,颜色橘黄,柔枝飘逸,纤茎窈窕,橘红花朵,华而不艳,雅而不俗,深得文人墨客赞美。魏晋曹植写道:“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如何,绿叶丹花。光彩晃曜,配彼朝日。君子耽乐,好合琴瑟。”如此美好的花卉,足令人忘忧消愁。唐代白居易直言:“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宋代苏东坡赞道:“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流露了诗人对萱草的厚爱,也是对萱草花形态和秉性的美好写照。宋代苏辙赞叹:“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嘴。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萱草花盛放之美尽在诗句间。

盛放在画家笔下的萱草花:

清代李鱓的《萱石图》

明代李在的《萱花图》

王个簃 萱草图

明嘉靖 陆治《蜀葵石榴萱草瑞石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清 陈舒 《天中佳卉图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陆广 《五瑞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刘善守 《萱蝶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清 沈铨(传)《红荷萱草石榴图》

大英博物馆藏

近代 陈半丁绘《萱草图》

明 沈周《椿萱图》 安徽博物院藏

明 陈洪绶 《寿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余樨 绢本设色 《花鸟图册之萱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佚名 《虫草图对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元 钱选 《花蓝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 钱选 《忠孝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葵萱图》扇面 故宫博物院藏

标签: 台北故宫 克利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