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九个瞬间,回到现代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5-09 09:58:15

说到建筑,你会想到什么呢?

谈论不完的“主义”、“风格”。笔记本的左端开头写到最后一行的右端尾巴,写都写不完。连脑瓜子最灵光的学生时代,课堂上最催眠的最让人摸不着方向的,还数这俩词语。

大眼瞪小眼,它们认识你,你不认识它们。其实,那些看上去离你很遥远的主义和风格,却无时无刻不在生活的周围,比如:Art Deco……

·威廉 凡艾伦William Van Alen设计的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图源/Wikimedia Commons

Art Deco演变自十九世纪的新艺术运动,后面成为了一种艺术与建筑风格。精致流畅的线条,几何形状的图案,建筑呈长条状,整体有种挺拔向上的机械式美感。

·成都的商用住宅楼盘、写字楼,图源/网络

这有点像你家楼房的外立面?又像是你现在所处的上班办公楼?没错,商品住宅、写字楼十分偏爱Art Deco,这种建筑风格十分常见。

因为,它代表着精致、奢华、繁复,曾几何时被地产商大面积应用,影响着城市的建筑形态。你只是没有像拥有专业能力的建筑师去追问、鉴别其来龙去脉,并且习惯了它们的存在。

潮流就是不停的轮回,在一些人追求繁复、精致风格的时候,就有人将“少即是多”的理念奉为信仰。

深藏在蜀都大道大慈寺路与北纱帽街交界的MC HOUSE,正在举办一场特别的展览为你展现着现代经典,展览通过“灵感的瞬间”“减法的瞬间”“生活的瞬间”“和谐的瞬间”“浪漫的瞬间”“未来的瞬间”等九个瞬间,用昔在,今在,畅想着将在

误闯进这次展览,还是想把它分享给你。所以,精挑细选了四个瞬间,和你一起“回到现代”

01#

灵感的瞬间

这场展览特别就特别在设置在地下负一层,外面看整栋建筑,一楼是快闪时装品牌店、咖啡馆、甜品店,你根本不会联想到地下一层有一场展览。

可是,电梯的灯亮了,缓慢下降。你进来了,刹那间会觉得很妙。因为带着幽闭氛围的空间,殷红的墙体,曲线的墙面,望不见谜底,多种元素的叠加很难不会让你联想人类未来的家的某种可能性,包括太多电影导演不约而同把人类的居所搬到地表之下。

于是,你真的开始觉得很妙。

穿过稍显冷冽的通道,转弯,你便与现代主义的六位代表人物碰了一鼻子。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以及夏洛特·佩里安和皮埃尔·让纳雷。

你一定想不到的是,皮埃尔·让纳雷跟勒·柯布西耶,竟然还是表兄弟关系。

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齐名,并称“二十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四大师”

不过,这些伟大的人物已经变成了伟大的名字带着他们昔日的作品印刻在了墙面上,然而,关于建筑的争论依然不休着。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说,“建筑,这是最高的艺术,它达到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的和谐之感。”

勒·柯布西耶说,“建筑,这是最高的艺术,它达到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的和谐之感。这才是建筑的目的。”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说,“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

密斯·凡·德罗说,“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你追问道什么意思,他又说了句,“少即是多。”

争论滔天响彻,你感到困惑,因为他们离你遥远。不过不重要,他们的名字和他们设计的建筑作品,每一个设计系的学生都滚瓜烂熟。

你只是一个单纯看展的旁观者

于是,你经过了“秩序的瞬间”,致敬格罗皮乌斯的媒体装置艺术,在几何造型、新型材料与机械工程的轻盈灵动里,仰望了片刻的真实又虚拟的天空云朵。

与之相对望的是致敬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自然的瞬间”。千里之外淙濛的瀑布,继续在人造空间里奔流着。

然后,你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便去往了下一处。

02#

减法的瞬间

椅子们摆在你的面前,你认不出改变世界潮流的椅子们,如同我也不理解为什么简单的椅子就能改变潮流。

一把椅子而已,有什么伟大可言?

是。可是,当一把简单的椅子承载了风格的转向、技术的发展。这时候,一把椅子不仅仅是一把椅子,它是一个故事,是一个时代。

少即是多。话这样说,做少往往比做多更困难。

你迈着缓慢的脚步辗转在椅子们之间,左看看,右望望,紧皱着思考的眉头:什么是“少即是多”?

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设计时间:1925年

设计师:马歇尔·拉尤斯·布劳耶/Marcel Lajos Breue

你看见了,瓦西里椅。钢管为结构支撑,皮革为座椅面料,放在当下语境里没有什么耀眼之处。其实,它是在当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诞生的前卫设计,设计师布劳耶是包豪斯的学生,深受包豪斯“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理念的影响。

极简设计,讲求功能性是它的特点,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皮革椅,也被称为,二十世纪钢管椅子的象征,可以说,开创了现代家具的先河

B64扶手椅/B64 Armchair

设计时间:1928年

设计师:马歇尔·拉尤斯·布劳耶/Marcel Lajos Breue

布劳耶秉持着同样理念设计的另一张椅子,B64扶手椅,则将皮革改用了天然藤条,依然是钢管结构做支撑。两种材质的冲突感,你不得不承认它非常有美感。

LC2扶手椅/LC2 Armchair

设计时间:1928年

设计师:勒·柯布西耶、夏洛特·佩里安、皮埃尔·让纳雷

你转向了另一处。一盏昏黄的台灯,一张沙发椅,一台电视机,这可能是当代都市客厅的标准配置。

这张沙发椅毫不起眼,它却颠覆了沙发和椅子标准结构。这把叫做“LC2扶手椅”的椅子,厚实外部钢架结构,弹性十足的靠垫,真的把舒适和功能性结合了起来。

LC1扶手椅/LC1 Armchair

设计时间:1928年

设计师:勒·柯布西耶、夏洛特·佩里安、皮埃尔·让纳雷

就像是“靠垫篮子”,把人放置在椅子的中心,隔着距离都带给你一种非常柔软、深沉的体验。

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

设计时间:1929年

设计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

而你看到的巴塞罗那椅,是密斯·凡·德罗于1929年在巴塞罗那世博会上为德国馆设计的。

这张椅子把两组弧线“X”形状的支架跟三根横杆相连,长皮带链接固定在横杆上来支撑椅垫。

乍一看重心不稳的样子,你甚至会担心,它真的实用吗?实际,重力作用在椅垫上的时候,力直接分散在呈“八”字形的两根支架上,支架与皮带上的力拉扯,继而平衡。干净的线条,极简的框架,造就了一张极具风格的椅子。

那时候,它的出现,无异于发明了iPhone苹果手机。你知道这个答案后,开始惊讶于这张椅子,及在场的椅子们在时代里所处的位置。

201型餐椅/Model 201 Dining Chair

设计时间:1931年

设计师:W·H·吉思彭/WH Gispen

Les Arcs椅/Les Arcs Chair

设计时间:1970年

设计师: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

Ultrex双人沙发/Ultrex Love Seat

设计时间:1970s

设计师:贾斯特·梅耶/Just Meyer

03#

和谐的瞬间

你走进一座不上演剧目的剧场,无法落座,成为舞台中央被观看的角色。观众们是一张一张椅子,让你手足无措

古希腊剧场的设计感,没有包厢,没有边座,没有楼厅,也无正厅前排的区别。半圆弧形的开放式结构,每位没有脉搏的观众都能在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角度认真打量你,审视你。

这种关系十分微妙、奇妙。因为从来只有人去观看眼前被观看的对象。但是,椅子在高处观察、凝视你的时候,你自然会不自觉为它代入一种情感,一种惧怕,感觉它们是有生命的。

剧场座位上的椅子是“昌迪加尔”系列,方凳、安乐椅、扶手椅、图书馆椅、箱椅,是皮埃尔·让纳雷在印度昌迪加尔市创造了该系列

你感到眼熟。因为这个系列的椅子,近年来不断出现在各种场合,你会不由自主想起茶馆、咖啡馆等,或许角落里都曾有这样一把椅子。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印度第一个规划的城市便是,昌迪加尔。几经周转,1951年,印度政府找到了勒·柯布西耶,委托其负责新城市的总体规划。

勒·柯布西耶向自己的表弟皮埃尔·让纳雷寻求帮助,希望他来协助监督项目的执行,于是,这时期,两表兄弟合作了大量的建筑作品。

皮埃尔·让纳雷,也为建筑项目开发、配套不同用途的家具,包括昌迪加尔椅

·昌迪加尔系列部分椅子作品,图源/网络

昌迪加尔椅,在早期被批量生产与应用,由于设计者是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因此也被做叫“PJ椅”。

现代设计日渐受欢迎,后来,昌迪加尔椅遭到弃用。还有就是这跟尼赫鲁和柯布西耶,昌迪加尔项目的两个推动者相继离世也有必然的关系。

为什么昌迪加尔椅能回归?

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法国家具古董商人 ric Touchaleaume对该系列椅子的收购重新将其带向了拍卖场和家具市场。二个是,纪录片《起源》的播出,使得昌迪加尔椅再度热销,备受追捧,不同家居品牌纷纷复刻致敬。

听完这个故事,你看待你眼前的观众的眼神,是不是都不同了?原来,它们还经历了这么多。

04#

浪漫的瞬间

还没有步入新的瞬间,透过斜方的小门,就看见了复杂的灯光,融合着红红绿绿的光,投射出来。

进入了,你才发现,自己迈向了某段浪漫。弯曲的墙体、倾斜的墙面、翻卷的屋顶以及完全不同的四个立面设计。

这是勒·柯布西耶为后世称道的朗香教堂

1950年,勒·柯布西耶被委托设计一座全新的教堂,用来取代原先在二战中被摧毁的教堂,它位于离巴黎不远的朗香市,又称圣母院朗香教堂,过去是哥特式建筑风格。

重建的朗香教堂,像坐落在场地中的一尊雕塑,它打破了传统教堂的建造规制,没有过度装饰、人物雕像,建筑整体被做了减法。

·朗香教堂,摄影/Luke Stearns,图源/archdaily

·摄影/Gili Merin,图源/archdaily

一个细节就能说明,比如:窗户,柯布西耶用干净、极简的线条拼接了不规则的窗户,取代了传统教堂有序、规则的彩绘玻璃设计。

原本彩绘玻璃里的色彩元素,红、绿、黄、蓝等,都被提取出来自成一派,它们不再拘泥在勾勒的线条里,反倒是跳脱出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形状。例如,被解构成了几何形状,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却是不规则的方形。

具象的人物像、窗户形都成了多余的装饰,在柯布西耶看来似乎世界的本质是线条、结构。上升的一切终将汇合,一切实在的写实的,终将凝练成概念的、抽象的

三条长凳,留给你的是时间,以及无法被捕捉的一种感受。氤氲的、暧昧的,换句话说,是破碎的。

你在对着什么思索着?对着什么虔诚着?一概化成了一堵浸在红漫漫灯光里的白墙

沉思了好久,终于,你走出了展览,仔细回想"回到现代",开始想什么是现代呢?这是好问题,不过这又将是下一个话题。

标签: 设计时间 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