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发现一古老文明,将中国文明史向前推进一千年,外国不敢相信。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5-09 13:40:39

在世界各地的历史中,都曾有过末日般大规模洪水泛滥的传说,从欧洲、美洲再到亚洲,许多国家的古卷中都有着关于洪水灾害的种种描述,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要数犹太传说里的诺亚方舟了。

同样的,在古时的中国也有关于洪灾的详细记载,那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大禹治水。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各地如此多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当中,人类皆为弱势的一方,被洪水追着欺负,往往伤亡惨重,而方舟的传说中更是只剩下了诺亚和他的家人而已。只有我们炎黄子孙,没有向洪水屈服,而是齐心协力的治住了洪水,建立了磅礴伟大的中华文明。

在距今有五千余年历史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曾孕育出了一支神奇而影响深远的文明———良诸文明。据战国古籍《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 …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甚至,专家们纷纷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这里有规划完善的村庄、祭天用的祭坛、墓地群和广场等各种保存完好的遗迹,其范围之广,建筑之密,内涵之深让人膛目结舌。而其中因巨量精美陪葬品闻名的显贵墓地群和及角莫山山脚大型地基遗址的发现,更是显示出良诸遗址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将中华文明的发源史完完全全地又提前了一千多年。

去年,驻扎在当地开展挖掘工作的考古专家们突然发现,良诸文明的祖先们竟然还建造了规模巨大的水坝。大家要知道的是,我们熟知的大禹治水是在良诸文明诞生后的一千多年后,所以,这里的水坝建筑可能是人类诞生以来时间最早的一个。

根据考古报告中所写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庞大的水利系统坐落于良诸城外西北方向的郊区,是一个由十一条横向堤坝组成的巨型水坝,属于祖先们建设古城的时候设计建造在城外的围拢型组成部分。

据测量,从良诸古城最北边的汤山长堤到最西边的密弄坝,直线距离就达到了十二公里。而从顾城最北边的石屋到最南边的梧桐岩,直线距离也达到了六公里。以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矩形结构,中心到端点的距离是整整十公里。从这里足以可见,水坝工程的浩大,仅仅是最外围横向堤坝的土方用量就达到了恐怖的二百六十万方,其坚固程度足以抵御三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在专家们看来,这样一个施工量巨大的工程,仅靠百姓的财力和物力是绝不可能完成的,“良诸水坝”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国家的支撑。由此,我们也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水利史的开端将不再是“大禹治水”,而是“良诸水坝”,这也进一步的告诉了世人,夏朝之前的中国早已进入了王国时代。

负责考古工作的王伟闻教授在面对着记者的镜头时激动地说道:“过去外国人总是不承认中国有夏朝的存在,甚至,国外公认的中国文明历史只能从商代算起,只有3500年等等。现在,发现的“良渚水坝”建造于夏朝创立的一千多年前,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兴盛在五千年以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

良诸地区的祖先们居住的地方较为潮湿,在雨季很容易遭到洪水的侵害。为了抵御洪水,祖先们集思广益,众志成城,用宽大的树叶包住稀泥,用砌砖墙的手法一层一层地堆砌成了这座水坝。

专家们告诉记者:

“叶子裹住稀泥后,泥水干燥形成了类似于砖头的软性固体,其重量适中,弹性和可塑性都比较好,能与外层的叶面紧密粘合在一起,所以,能垒砌成如此高的水坝墙体而又不散开。”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座水坝的上方居然有人居住过的痕迹。大坝的顶部同样是由泥浆混合树叶砌成的,宽度在二十米左右米,长度几乎包围了整个良诸城。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二十米的宽度已经完全够人们在上面饮食起居了,作用很像城墙。

最终,通过上面残留的玉器和石器,我们不难猜测:当年的良诸居民们很有可能就坐在水坝上面打磨这些精美的玉器。可以说,在良渚文化中,玉器的发达是其一大特点,就其数量来讲,据统计,仅出土或传世的大件琮、璧玉器,已有上千件,良渚文化各类玉器总计,达到近万件之多。

这座水坝被发现后,整个中国的考古和历史界都沸腾了,有学者感叹道:“古时候的西方人,看到洪水只能乘方舟逃跑,而咱们华夏子孙竟然在五千年以前就掌握了制服洪水的方法,实在是比他们先进了不知多少倍啊!。”

这位学者说的没错,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先民们治水的进程是分不开的。流经大半个中国的长江、黄河,这两条河流都是非常凶猛而又难治理的河流,在驯服它们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损失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所以,有记载以来第一个产生的朝代——夏朝涌现出了一大批专制主义国家,可以说中华文明就是从治水中诞生的。

这次“良诸水坝”的发现,不仅标志着新文明时期的提前,更让人不禁猜测,在良诸文明之前,会不会还有着更早的城邦和国家呢?

标签: 大禹治水 良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