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把辛酸化成了一缕温情
【书香一品】
从“童心三部曲”《童年河》《渔童》《黑木头》到最新的《树孩》,赵丽宏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万物有灵,生生不息”不仅是《树孩》的主题,也贯穿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故事里,无论孩子还是动植物,所有的生命都有其尊严,所有的苦难都会被爱超越。而他,正如自己诗集《疼痛》中写的,“那个忧伤孤单的歌者,曾经历尽人间的苦难和沧桑,却把辛酸化成了一缕温情”。
这几部小说或隐或显都有成长小说的核心主题。《童年河》是一部类自传体的小说,作者在后记中坦言有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作品以孩子的视角记录一座城市的历史面貌和人情世态。《渔童》的主题更加集中,故事围绕着一尊珍贵的明代德化瓷雕渔童展开,童大路和韩教授在危难之中成为忘年交。《黑木头》的成长主题蕴藉在小男孩童童与流浪狗黑木头的相处中,童童在试图驯服黑木头的过程中了解了它倔强聪慧不受束缚的个性,黑木头也在被救治的过程中接受了人类的关心。《树孩》是大自然的拟人化,经历一场森林大火的松树奄奄一息,雕刻家将其中一段重塑成了孩子的模样,而它仍然具有生命,树孩开始了在人类社会的冒险经历,最终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涅槃重生。这部小说仿佛一曲古老悠扬的颂歌,诉说着大自然的慷慨悲壮,万物的生生不息。主人公们经历了各种磨难,而这也是孩子们对成人世界的观察。作者将自己丰富广阔的生命体验化作简明易懂的故事,传递给孩子善意和良知。
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中,我们如何书写童年,如何理解儿童,如何传递出真正的尊重,首要的或许就是把自己置于孩子的立场,而不是单纯地说教。林格伦说,如果为儿童写作,“那就必须撕下成人的面具,与儿童心心相印,必须让孩子在作品中看到自己”。赵丽宏曾感慨:“创作儿童文学让我有返老还童的感觉,不是在文字里装腔作势取悦小孩,我又真正变成了一个孩子,这种快乐是以前写作时所没有的。”这几部小说都是孩子的视角,站在孩子的立场,细腻地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童年河》中的雪弟性格敏感好强,从乡下来到上海,在与妈妈的相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碰撞,在妈妈特意为他粉刷干净的墙壁上,雪弟用蜡笔画出了乡下的大千世界,妈妈的责怪让他倍感颓丧。尿床之后被妈妈逼着去晒台晾被单,等于将他的难堪公之于众,雪弟“两只脚被钉住一样,含着泪,好像在哀求什么,却说不出口”。孩子的委屈脆弱不仅能够引发儿童的共鸣,也可能唤起很多大人的回忆。《黑木头》中,童童怕黑木头逃走,特意想把圈绳在手腕上多绕两圈,结果没抓稳,绳子落地,但是狗狗站着没动,只是抬头凝视童童,“仿佛在用行动表明:我的流浪生涯,已经到此结束,新的生活开始了”,充满童真与趣味。而黑木头从拒绝被人类驯服到最后为救独居的童童外婆而死,它的生命际遇显得更加勇敢悲壮,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羁绊给予读者深深的感动和震撼。
儿童文学作品充满了人类最古老的浪漫思维,即幻想和想象,《树孩》是这几部小说中最具有想象力的作品。作为诗人和散文家,赵丽宏以富有节奏性和音乐性的语言为这部小说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伤痕累累的树孩一路漂泊冒险,历经森林大火、人类世界、洪水的各种磨难,最终疲惫地躺在了湖滩上,数不尽的动物在它身边歌唱舞蹈,千万棵芦苇在风中合唱,生生不息……大自然治愈了树孩的伤痛,也让它涅槃重生变回一棵树的形态,树孩的脸上、脚底、肚皮、背脊、肩胛、手臂上都长出了根须,它终于变回了本该有的样子——“你应该是一棵树”。作者传递出的“万物生生不息”,是大自然最朴素的生命哲理,对生命的尊重不仅仅是对人类,万物有灵概莫如是。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0日 15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