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微动态丨故宫有幅怪画,300年来争议不断,将画放大10倍后看出玄机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6-23 07:47:48

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副有名的“怪画”,名叫《蜂虎图》。

近300多年来,有无数画家想要把这幅画研究明白,却都只能连连摇头,表示看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何说《蜂虎图》怪呢?


(相关资料图)

一来,作者竟将老虎画成了“病猫”。

《蜂虎图》中的老虎骨瘦如柴、神情萎靡,身体弯曲佝偻着,蜷缩在一起,低着头,眼皮微抬,透着惊恐和痛苦;嘴角向下耷拉着,写满了委屈。怎么看都像是一只病猫。

二来,名字起得怪。

一般跟虎有关系的词语,都自带威慑力。比如:虎虎生风、猛虎下山,龙腾虎跃等等。但是这幅画的名字,却叫《蜂虎图》。

不仅把小小的“蜂”跟“老虎”放在一起,而且还放在了老虎的前面,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这幅画的作者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蜂虎图》的作者名叫华喦(yán),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和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华喦在工笔画、虫草画、禽鸟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画花鸟,堪称一绝。

华喦出生于福建上杭,从小虽天资聪慧,但是家境一直不富裕,而后便年幼失学,来到一家造纸厂做学徒,天天给造纸厂老板放牛。

就是在这期间,华喦的画画天赋开始慢慢展现出来。

华喦去放牛的时候,每天都会经过一条小河。有一天,他牵着牛,走到桥的正中央,无意中停下来看了一眼,马上就被这美丽的景色震慑住了。

在溪水中,倒映着他、牛和青山、绿树的影子,形成了一副漂亮的风景画。小华喦在心里想:如果会画画,能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就可以一直欣赏了。

从那天开始,华喦每天放牛的时候,就开始偷偷地练习画画。写生的对象就是他放的牛。经过不断地练习,他的画功逐渐见长,可谓画得惟妙惟肖、颇有一番韵味。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天,华喦用造纸厂作废的纸,画了一头牛,然后挂在村子前面的大树上,自己躲在树后面观察村民的反应。

每一个走过的村民,看到这头牛,都会连连点头,夸赞画得好。

可是有一个白胡子老头走过来,看了一会却说:“画得好是好,就是牛的肚子有点太大了。”

等人都走了以后,华喦从树后跳出来,看了看这幅画,觉得肚子确实有点大。他又想了一下,灵机一动,在牛的旁边画了一棵树,这幅画就变成了牛在蹭痒痒。

因为牛蹭痒的时候,由于要用力,所以肚子会比平时大。

刚画完,刚才那个白胡子老头正好办事回来。看见改的画,对华喦的聪明伶俐和绘画的天赋大加赞赏。

从此以后,华喦更加努力地画画,也养成了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他后来画的鸟,在细节上都是栩栩如生。

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华喦的画越画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但是,穷病还是没有治好。不仅没好,还因为贫困,受到了奚落和嘲讽。

在华喦二十几岁的时候,村里要修建一座华氏祠堂,有的村民提议,想让他在墙上画一幅壁画。没想到,却遭到乡绅的反对。认为他太穷了,不配给祠堂作画。

华喦咽不下这口气,晚上偷偷溜进祠堂,在墙上画了“高山云鹤”、“水国浮牛”、“青松悬崖”和“倚马提诗”四幅画以后,便离开了家乡四处漂泊,这期间,他就以卖画为生。

后来,华喦漂泊到了杭州,在那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年时期,也曾去往京城谋求出路,却并不顺利。又返回杭州,中晚年就一直频繁往返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

就在这期间,华喦结识了郑板桥等人,成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位列“扬州八怪”之一,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

按说,华喦擅长观察,怎么会画一只跟事实严重不相符的老虎呢?

其实,这幅画的背后,是有玄机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老虎的眼神中写满了恐惧,而且眼睛是往斜上方看的,这是为何?

原来,这幅画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后来经过战乱,表面已经损毁严重了。后来,在修复的过程中,也曾经有人发现,在老虎的身后有一些小黑点。不过,人们一直以为,那些黑点是霉斑。

再后来,经过专家的鉴定和修复,才知道那些黑点不是霉斑。把小黑点放大十倍以后,可以看清楚,这个黑点,居然是一只马蜂。

马蜂颤动着翅膀,像是要随时飞向老虎一样。想必,这只老虎招惹了马蜂。

虽然是百兽之王,一旦落入了马蜂的地盘,面对小小的马蜂也无可奈何,只能露出恐惧的表情,仓皇而逃。

有学者推测,这幅画,可能创作于华喦的晚年。那个时候,华喦吃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空有一身才华,却没有施展的空间。而且处处被人欺负,被人算计。

这幅画中的老虎,正是华喦给自己的“自画像”。

《蜂虎图》在外人看来,是一副怪画。但是对华喦来说,却是一生的缩影。画画于他来说,不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信仰和寄托。

标签: 白胡子老头 扬州八怪 很长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