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当前简讯:奕名说画|白居易造石经幢,看白居易晚年生活与思想转变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7-13 06:48:13

提起白居易,你想到了什么?

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还是“酒狂诗魔且情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小时候几乎都要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据说白居易年轻时刚刚到长安,前辈顾况调侃他,“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也就是后来我们常常说的“长安居大不易”,结果顾况看到“离离原上草”这首诗,惊叹于他的才情,马上改口说,“居也易”啊。

白居易的天才可见一斑。

我们了解白居易,大多是通过他的诗文。

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件白居易晚年的书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展览中的“白居易造石经幢”,看看白居易晚年的生活与思想转变。

我们先普及一下,什么叫石经幢,这是一种石塔,但与佛塔又不同,一般有幢座、幢顶,更像石柱,而且不一定像佛塔一样,安放在寺院中,这件石经幢,就放在白居易的宅院中。

白居易宅院遗址发掘现场

1993年在他宅院的遗址中出土。出土时已残破为两块,均为幢身。幢顶和幢座都已经消失。在所刻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开国男白居易造”的字样,以及真诚的祝福,“及见幢形、闻幢名者,不问胎卵湿化,水陆幽明……悉愿同发菩提,共成佛道。”

白居易造石经幢 拓片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经幢只剩六面柱体,刻着题记和两部经书,底端还有一个圆榫,是用来连接下部的幢座。如果将整个石经幢复原,它的高度大约能达到接近1米。如果加上幢额和佛像装饰,高度可能超过1米2。

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凭想象来猜测它原本的样貌了。

《宣和书谱》中记载:“居易以文章名世,至于字画不失书家法度。作行书妙处,与时名流相后先。盖胸中渊著,流于笔下,便过人数等。”

白居易因才情在长安立足,也确实过上了相对殷实的生活,但也体验了宦海沉浮。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53岁的白居易被召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他到了洛阳。再次漂泊异乡,他准备购入人生中的第四套房子,就是这套位于洛阳履道坊西北角的宅院。这座房子原本的主人是柳宗元的岳父杨凭,白居易的钱不够,还要用两匹马来抵偿房款。这才住了进去。虽然是二手房,但他非常满意,在《池上篇》写道:“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

隋唐洛阳城白居易故居遗址全景

白居易本来很享受这种优哉游哉的晚年生活。但是,正在他买下这处房产7年后,独生子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悲痛地写道,“世间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儿。”不料,新的打击很快再次到来,同一年,白居易的至交好友,并称“元白”的元稹去世。之前,白居易被贬谪时,元稹就写道“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如今好友离世,白居易更是肝肠寸断。元稹在弥留的时候,托付白居易来写墓志文,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白居易却拒绝收取费用,直到元稹的家人反复劝说,他只好收下,把钱全部捐给了寺院。

经历这一番打击,白居易对生死有了更直接的感触,他没有了优哉游哉生活,开始坐禅斋戒,排遣内心的悲伤,寻求内心的解脱,成为香山寺的常客,也自号“香山居士”。正是这段时间,作为佛弟子的白居易,亲自书写监造了这件石经幢。

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从白居易的诗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他早年便有此意,“此生都是梦,前事旋成空”、“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但那个时候,他更多有一种文人式的感叹,建好宅院后,还时不时“曲未竟而乐天陶然已醉唾于石上矣。”等到独子与好友相继离世,生死轮回之苦,让他有了真正的体悟。白居易在《自觉二首》中写道:“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从此,那个“酒狂诗魔且情长”、“乐天乐天,生天地中”的白乐天,变成了青灯古佛下,虔诚的为至亲好友诵经、积功德的白居易。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丨 裴刚 编辑丨李童

标签: 优哉游哉 离离原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