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天天快看点丨鬼斧神工 古木逢春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7-14 15:56:00

根艺师们在分享交流根雕艺术。郭龙碧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林堪荣正在用心创作根雕艺术作品。郭龙碧 摄

根艺爱好者在欣赏根艺作品。郭龙碧 摄

通过雕刻、打磨、打蜡等工序创作出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

郭龙碧 摄

华章艺术馆内崖柏十二生肖作品中的《中华魂》。郭龙碧 摄

根书作品“寿”字。郭龙碧 摄

根书作品“狂草虎”。郭龙碧 摄

根书作品“福”。 郭龙碧 摄

雷州根雕非遗传承人陈国玉制作的根雕作品。 陈海兰 摄

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崖柏,不了解其价值的农户会拿来当成普通柴木烧掉。但在根艺师眼里,一根崖柏可值千金,尤其是具备一定造型的崖柏,经过根艺师的巧妙雕琢,朽木亦焕新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洪三泰曾夸赞湛江根雕技艺具有“古木逢春”的力量。

锯枝、定型、雕刻、打磨、喷漆、打蜡……经过一系列操作,一根腐木在根艺师手中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根雕技艺发展至今,日趋体系化、标准化,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并投入根雕制作中,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融入到每一寸木头中。

“藏魂在天然,纳灵于神工”抽象蕴含具象,腐朽处展现神韵便是根艺独特的艺术魅力。关于根艺,雷州根雕非遗传承人陈国玉觉得这是一门变废为宝的艺术。

关于雷州根艺发展的历史源头已然无法考究,但改革开放后,根艺人才辈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闻名遐迩。如雷州籍根艺师陈峰与林堪荣的十二生肖根雕作品、陈国玉的乌木作品《远古时代》等。2019年,雷州根雕技艺被评为湛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变废为宝 爱至深处

第一次看到被抛弃的树根被打磨成艺术品的时候,陈国玉就被深深吸引了,就此成为根艺“发烧友”。2006年,他拜根雕老师傅林浩门下学艺,利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10多年来,他的雕刻技术不断精进,佳作不断。

沿着雷州西湖碧道走上一段,不难发现侧边一间颇具艺术气息的工厂隐匿于丛林中,“百年根艺”几个大字悬挂在门上,推门入内,别有洞天。厂房展厅中间,一根长一米多、形似威武神龙的乌木作品引人注目,这件作品名叫《远古时代》,2018年荣获“文化政协,魅力湛江”湛江市大型文化艺术作品展根艺类银奖,作品因神似龙而引人注目,陈国玉在保留了树枝原始肌理的前提下,进行构思加工,使得作品保留其最原始的野性,又具有精雕细琢的美感。

“从事根雕创作,构思很重要,灵感不可复制。”没有灵感和创意的构思之前,陈国玉宁愿留着木头闲置也不愿动手,他认为,做出庸庸碌碌的作品是对好树材的辜负。

对于好材料的痴迷或许是每一位手艺人的共性。2008年,他从外面购进一块400公斤重的香樟木,一直放在院子里,“这块木料非常有韵味,但我还没想好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宁愿先不动。哪怕别人看中想出高价收,我也不卖。木料‘闲置’了12年,我也对它琢磨了12年。”

不仅是木材,对于不同创意做出来的第一个作品,他也视若珍宝。“很多人出高价跟我买《远古时代》都被我拒绝了,如果遇到合适的木材,我可以再做一个,但是第一个作品我从来不卖,它对我的意义很大。”多年来,从陈国玉手上卖出去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大部分作品的“首秀”依然被他珍藏着。对他来说,这些作品的价值已超越作品本身,或许那已是回望来时路的见证,是鼓励自己更进一步的精神动力。

薪火相传 技行天下

近年来,为了推动根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湛江的根艺师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培养着后备人才。陈国玉将自己的手艺无私传授给残疾人,将雕刻手艺与自强不息的根雕精神传承给残友;湛江市特殊学校老师李璋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特殊学校的孩子们,让根雕走进特殊孩子的世界;还有不少根艺师加强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兴趣,吸纳更多人才关注学习这门技艺。

正如崖柏一年只能长出纸片般的薄度,千年才能成树形,一门手艺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多年沉淀与悉心的呵护。“对于传承,根艺师在发光发热,但一方力量始终有限,这门手艺传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湛江市根雕研究会会长陈峰坦言,技艺传承离不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希望政府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作为提升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宣传、建设等方面做手艺人、文化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件作品留得再久,也抵不过一门技艺的薪火相传。相信这群热爱到痴迷的根艺师,会雕刻出独属于湛江的根艺传承故事。

撰文:陈海兰

标签: 特殊学校 十二生肖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