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即时焦点: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7-17 19:56:47

黄公望,江苏常熟人,原本不姓黄,他原先是陆家的儿子,叫陆坚。因为家境贫困,被家里过继给了家境阔绰但是没有子嗣的黄家,更名为黄公望。从小就通晓儒家经典,还略通绘画、音律。但是很可惜,元朝的时候,科举制度曾经被废除过一阵子,黄公望空有一肚子笔墨没处挥洒。

黄公望画像

20多岁时,他去西湖游玩,与时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的徐琰偶遇,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黄公望得到徐琰的提携,当上了一名书吏。可是黄公望这个人啊,以前潇洒惯了,按理说,官场之中如果要去拜谒上级领导,衣服得穿正式一点吧,可他就不,他偏偏穿着一身道袍去拜谒徐琰,见黄公望如此放荡不羁,徐琰气得脑瓜子嗡嗡的,当众训斥黄公望不懂礼数,然后,黄公望就辞职了。又过了几年,他的才识被时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的张闾看中,并聘其为书吏,陆陆续续做到42岁。俗话说,人倒霉喝凉水都会塞牙,42岁这一年,张闾因为“贪刻用事”,闹出了九条人命,引发了江西蔡五九起义,为平民怨,朝廷把张闾逮捕,黄公望也受到牵连入狱。更让人觉得可惜的是,就在黄公望蹲监狱那几年,元朝恢复了科举制,他又错过了考取功名的机会,等他出狱的时候已经快五十岁了,知天命的年纪再去考取功名,已无任何意义,黄公望这前半生基本上可以说是是白活了。


【资料图】

出狱之后的黄公望不再对做官感兴趣,转而浪迹江湖去了。因为长期行走在外,他对山川大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乎做出了一个决定:学画画。50岁时,黄公望找到了大画家赵孟頫,拜赵孟頫为师。赵孟頫一看,黄公望都已年过半百了,就摆手说,你都五十了,还学什么呢?太晚了,回去吧。可黄公望并不在意,闷头儿就是学,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可黄公望偏偏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他每天坐在一块儿大石头上,盯着对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眼都不带眨的。几个月过后,黄公望的画技是大有长进。

79岁那年,黄公望游历到浙江富阳,见富春江江面如练,决定留在这里,画富春江边的山水。此后四年,每天都到富春江边看风景,风雨无阻。在他的眼里,富春江边的每一座山的山峰都各有不同,每一棵树都各有特色,在旁人眼里再寻常不过的景色都是他笔下不一样的风景。四年间,黄公望走遍了富春江两岸,看遍了渔舟唱晚、樵夫晚归、山林寂静、流水无痕,画中既有富春江瑰丽无比的景色,也有黄公望淡然洒脱的人生态度,《富春山居图》就这么诞生了。

《富春山居图》部分

几百年里,富春山居图一直是文人墨客争相收藏的对象,可是当这幅画到了明朝大文人沈周那里之后突然被盗,然后就一个猛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直到清顺治七年,富春山居图突然出现在了著名收藏家吴洪裕的手上,在他收藏上万件藏品中,唯独挚爱富春山居图。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吴洪裕躺在床上,死死地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个字:烧。看着吴洪裕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家里人明白,这是想要《富春山居图》随自己到另一个世界去,只好把画投入火盆,就在传世名画即将被付之一炬的关键时刻,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中拽了出来,只可惜这幅画已被烧成两截儿。前半截儿被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重新拼接后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看不出拼接剪裁的痕迹,人们称之为称之为《剩山图》,后半截儿为掩盖火烧的痕迹,将原本在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割下来放在画首,称之为《无用师卷》。两幅画辗转多位藏家之手,岁月沉浮在民间,若隐若现。

一九三八年《剩山图》进入浙江博物馆。

一九四八年,《无用师卷》辗转到达台湾。

直到二零一一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博物馆合作推出“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活动,两幅画卷最终得以合体,这一年距离吴洪裕烧画已经过去了整整360年,距离黄公望完成《富春山居图》已经过去了600年。

当年八十岁的黄公望依然在富春江畔驻足,他用整整四年的时间,画出来传世之作,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宽阔人生。今天的我们为了生存迈着急匆匆的步伐四处奔波,却忘记了该怎么去真正的生活。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学会真正的生活呢?我想,答案也许就藏在《富春山居图》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

标签: 富春山居图 浙江博物馆 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