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天天亮点!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智永和尚伪造出来的假书法至今有发现新的证据吗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7-21 05:52:37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堂兄王兴之或七世孙智永所书,您同意吗?”直接回答我的观点:不同意。而且新的证据越来越多,证明王羲之完全能够写出《兰亭序》,所谓的智永的蟹爪勾最早,纯熟证据不足,在王羲之之后,智永之前就有蟹爪勾。


(资料图)

温馨提示:本文5197字,有重要新资讯,阅读需要约13分钟

尤其是2003年有湖南长沙重要的发现。

郭沫若先生在60年代提出了对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真假问题的质疑,震惊了学术界。

我1977年在一个小镇购买的《唐人摹兰亭序墨迹三种》,是上海书画出版社1973年9月的出版的字帖。这是当时非常难得的书法字帖。五毛钱买到,那个高兴,我一直珍藏到现在。

为什么是在小镇买的?因为当时出版数量有限,任何一本书,都是按计划给各个新华书店分配数量,城市根本不容易买到字帖这一类的书。在这个字帖的《出版说明》中,就提到了王羲之《兰亭序》真伪的问题,所以,我从此除了学习书法,对《兰亭序》的理论研究也一直爱好到今天。

郭沫若先生提出《兰亭序》是唐代人伪造的一个故事,真正的王羲之是不可能写出这种行书字体的,而且 《兰亭序》这篇文章也很难说是王羲之写的。

郭沫若突然这样说,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原因是60年代在南京市发现了两个墓葬,一个是王兴之的墓葬,一个是谢鲲的墓葬。这两个墓葬里面都出土了墓志铭,墓志铭的惊人之处在于,都是用隶书书写的字,这就引起了郭沫若先生的高度重视。他立刻想起了在清代乾隆年阮元等人就提出的一个问题,认为《兰亭序》很可能是像《张猛龙碑》、《爨宝子碑》这样的书法而不是像《兰亭序》这样的书法书写方法。

《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中的行书

事实上这些学者能够提出这些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上的进步,是他们在思考中国书法发展史过程当中一种新的思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书法史基本上就是一个王羲之体系的书法史,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

例如我们从唐代的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著作《法书要录》这本书中看,他在提到中国书法发展的时候,总结出了中国书法的一个承传体系是:“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事实上,张彦远提到的这样一个承传体系,完全是二王的体系,它并不包括王羲之之前的书法生态,也不包括王羲之这个时代书法生态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

所以,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总是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王羲之时代已经完全是处于的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书法体系了。

《王兴之夫妇墓志》上的隶书,王兴之与王羲之书同辈同宗

但是事实上呢?正如1962年在南京发现的《王兴之夫妇墓志》和《郭琨夫妇墓志》书法所反映的现实一样。在王羲之时代主要还是一个隶书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夫妇墓志》的书法是用隶书写的,而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用王羲之的那种楷书写成的。

所以郭沫若提出了对《兰亭序》的质疑以后围绕着《兰亭序》的真伪问题展开了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大论战,论战的焦点就在于到底王羲之时代能不能产生《兰亭序》这样的字体和书法。

对郭沫若否定《兰亭序》也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兰亭序》应该是王羲之写的。

郭沫若对《兰亭序》提出了全面的否定,不但认为《兰亭序》书法是假的,而且认为《兰亭序》文字这篇文章也是假的。

唐摹本《兰亭序》

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郭沫若否定的《兰亭序》是假的,是不包括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是一个模仿本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模仿是依据,真实模仿的是可信的,没有真实就没有模仿,郭沫若并不否认现在的摹本的真伪问题,而是说《兰亭序》本来就没有这样一个书法作品,是唐初的人伪造出来的。真正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像智永这样的书法家才能写出来的,郭沫若先生还列举出了很多的例子。

郭沫若对《兰亭序》都否定已经过去了60多年了,但是这个影响至今仍然存在,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兰亭序》有可能是智永写的。

例如他们从《兰亭序》里面找出了很多字,尤其是勾的写法,有一种叫“蟹爪勾”,这种勾的写法在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就出现,除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有这种写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万岁通天帖》中的《喉痛帖》墨迹也有这样的勾法。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蟹爪勾”的笔法

而且在王羲之流传下来的模仿作品里边,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个这样的勾法,所以很多人还是认为《兰亭序》并不可能是王羲之写的,而应该是智永的书法作品。

关于中国的书法发展史,能不能在王羲之时代出现《兰亭序》这样的书法作品和艺术特色。书法家高二适根据历史的记载做了完整的论述,他认为根据历史的记载,汉末已经出现了行书。王羲之又是从汉代书法家张芝那里继承了很多的书法艺术。他还从他的老师卫夫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书法的艺术。那么根据历史的记载来看,行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为什么在魏晋时代不能出现?所以他认为王羲之写《兰亭序》这个书法作品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和郭沫若两种不同的对《兰亭序》是真还是假的看法?

《王兴之夫妇墓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到现在还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郭沫若先生说《兰亭序》是假的,这个判断真的非常正确吗?

我们还是从新的考古发现来谈论这个问题,比较有说服力。

最有说服力的是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批竹简木牍。

一批是1996年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代东吴的木牍汉简。另外一批也是在长沙出土的竹简《长沙东牌楼汉简》。这一批竹简是2004年出土于长沙东牌楼7号古井窖中的一批东汉后期的简犊,大约产生于公元100至200年之间。

《长沙走马楼东吴简牍》和《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书》这两批简牍的出土,把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行书草书的变化已经证明的清清楚楚了,他有力的说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个书法承传系统,这就是从蔡邕到钟繇,由钟繇到卫夫人,由卫夫人再到王羲之这样一个承传过程是非常可信的。

同时他也有力的补充了之前有一个西晋时代《李柏文书》文书的书法来源是不是要继承性的问题。

这就是说,中国的书法从章草以来就开始产生楷书行书和草书了。从后汉时代到魏晋时期,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后汉时期的行书有刘德升草书有张芝。

三国时代东吴的木牍《长沙走马楼》中的行书

那么,长沙出土的这两批竹简和木牍都给了我们有力的证实。

那么在到了王羲之时代书法的状态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王羲之时代的书法生态仍然以隶书为主,因为隶书这样一个主流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呢,就在这样一个隶书的体系之下仍然存在着新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就是钟王书法体系的传统。这样一个定势已经是不可否变了,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证实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跟《张猛龙碑》、《爨宝子碑》这书法风格真的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再看看《王兴之夫妇墓志》上面的隶书字体也跟汉代的隶书字体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虽然《王兴之夫妇墓志》上面的隶书跟汉隶不一样,但是他仍然是隶书,也不是楷书,也不是倾向于楷书,我们有些书法家为了证明王羲之时代楷书的影响就把《王兴之夫妇墓志》也要像楷书上生拉硬拽,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因为我们即使用比较的方法来看《王兴之夫妇墓志》和《长沙走马楼东吴简牍》、《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书》这些早期的书法上里面的行书和楷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长沙走马楼东吴简牍》和《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书》上面的楷书行书和草书完全已经是从隶书里边脱离过来了。而《王兴之夫妇墓志》却仍然是隶书的一种变体而已,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把隶书和楷书生拉硬拽的要联合在一起,因为笔法是决定书体的重要元素,隶书有隶书体系的书法元素,篆书有篆书,体系的书法元素,楷书有楷书体系的书法元素,行书有行书书法体系的元素,草书有草书书法体系的元素,我们用这些书法元素的观点来看《王兴之夫妇墓志》仍然是在隶书的体系当中。

三国时代东吴时期的楷书,出土于湖南郴州,与《长沙走马楼》书法同一时代,看看是不是很像王羲之

所以郭沫若在关于兰亭序的考证工作当中,他发出一个感慨说:“晋代的天下是隶书的天下”。这个结论未免有点有一些武断。但是他的基本精神还是对的,因为在王羲之时代确实还不是楷书、行书和草书的时代,而是隶书的一个时代。

这样,中国的书法从后汉到西晋这一段时间的隶书演变过程被《长沙走马楼东吴简牍》和《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书》这两批简牍说明的清清楚楚了。那就是说,一个新的书法潮流,从汉末正在逐渐的酝酿,这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个体系是由钟繇和王羲之继承并最后共同完成。

而这样一个体系是什么时代形成的呢?那就是在汉末三国时代已经有了萌芽,但是真正形成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主的一个新的书法时代,是唐代才完整的形成的,因为汉末到南北朝时代,还不是一个书法有统一师法体系的时代。

自从唐代以后,我们汉字的书法就主要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主了,尤其是以行书为主了。

所以,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个行书书法作品,经过唐太宗的推崇备至,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一延绵就是1400多年。可是在这1400多年当中,我们完全忘记了我们在历史上,在王羲之那个时代,他的书法生态到底是什么样子。

《长沙东牌楼后汉简》中的行书,笔法完全摆脱隶书的法度

这就是产生了《兰亭序》真伪辩论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

我们在历史上之所以产生这样一次辩论,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还不是很全面、很系统。再加上我们在历史上的记载,也没有完整的把书法的联系性记载下来,例如,我们今天看来程邈创造隶书的说法,纯粹是属于一个传说或者一种附会。因为在程邈之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了隶书,但是,还不是隶书成熟的时代。

郭沫若他们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出土文物的资料给他们提供的证据还非常有限,所以不论是郭沫若反对《兰亭序》是真的,还是高二适先生支持《兰亭序》是真的,事实上他们都没有拿出充足的证据来。

今天我们有幸得到了很多历史的证据,让我们更加充分的相信王羲之写《兰亭序》是完全有这个可能的。

最后我们再说说网上的朋友,在讨论《兰亭序》的时候说到《兰亭序》中的“蟹爪勾”是智永的笔法的问题。

下面是我临摹《万岁通天帖》中南朝王志《喉痛帖》的局部,这个帖上,就已经有“蟹爪勾”了,例如“深”、“来”、“方”三个字。

按年代,王志在智永之前,所以说,蟹爪勾是智永的专利,是站不住脚的,而《兰亭序》中有蟹爪勾,应该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如果我们我们认真看,智永和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蟹爪勾”的勾法在“笔势”是不一样的

有不少的网友拿出了《兰亭序》里的“蟹爪勾”,就认为这个写法在王羲之其他的书法里都找不到,唯一在《兰亭序》里有。这是值得怀疑的,可是,目前为止,我们最早看到的,不是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才有这种写法,《兰亭序》之后,还有南朝王志的《喉痛帖》也有蟹爪勾的写法。

南朝梁王志《喉痛帖》局部蟹爪勾写法

所以,这种说法实际上是非常可笑的,我们首先说说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从来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帖,也从来没有哪个字是重复写的。我们从这一点上来怀疑《兰亭序》中有蟹爪勾,他的其它书法作品当中没有蟹爪勾,就认为王羲之没有写过兰亭序,这是不恰当的。

《张迁碑》和《圣教序》中的“平勾”法

智永作为王羲之的后代,他一生以继承和承传王羲之的书法为己任,一生写过《千字文》800多本分赠各个寺庙。

智永的书法既然是忠实的学习王羲之,那么,凭什么说智永的一些笔法就不是从王羲之的笔法中来的呢?

再说,创造一个新的笔法不是那么容易,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可能在一代人当中就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笔法,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困难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

尤其是在以保守学习书法为主的唐代以前的这样一个书法体系里边,创造书法是比较少见的。继承书法是比较常见的,修正书法,完美书法,也是比较常见的,何况王志在智永之前就有蟹爪勾写法,王志又是王羲之家族的后代。

所以那种认为只要从一个笔法上面就能否认王羲之有这样一个笔法,这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即使是一个真实的事情,那么,从证据上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孤立的证据,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打开王羲之书法体系,以及王羲之之前的书法来看,事实上,所谓的“蟹爪勾”笔法,其实就是一种勾的写法,这种勾也叫做“平勾”。这个勾法在隶书里边,在王羲之的行书里边很多见,并不是非常罕见。

在隶书里面,比如说《张迁碑》里边就有这种写法,在王羲之的其他书法里边,例如《圣教序》里面也有很多这样的笔法。只不过没有像《兰亭序》中“殊”字的勾法那样突出和典型罢了。

所以,我们在推翻一个事实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证据,断定一个书法笔法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要创造一个笔法一样。

为什么?因为它有创造性和继承性两个方面,我们无法知道这个笔法到底是王羲之先创造,还是智永先创造,你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就不好轻易的来断定,是不是一个事实。

.我们从历史逻辑上来推,从时间上来看,那也只能说智永的笔法来源于王羲之的笔法,所以说王羲之在先智永在后这是合情合理的。(本文5197字)

标签: 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