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信息:苍润笔墨绘风雨,溥儒《烟雨归舟》
自然界的风雨,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波折。风雨中的小舟,是庇护所,承载了抗争的勇气。很励志的主题,如果画成山水画,往往会变得含蓄起来。为什么不表现疾风骤雨,为什么不描绘仰天长啸?一方面技法不允许他们随心所欲创作,另一方面以古为师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不愿意那么画。以古为师,往往造成老师没画过,学生就不会画。讲究韵味,追求意境,往往会收敛感情。
这幅山水画是近代名家溥儒的作品,画中描绘了远山近水,密林浓荫,雾霭山岚。乍一看似乎和风雨无关,如果题跋中没有“满山风雨”,估计很多人会忽略这个细节。画风雨,宋代有米点皴,明代有秃笔散锋横扫画面的方法。溥儒没有用这两种表现力十足的方法,他采用了更高级的对比烘托手法。
溥儒 烟雨归舟
(相关资料图)
古人形容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直接描摹很难取得意见统一。换一种方法,也许会达成共识。溥儒画满山风雨采用了类似的手法,他画的不是风雨之势,他画的风雨之韵。经此调整,他的作品更加高级。
溥儒是皇家子弟,他有个别号“旧王孙”。他没有固定的老师,宋元古画都是他的老师。他文学功底深厚,在诗词方面具有极高的修养。他笔下的山水具有诗意美,看上去优雅脱俗。画画不仅比拼技法,还要比拼审美情趣。审美情趣需要文化素养熏陶,溥儒描绘意境幽远的山水,耐人回味之余彰显文人气质。
溥儒 烟雨归舟 局部
从技法上看,《烟雨归舟》临仿了南宋院体风格,很像“马夏”。构图由边角变化而成,重视线条力度。斧劈皴、钉头皴结合苔点,表现出岩石上有水汽的感觉。整幅画只用水墨,通过墨色变化呈现风雨过境的风景。他要画出美感,而不是画出风雨肆虐的残暴,故此他不在乎是否还原自然风雨。
明末董其昌提出画坛南北宗论后,北宗山水画风受到打压。《烟雨归舟》带有明显的北宗风格,说明他重视绘画技法。他用扎实的技法表现文人情怀,尝试融合画坛南北宗风格。
溥儒 烟雨归舟 局部
溥儒成名极早,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享誉京城。那时,他售卖画作每平方尺大概20元。卖画为生的画家,往往会考虑市场需求。他不排斥装饰性技法,也不排斥形式上的美感。《烟雨归舟》体现了这个特点,苍润气息取代大风大雨,满足欣赏者的需求。
有人说,溥儒的画中有清气、秀气、纯正之气。看了《烟雨归舟》就懂了,他的作品备受好评,并非因为他的名气,他是实力派画家。
溥儒 烟雨归舟 局部
当然了,他的画作还有一丝贵气,让人觉得雍容豪华。这一点和他的出身有关,笔墨中流露的高贵优越,让欣赏者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他的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