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视讯!马拉专栏|张小泉:你不能剥夺我们的拍蒜自由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7-23 09:52:38

1、剪刀

张小泉菜刀拍蒜不行、装蒜一流那点事名动江湖之前,我孤陋寡闻,只晓得他们出剪刀。也是缘份,上个月在一位小哥家里,还看到一把1983年版的正宗张小泉剪刀。原是小哥外婆家的老物件,外婆从成都搬过来和他们一起住,也把这把老剪刀搬过来,挂在厨房的墙上,剖鱼剪枝,绞线裁布,一剪多能,日用而不觉其美。


(资料图)

我一眼就看出它的漂亮,还认出了上面錾刻的“张小泉”商标,顺手给它照了几张靓相。这把出厂39年的剪刀造型修长大方,握把线条圆润,开合流畅,碰尖合缝。刃口依然锋利,叉点销钉没松。银色的镀铬层闪闪发光,偶尔之处略有锈迹,整体上还像新的一样。

最霸道的是,交错的对开刃上錾刻的字迹和图案,让这把剪刀既是日用品,也是工艺品传家宝:一面刻着“张小泉”和“83”,一面刻着杨柳、桃花、双燕。剪刀虽铁器,但这些点划都是用金匠银匠的点錾法,一锤一錾刻出来,线条灵动,节奏明快,非高手不能为也。

话说那“张小泉”剪刀创立的1628年(明崇祯元年),明朝第16个皇帝崇祯16岁登基,16年后成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把自己脖子吊在北京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此时,如果朝野之中有一个路人甲伸手,给他递一把刀,一把张小泉剪刀,剪断绳子,明朝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大明近三百年历史由此煞割,张小泉剪刀却传了三百多年。

2、菜刀

不是冤家不聚头。王麻子在清朝顺治八年(1651)起家的时候,张小泉剪刀已咔嚓咔嚓名动江湖许多年了。不过,就像农夫山泉号称的“我们并不生产水”,王麻子也并不生产剪刀,只是一家剪刀购销商。一句话,只是剪刀的搬运工,卖剪刀的老字号。直到1959年,王麻子刀剪厂才在京城挂牌开张。

有波音就有空客,有唐老鸭就有米老鼠,有张小泉就有王麻子,都是相亲相爱捉对儿撕杀的老冤家。这几天,由于一把张小泉被一颗决不低头的的蒜头撞了腰,一举奠定了张小泉“拍蒜不行”的江湖地位。王麻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急在手上,在官方平台上踢馆:一刀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拍蒜,刀影翻飞,蒜泥四溅,但落刀下石的拍相太差,奠定了王麻子只会拍蒜的公众形象,产品也并未因此比平时多卖出几个百分点。

张小泉的危机公关能力,还比不上他们的菜刀。“蒜你狠”事件开刀以后,他们最先说的是不建议使用我们的菜刀拍大蒜和黄瓜,力度掌握不好,就容易断柄。意思好像是用他们的菜刀拍个蒜,我们还要像考个科目1、科目2那样先去进个培训班折腾一下。然后他们说我们接下来会生产可以放心拍蒜的菜刀,这不是间接承认了以前出厂的菜刀都不能拍蒜吗?

3、解题

张小泉本是做刀专业户,并不是玩刀高手,但他们老大硬是以为刀做得好,就可以对刀法说三道四,于是就断言我们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方法是错的,应向米其林厨师学习,因为他们的刀头长得跟我们的刀不一样,所以切的肉片更薄。他这样说,虽是想为张小泉的一款米其林式的新刀站台,但逻辑上却把刀具跟刀工混为一谈,就像把剪刀和菜刀看成一样。把肉片切得更薄,最重要的并不是刀具,而是刀功。

川渝民间,业余大厨高手如云,无论我们家里和朋友家里都是如此。我厨艺一般,只能帮他们打打杂,但刀功还是很拿得出手。他们技惊巴蜀,我可刀欺淮扬,和哥几个还是凑得起一个上好的厨局。所以我有资格说中国菜刀的切法没错,只有在刀功上面,我的自信才相当爆棚。

该上升到总结中心思想的环节了:张小泉同学这次最大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刀不好,而是还没认识到因为他们的刀不好并且还不认错还试图教育人民怎样切菜,这就剥夺了煮男们上千年来运刀如风、潇洒拍一回的拍蒜自由。

对付张小泉菜刀不能拍蒜的最好办法,可能得向当年袁隆平爷爷用野生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那样,先去发现一种野生蒜并培育出一种超级软的蒜头——算他软,包括历来都属于拍拍家族的黄瓜、大葱、藕……再配套推出自家不能拍蒜的菜刀,一举解决现在“刀太软、蒜太硬”的张小泉级世界难题。

作者:马拉

编辑|陈宇 郭娟

标签: 名动江湖 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