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环球快消息!壹度 匠心丨神奇的滩羊皮工艺,听传承人马韶虎给你讲!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7-30 18:44:50

人 文 / 自 然 / 生 活

银 川 晚 报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台 |第 1140期

滩羊皮制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裘,宁夏特佳。”这句话,出自1909年的《甘肃新通志》。这里的裘,说的是宁夏滩羊皮,可见,早在清朝年间,滩羊二毛皮就颇有名气。通过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不断传承,如今宁夏的滩羊皮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滩羊皮艺饰品加工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马韶虎说,这门宁夏传统手工技艺,承载着宁夏的地域文化特征,我们应该代代守护,代代传承,将其发扬光大。

都是因为热爱

说起自己昔日学习滩羊皮制作技艺的故事,马韶虎说就一个字:苦。“那时候全靠人工,没有机器,很辛苦。”因为热爱,1971年,马韶虎在吴忠市巴浪湖农场成为一名毛皮制作学徒工,月工资18元,自此开启了他与滩羊皮的缘分。

马韶虎说,当时一个师父带两个徒弟,场部库房大院的一间土房是他们简陋的车间,没有机器设备,一切工序都是手工操作。行业的湿操作工艺是古老的传统方法,工作环境很差,脏、臭、累,但是出于对皮毛行业的热爱和执着,马韶虎忍受着恶劣的环境,做出了一件件滩羊皮衣服。年轻的马韶虎脑子活泛,也很好学,为了改变眼前的环境,他不断探索、学习,从有限的学徒费中挤出资金订阅了行业杂志——《皮革科技》,同时拜请场部中学的化学老师做辅导,他甚至找到了当时西北轻工业学院毛皮专业的教授杨宗遂,杨宗遂给他寄来了《毛皮生产技术》一书。

回想往事,马韶虎说,自己的认真弥补了基础知识的不足,也才有了之后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热爱。

力促技术革新

1973年,马韶虎被派往吴忠皮毛厂学习。该厂当时是行业先进单位,在那里,他跟着第二位师父杨文忠学习。经过勤学苦练,在杨文忠的指导下,马韶虎初步掌握了先进的毛皮熟制工艺方法。

上世纪80年代,马韶虎(左一)与同事研制新品。

马韶虎说,传统的毛皮熟制工艺用的是硝面鞣皮法,就是用小米、黄米等粮食同芒硝一起磨成的粉末共同处理毛皮,是一种古老的鞣法,优点是成品非常柔软,延展性好,缺点是耐水性和耐热性极差,而且有难闻的酸臭气味,因此后来逐渐被化学鞣法所取代。当时马韶虎在吴忠皮毛厂学习的就是化学鞣皮法。

“刚学习完回农场的时候,技术还不太成熟,加上那时候大家的思想还不开放,所以没有人接受化学鞣皮法。”马韶虎说,别人不接受,他就借来加工厂的大缸,自己在家做实验。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这一行,仅仅是当时别人不认可的态度,马韶虎可能就放弃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硝面鞣皮法已经不被市场接受,这时马韶虎找到了巴浪湖农场领导,毛遂自荐要求完成“醛鞣新工艺”的任务。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工艺于1981年10月11日正式投产。马韶虎依然记得新工艺投产后让人激动人心的一串数字:合计完成制二毛皮4600张,老羊皮540张。

服饰制作不易

马韶虎说,剪绒羊皮有很多优点,比如不怕水、耐高温、防腐蚀、毛光板软等,其制品还具有色泽均匀、鲜艳夺目的特点。剪绒羊皮可制成本色的,也可以染成黑色、灰色、金色、驼色等,也可以模拟豹皮、虎皮,但是,要制作成一件上好的服饰很不容易。

他介绍说,毛皮制作需要经过羊皮分类、浸水、鞣制、定皮、裁剪等多道工序。“首先羊的品种必须是宁夏滩羊,这种羊属长尾脂、粗毛型裘皮用绵羊品种。”马韶虎说,滩羊皮是滩羊羔生下45天左右宰杀取皮,底绒少,绒根清晰,不粘连,具有波浪形花弯,俗称“九道弯”,毛长、柔软、灵活、光润,这些都是滩羊皮的优点。

“鞣制的时候,我们采用了醛鞣和铬鞣两种方法,它们各有特点,但都能适应剪绒生产工艺的需要。”马韶虎说,醛鞣的皮毛板软毛白、耐汗耐湿,适于制作本色剪绒。铬鞣的皮毛抗张强度好、稳定性好,毛板结合牢固,适于长期保存,但缺点是板厚,毛、板带有轻微的蓝色,适于制作染色毛皮。

接下来是直毛工序,这是剪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品的质量。通过毛被的伸直,将绵羊皮这类大众而又廉价的原料皮,加工成具有稳定的高光泽的优质毛皮。

马韶虎说,手工制作一件服饰很不容易,制作周期至少需要半个月,其中蕴含着制作者的大量心血。

技艺代代传承

为了让宁夏的滩羊皮制作工艺得到不断发展和传承,1988年,马韶虎创立了精艺裘皮厂,2001年成立了公司。他说,滩羊皮制作工艺是宁夏的传统工艺,承载着宁夏的地域文化特征,我们应该代代传承下去。

滩羊皮艺饰品加工传承到马韶虎时,已是第三代。马韶虎说,按照传承谱系,滩羊皮艺饰品加工技艺源自1897年出生的罗氏。罗氏虽然不识字,但有着一手裁制滩羊皮的绝活,制作的滩羊皮制品在当时供不应求。后来罗氏将一生绝学传给儿子罗海山,罗海山又传于第三代传承人马韶虎,如今已经有了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

在位于吴忠市利通区的精艺裘皮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维宁正在车间内检查生产情况,他是滩羊皮艺饰品加工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从小就跟着父亲马韶虎学习滩羊皮艺制作,他眼前的生产线上,滩羊皮正在被加工成沙发垫。

马维宁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几近失传,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它又焕发了新生。如今相比前几代,工艺已经有了更大的传承和发展,最近几年,公司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和生态鞣制技术团队,先后进行了滩羊皮鞣制、染色等技术创新,获得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9件、实用新型专利近30件,还获得美国国际发明专利1件,实现了吴忠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零的突破。

马韶虎笑着说,目前这项技艺的发展现状很不错,他相信通过代代传承,滩羊皮艺饰品加工技艺一定会逐渐发扬光大。

文|刘旭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蔡廷

值班主任|李振文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壹度文化】出品

用最易读的方式解读银川文化

文化深1° 视角多1° 情怀浓1°

深度剖析银川城市文化现象

独家记录银川文化情怀与故事

标签: 巴浪湖农场 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