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讯!“练子嘴”“流口辙”“顺口溜”这都说的是啥?
“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快板艺术的形成比较晚。据说,快板是由“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这种观点对不对呢?
据说,莲花落最早是唐五代的“散花”乐,是僧侣募捐化缘时所唱的警世歌。传入民间后,渐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乞丐行乞时所唱的曲调。初时没有固定的曲目或曲词,全靠即兴编词,如走到店铺门口便唱:“掌柜的,是好人,财源滚滚流进门。”内容多为因果报应之类。唱词很有特点,常以“莲花落,落莲花”做为衬腔或尾声。
(资料图)
宋代开始在民间大范围流行。清乾隆以后,出现了职业艺人,同时满族八旗子弟中也有不少爱好者,遂与民间流行的另一艺术形式“十不闲”合流,成为民间花会形式之一“天平会”,曲种名为“十不闲莲花落”,又称“十不闲”或“莲花落”。内容多为写景抒情和演述民间故事的俗曲。演出时,先由全体人员敲击十不闲的打击乐器,做舞蹈动作,唱“四喜”、“八掌”、“架子曲”等曲调做为序曲,然后演唱莲花落节目。
莲花落
莲花落最兴盛时期是清朝(特别是晚清)。在京城地区演唱莲花落的老前辈是“髽[zhuā]髻[jì]赵(赵奎垣)”。他曾进皇宫给西太后唱过。此人的拢蔓儿不是叫“群英共乐”就是叫“群贤共乐”。西直门内北沟沿地区、小地名儿叫红桥的地方,有位德俊峰先生也擅长此艺。
因为莲花落是乞食用的歌曲,所以唱腔极其简单,也没有管弦伴奏,而是一或两人拿着板唱。右手拿莲板,或叫乍板,即两片系起来的竹板;左手拿节子板,即五块系在一起的小竹板敲击伴唱。
目前很多人认为莲花落是快板的起源,可能主要就是因为二者表演时使用相同的乐器吧!莲花落使用的乐器,和快板所用的“七块板”是极其相似的。另外,从它的曲词内容来看,也与快板中的“数来宝”有类似之处。
但是,也有专家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将莲花落视为快板的起源,还是有待商榷的。主要是因为,莲花落虽然唱腔简单,但它还是有唱腔的,比如著名的莲花落唱段《王二姐思夫》;而快板呢,主要就是说,没有一点的唱腔。基于这一点,快板与莲花落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快板艺术的表演,莲花落基本已经见不到了。您喜欢看快板节目吗?近期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笑动剧场栏目将为您安排多个融入快板艺术的相声作品,欢迎您到时收看哦!
更多演艺资讯
请关注“BRTV文艺频道服务号”
一起分享文艺新生活
标签: 没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