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全球报道:微雕艺术家孙应民:沉下心传承技艺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8-08 17:43:59

你可曾见过这样的微雕作品,34.2平方厘米的巴林石上裸眼雕刻6.3万字的《楞严经》,人们需要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才能看清这幅作品的细节。掌握这门极为少见技巧的正是中原民间微雕技艺传人孙应民,30多年的微雕功夫造就孙应民仅凭一双手、一把刀,一平方厘米刻出400多字的技能。


(资料图)

微雕起源于中国,已有五千年历史,常见的有核雕、象牙微雕和寿山石微雕等,各领风骚。明清时,微雕始盛,《核舟记》谈到奇人王叔远在果核上刻一叶小舟,其中五人神态各异。孙应民介绍,儿时初次接触微雕作品,便下定决心要掌握这门技艺。

数十年的积累,孙应民的微雕技艺逐渐精湛。其作品,不止于“小”,更讲究布局与意蕴,是书法、篆刻和微雕的结合。刻唐诗、刻古文、刻佛经……实际上,微雕是孙应民体悟传统经典的独特方式。西冷印社名誉社长高式熊观其创作作品时曾给予好评,“诗词文赋、儒释道诸家经典都是创作对象”;佛教协会前会长一诚法师也曾对孙应民所刻的古梵文经典很是称赞。

熟悉孙应民的朋友介绍,孙应民近些年来沉心创作,不断取得突破。曾有段时间,孙应民赴福建莆田交流,为当地艺术家们的巨幅木雕作品所震撼。他深感以往创作中大部头作品很少,便潜下心来,耗时一年多创作6.3万字、四面雕刻的巴林石微雕《楞严经》。

当谈及日后的梦想时,孙应民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去教授热爱微雕这门技艺的人,同时也要做更多与非遗相关的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很好传承下去。“创作前,内容、材质、刀具、字体,都需要精心挑选设计,创作过程则是内心意念与石的交织,你得沉下心来修养你的心性!”孙应民这样描述理想中的传人,同时这也是他本人的创作写照。

但凭这样的匠心创作,孙应民的作品受到业界的赞誉。2021年5月,孙应民携作品首次参赛便出手不凡。其牙雕作品《兰亭序》在参展第十五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时,获“中匠杯”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大赛金奖。该作品在长1.8厘米宽0.3厘米的面积内共镌刻358个汉字,字体纤细轻盈,萦带笔断意连,整体布局错落有致,颇具王羲之原作潇洒流丽、研美雄秀的艺术精髓。(海外网 侯兴川)

孙应民作品:巴林石微雕《楞严经》3.8*9(厘米),6.3万字。(受访者供图)

孙应民作品:牙签微雕《兰亭序》0.3*1.8(厘米),358字。(受访者供图)

孙应民作品:寿山石微雕《孙子兵法》3*4.5(厘米),6100字。(受访者供图)

孙应民作品:寿山石微雕《离骚》3*4(厘米),2840字。(受访者供图)

中原民间微雕技艺传人孙应民。(受访者供图)

孙应民在创作微雕作品,材质面积不及指甲盖大小。(侯兴川/摄)

标签: 寿山石微雕 微雕作品 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