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聚焦:热化了要!没有空调,古人怎么凉快?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8-11 06:45:21

太阳当空照,我要融化liao /(ㄒoㄒ)/~~

最近真的是太热了!太热了!太热了!


(资料图片)

"It"s scorching."

“都要被烤焦了。”

"This damn weather is totally a torture."

“这鬼天气完全就是个折磨!”

这样热的夏天没有空调和风扇续命,真的会化掉吧!

忽然想到在古代,没有空调、电扇和电冰箱,古人们又是怎么熬过炎炎夏日的呢?

古人常常给自己做心理调节,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大诗人白居易在《销暑》里写道: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意思是散去热气全靠心中安静,凉风生起因为室内空荡。

但是!天气要是真的热起来了,还是得借助一些“外力”让自己火速降温呀。

那么古人有哪些避暑妙招呢?(⊙o⊙)

一起来看看吧~

01. 冰饮

在汗如雨下的夏天,冰冰凉凉的饮料下肚最是爽口啦!(´▽`)

古人和我们一样,也酷爱在夏日饮冰,并且他们发明的冷饮可不比现代少呢。

赵盼儿口中的“红蜜沙冰”

《梦华录》中,赵盼儿做的“红蜜沙冰”看起来就非常清爽呢!你馋了吗?

一勺香香甜甜的蜜红豆,倒在入口即化的细软冰沙上,再浇上蜂蜜甜浆......哇,是清凉的感觉!

据史料记载,真的有“红蜜沙冰”哦!

《宋史·礼志》中记载,到了夏天,皇帝会给众大臣一些特别的赏赐,其中就有“蜜沙冰”。

图源:电视剧《梦华录》

眉姐姐的心头爱——酸梅汤

炎炎夏日,你是不是也想来一口冰冰凉凉的酸梅汤痛快一下呢?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

大家还记得《甄嬛传》里眉姐姐吗?她可是对酸梅汤赞不绝口啊!一口气连喝四五碗,还说:“天气热,就爱喝这个!”

图源:电视剧《甄嬛传》

什么?唐朝就有了冰淇淋?

唐朝的酥山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最早的“冰淇淋”。酥山是一种由奶油和糖霜制成的甜品,看起来像现代的刨冰。

唐代诗人王泠然在诗歌《苏合山赋》中描述了人们如何制作和享用酥山。根据诗中所介绍的,人们在酥山中加入糖,并做出各种造型。有时候,酥山还用花朵、树叶作为装饰。

章怀太子墓《仕女图》局部

听起来就好吃的“糖酪浇樱桃”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奶制品就深受古代中国人民喜爱,到了元代,由鲜奶制成的冻品——冰酪更是成为了夏日消暑神器。

在唐代,人们更是吃出了新花样,将糖浆、樱桃和乳酪制成了美味的糖酪浇樱桃

初夏樱桃大量结实,人们经常将乳酪、蔗糖和樱桃混拌在一起享用。

图源:China Daily

到了宋朝,除了“糖酪浇樱桃”这一美味得以延续,越来越多的美味冷饮被端上宋朝人的餐桌。

仅周密《武林旧事》卷6《冰水》中就记有“网红冷饮”数十种。例如:甘豆汤、椰子酒、鹿梨浆、卤梅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金橘团、雪泡缩皮饮、梅花酒、紫苏饮……

不过冷饮虽好,但别贪杯噢!

02. 扇子

扇子也是古人避暑纳凉的“神器”!

各式各样的团扇、羽扇、章扇、折扇等应有尽有,大多是由蒲叶、竹篾、纸、绢或草编制而成,既能清凉降温,也能彰显风雅。

在古代没有电,因此人们用纸扇或是纺织扇手动扇扇子。多年来,中国一直被称为“扇子之国”。

扇子并不总是用来给自己降温的工具,它也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图源:电视剧《梦华录》

不过三伏天来临,小小的扇子扇起来难免不得劲。

大户人家想出了更凉快的新招——安装拉拽式风扇。这种风扇的页片极其高大,送风能力也非常不错,往往由丫鬟们手动拉拽来给主人送清凉。

汉代巧匠更是发明了一种巨凉快的联动机械扇正如《西京杂记》里记载“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室生寒。”

等到了清朝,随着技术的精进,发明出了更加高效省力的立式风扇。在一些清宫剧里可以看见,你注意到了吗?

图源:电视剧《甄嬛传》

03. 纱衣

印象中古人们似乎总是穿得严严实实?其实不然,古人穿得比我们想象的凉快多啦!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

素纱单衣

它的衣长128厘米,袖长195厘米,可重量只有49克,真谓是薄如蝉翼,比我们现代人常穿的棉和化纤制品都更加轻薄,据说还可以团起来放在火柴盒里!

图源:央视网

清透凉快的纱衣深得古人喜爱,到了清代,人们还会在小满节气后依次更换实地纱、芝地纱、亮地纱来应对天气的变化。

如此轻薄、舒适的纱衣穿在身上绝对是避暑神器啦!

04. 冰鉴

《梦华录》中,赵盼儿做了冰饮吃,这时便有小伙伴好奇,古代的冰到底从哪里来的?其实有如下几招:

古人口中的“凌阴”,原来是……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凌阴”,指的就是冰窖,表明早在周代,古人们就懂得建造冰室来储存冬季天然冰块供夏日消暑了,并且设立了一种叫做凌人的官职专门掌管冰务。

尽管古代没有冰箱,但有钱人家夏天用冰窖来储存冰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了。

民间百姓制冰小tips——硝石制冰

冰窟的冰多用于朝廷、官府。然而,民间百姓也钻研出了另一种神奇的制冰方法——硝石制冰。原理是:硝石遇到水会大量吸热,然后使水降温至结冰。

图源:百度

古代竟有不用插电的冰箱??

虽说古代没有电,但是有了冰块,聪明的古人想到了别的办法来制作冰箱!

图源:电视剧《延禧攻略》

冰鉴,其实就是最原始的“冰箱”。青铜冰鉴是战国时期的双层冰酒器,中为方壶,上为镂孔盖,在铜鉴与铜壶之间可以添置冰块来降温。

这套设计巧妙的装置不仅可以制作冰镇酒、也可以用来冰冻瓜果降低室温,可谓一举多得哇!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了清代,冰鉴逐渐发展为一种更轻便的“木制冰箱”。这种器具口大底小、以木板为盖,腰箍铜箍,箱内挂锡,这在当时亦被称作冰桶或者是洋桶

每当炎夏来临,将吃食放在箱内冰块上,不出一会儿便可实现冰镇效果啦。

图源:国家人文历史

05. 清凉屋

夏天热起来了,大多数人只想待在空调房里凉快凉快:

不少小伙伴说有空调和WIFI就可以待上一整天。

那古人呢?他们去哪里凉快?其实,古代也有“空调房”!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们就已经建造窟室,即是最原始的“空调房”。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窟室其实就是在地下挖的一个洞穴,类似于今天的地下室。利用“地下浅层的温度相对恒定”的原理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

豪华版的清凉宫殿也有噢!

王谠所著的《唐语林》记载唐玄宗建造的含凉殿为:“四隅积水成帘飞洒”。殿内的大水车穿过殿顶的天窗,将水倾倒下来,使得这座宫殿犹如“水帘洞”一般清凉。

图源:新华网

而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在自家屋外搭凉棚,扇着扇子,喝着凉水便是最经济实惠的避暑方式了。

图源:仇英版《清明上河图》

Spring Con

看完古人们的机智“消暑神器”,

有没有感觉凉爽多啦!

炎炎夏日,

同学们在忙于学习和工作的同时,

也要注意避暑噢!

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你的避暑小妙招吧~

来源 | 外研社Unipus

编辑 | 吕 畅

责编 | 刘鑫蔚

总审 | 武煜航

监制 | 李晟睿

标签: 消暑神器 赞不绝口 三之日纳于凌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