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讯!元朝就有管风琴,被称为兴隆笙,因为“特殊”的原因,没有传下来
在我国元朝的时候,一种名为管风琴的乐器便传到了中国,并且被称为是“兴隆笙”,可惜的是,由于战乱的原因,导致管风琴一度失传,最终我国也再无管风琴及类似乐器传世。至于为何管风琴会在远超之后消失?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资料图】
在世界乐器大家族中,声音洪亮且气场强大的乐器不少,可是能与管风琴比肩的却微乎其微,它几乎考科一被称作是乐器中的“王者”。管风琴,属于一种气鸣式键盘乐器,早年流传于欧洲,属于一种大型的键盘乐器。管风琴的音量尤为宏大,气势更加雄伟,音色的优美与庄重,富有极强的变化性,与此同时,管风琴更能模仿管弦乐器的效果,既能够单独进行演奏,也可以演奏非常丰富的和声,故此才有“乐器之王”的美誉。
作为风琴家族的一员,管风琴的结构也与大多数风琴的发声原理差不多,是靠着铜制或者木制的音管进行发音的乐器。一般来说,管风琴的组成部分包括音管、音栓、键盘、轨杆机、风箱、琴箱等。相比于其他键盘乐器而言,管风琴的演奏方式虽略显独特,但依旧摆脱不掉传统键盘乐器演奏方式。当然,至于为何管风琴可以在欧洲地区一直流行,其实是存在重要原因的,因为其本身乐调嘹亮高亢,适合一些特殊场合的演奏,所以更加能凸显出庄重肃穆的气氛。
在我国古代的乐器之中,也存在许多“大块头”,如编钟、编鼓等等,可是相比于管风琴而言,却显得尤为相形见绌,气势上也矮了一大截。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管风琴早就在我国出现过,并且还在宫廷里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管风琴传入中国,还是依靠于当年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当时,蒙古人靠着弯刀快马,几乎扫平整个欧洲和亚洲,在带去战争苦难的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正是因为如此,欧洲地区的一些乐器和乐师也都纷纷被带到中国,成为专供皇室成员赏玩享乐的专属品。
管风琴在元朝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作“兴隆笙”。无疑,华夏文明的文学底蕴是任何民族文化都难以超越的,如同清朝人为鸦片取名为“福寿膏”一般,都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管风琴之所以会被元朝统治者带进宫廷,归根结底,还是仰仗于其自身发出声音的浑厚高亢,能展现宫廷恢弘气势的风采,奏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元秦朝时期的兴隆笙是如何演奏的呢?其实古籍资料中多有记载,不过相互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兴隆笙与现代管风琴的演奏方式几乎相同,都是要求演奏者稳稳的坐在凳子上,同时依靠身体的灵活性,使用手指和双脚对键盘进行弹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脚本身的协调性,更需要其本人身体十分放松,如此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不过相对遗憾的是,自从元朝灭亡之后,兴隆笙便彻底宣告失传。至于其中的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因为常年的战争,导致兴隆笙乐师死于战乱,从而令演奏兴隆笙的人寥寥无几,最终不得不面临失传。与此同时,继元朝之后,明朝统治者崇尚节俭,更不想在民生凋敝的情况下自己肆意享乐,故此而言,类似兴隆笙般的乐器,必然会被弃之不用。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为皇帝服务的音乐很容易失传,因为乐器是一件孤品,演奏人员更是百年单传,一旦死去,乐器即刻无法演奏,久而久之,自然会面临失传。试想一下,假如兴隆笙不会失传,那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一定会发展出具有华夏特色的管风琴。
参考资料:《音乐故事》 杨群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