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头条!“弦”上逐梦五十载:郑华延的“二胡人生”
郑华延(中)和自己的老中青学生同台演奏二胡。 于晶 摄
(资料图片)
中新网银川8月20日电 题:“弦”上逐梦五十载:郑华延的“二胡人生”
中新网记者 于晶
时而婉转缠绵、时而深沉厚重,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如泣如诉、如歌如吟,简单的两条弦在郑华延的手中演绎出不同风格,幻化出民族乐器特有的神韵和意趣。8月20日,记者走进宁夏老年大学,忽闻一阵悦耳的二胡声,琴声时而激越洒脱、时而低沉孤傲、时而温柔舒缓、时而沧桑内敛,仿佛道尽人生百态。
郑华延正在演奏二胡。 于晶 摄
曲调出自郑华延之手,他自幼喜爱二胡,15岁担任乐队主奏,17岁被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宣传队特招为二胡演奏员,23岁进入宁夏歌舞团。五十载春秋,他坚持扎根于西北,一次次奏响宁夏之声。如今,67岁的他,仍执着地走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其构造简单,一根细细的木制琴杆,长约80厘米,琴杆上有两根琴弦,琴杆下装有茶杯形状的琴筒,还有一把马尾做的琴弓。
就是这样简单的乐器,却能够拥有丰富的表现力,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被称为“中国式小提琴”。也正是这把简单的乐器,在郑华延手中响起时,咿咿呀呀的曲调穿过山间,田野,溪畔,在巷尾街头,乡村的集市商镇,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讲述着一个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摇臂见江南春色,启指可豫北叙事,弦动处烛影摇红夜色阑珊,挥手间战马奔腾杀生一片。在无数流逝的昨日,于星光灿烂的今夜,长弓一柄歌日月,银弦两根诉春秋。”这是诗歌《二胡赞》里的诗句,也是郑华延二胡人生的真实写照。
郑华延告诉记者,二胡是活的遗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深深地植根于东方文化之中。二胡现在的兴盛来源于一代代优秀二胡音乐家的努力,更得益于这个时代,自己便是其中的受益者。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当代民族弦乐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同时,他的足迹遍及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挪威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与国内外多位作曲家、演奏家合作,演奏了大量现代音乐作品,将二胡的古典之声传播到了国门之外。
在忙碌的演出之余,郑华延还热心公益事业。他累计免费培训中老年二胡爱好者数百人,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把二胡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钟情的事业,既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二胡技艺的传承积蓄了有生力量。
郑华延(右一)正在演奏二胡。 于晶 摄
当日,记者在老年大学见到郑华延时,他左手轻搭二胡的琴杆,右手拉动琴弓,双眼微闭,忘情曲中。他一边认真地给老年人讲解着二胡的历史知识,一边深情演奏教学曲目,沉浸音乐中的他格外有魅力。
“教老年人拉琴,其实就是教朋友,激发兴趣为主,学员层次也大有不同,要照顾到初级、中级、高级各层次学员。”郑华延说,课后他会在群里发一些视频,让学员们对照着练习。谈及二胡的魅力,他笑笑答道:“二胡具有中国气派,传统乐器,亲和优美,含蓄委婉,快乐蕴藉!”
作为一个安徽人,因缘际会下,郑华延扎根宁夏,为宁夏二胡培训探索出独特经验,并输送了大量人才,推动了二胡演绎在宁夏的发展与传播。如今,他的探索步伐还在继续,他将用手中的二胡继续在宁夏这方土地弹奏出人生最美的旋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