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速讯:他用云浮石艺传神记录岭南人民日常生活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8-21 17:58:27

7月30日,“云浮石艺——梁建坤石雕艺术作品展”在广州国家版本馆展出,展品共31件,皆出自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梁建坤之手,其中不乏其代表作,如《老高猪杂粉》、《步步高》、《荟翠一螳》等。


(相关资料图)

云浮素有“中国石都”之美誉。云浮石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南方石雕工艺的代表。在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建坤说,云浮的石艺分为三大类:石雕、石拼画和装饰实用工艺这三类。而我现在这个展览主要是以石雕为主,所以我们应用的材料主要是玉石、大理石、花岗岩以及木化石这几个种类。

他表示,这次的作品展能够广州国家版本馆展出是一次很难得的、很好的展示机会。展览结束后,他将制作两件红色文化题材的石艺作品捐给广州国家版本馆,让云浮石艺在这里留下印记。

点开视频看展览现场

他的成长

爱石艺,放弃学业

梁建坤从小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哥哥画画非常好,有一天,看到哥哥的《砂锅和鸡蛋》的素描在校获奖并贴到烈士公园牌坊前的宣传栏上,我非常羡慕,心想:我能画出哥哥这么美的画就好了!从此我就迷上了画画,不可自拔”。

中学时,梁建坤只要发现书店有新的美术书,一本也不会放过,结果把母亲给他的早餐钱全用来买书了。父亲担心他过于痴迷美术,学习成绩跟不上。为不让父亲担心,梁建坤经常一到睡觉时间就假装睡觉,等父母睡着后又偷偷爬起来继续画画和练字。

后来,学校开设了工艺班,聘请了一名工艺师来授课。回忆起这段时光,梁建坤依然很神往,“我看到这位工艺师把弄着一块石头,时而画下,时而雕下,竟然把石头雕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石狮!当时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觉得神奇又好玩,这位师父立即成为了我的超级偶像”。

从此,石雕便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1987年,梁建坤遇到了一位真正引领他进入石艺殿堂的老师谭林海。谭林海是云浮新石艺的重要发起人之一,也是当年云浮县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梁建坤为跟谭林海学习,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谭林海是我的邻居,他动员我参加石艺培训班。但我当时刚初中毕业,本来以后的目标是考美术学院,但经他动员,父母也支持我参加,我就答应了”。

梁建坤做导赏

绝活:巧色玉雕造就遍地“竹笋”

在云浮,从事石艺雕刻的人可不少,为什么梁建坤能脱颖而出?这就不得不说,其首创的巧色玉石雕刻工艺,这是当年同行争相模仿的对象。时至今日,巧色工艺品早已成为云浮工艺产品主流。

“以往大部分工艺师都会把一块玉石表面的石皮削掉,留下最漂亮的玉。我在云浮首创了巧色玉石雕刻工艺,是以石皮为主,玉料为辅进行雕刻。”梁建坤说。

他的作品《步步高》就是首次采用巧色玉石雕刻工艺雕刻而成。他说,两只东风螺以及竹笋下面的泥土就是利用石皮雕刻出来的,竹笋是玉质部分。没想到,留下石皮的效果特别好,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有活力。

《步步高》

后来,《步步高》这件作品及利用石皮的雕刻手法成为同行争相模仿的对象,工艺市场不久后就出现了“竹笋”现象。梁建坤说,基本上每间工艺门市部里都有这件作品的模仿品。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模仿品数量超万件。

这个创新作品花费了梁建坤足足十个月,“过年前,我捡了几个东风螺回家养起来,仔细观察,熟知螺的体态后才定稿。可是到做"竹笋"部分时,因未到竹笋生长季节,缺乏真实的参照物,为了能反映最真实的结构,做到精益求精,所以就停了下来等待。这一等就是半年之久”。梁建坤说,他一直等有了真竹笋,完全了解其结构和生长规律后才继续做下去。

该作品在第二届广东省(云浮)石艺创意大赛上获得了金奖,引起了业界的轰动,连评委都曾疑惑螺与竹是否粘贴而成。这种巧色玉石雕刻手法,时此至今现早已成为了本地玉雕创作的主流,此技法的广泛应用使云浮市雕刻工艺整体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意义深远。

他带来的展品

这里有老广至爱的“猪杂粉”

本次展览,梁建坤也带来了自己的31件代表作。

像广东人一看就会喜欢的石艺作品《老高猪杂粉》,雪白的河粉上面,满满都是猪肝、猪肠、猪肉等各种食材,看得人食指大动。如此活灵活现的美食,竟然不是真的,是用白玉雕刻成的。

谈起这件作品,梁建坤说,老高是我的小学同学,一班同学经常聚集于老高的餐馆品尝着早已闻名街坊的猪杂粉。同学们在此高谈阔论、畅怀天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久违的欢笑凝聚着30多年来的友情。时间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我们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于是,我创作一件同学一看见就能心领神会的,可以代表浓厚的同学情谊的作品——老高猪杂粉。

有趣的是,玉雕作品展出后,很多人慕名前往老高的门店品尝真的猪杂粉,而老高炮制的猪杂粉本无鸡蛋,结果受众人疑昧,认为“货不对板”。原来作者雕刻作品时发现玉料中有块黄色的玉纹,正好利用它增加了一只“鸡蛋”,把一只荷包蛋雕刻得晶莹剔透、引人垂涎……老高为了满足食客要求和还原玉雕作品,从此,在每碗猪杂粉中加上了一只鸡蛋。

石艺作品《老高猪杂粉》

传神记录岭南人民日常生活

可以说,梁建坤的石雕工艺品传神地记录了岭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像这次展出的《荟翠一螳》,只见玉制作的芦荟晶莹剔透,生机勃勃,一只螳螂紧盯芦荟,跃跃欲跳,趣味盎然。

他说,此作品构思也是源于日常。家里窗台栽了很多芦荟,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芦荟上有一只悠然自得、灵动传神的螳螂,向上生长的芦荟青翠、温润、通透,托起那株芦荟略沉实,一主一次逆势而上,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十多年老龄的芦荟,枝杆挺拔苗壮,长满饱经沧桑的枯叶与碧绿的叶子产生强烈的对比,而螳螂与芦荟相呼应,真是完美的构图,使我立刻萌生雕刻这个作品的想法。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作品完成后十多天后,其中一棵芦荟慢慢变黄,最终枯萎了。梁建坤说,我当时心里触动很大,这个作品也许就是这棵芦荟生命的延续。所以《荟翠一螳》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特殊的作品。如果当初没有雕刻这个作品,陪伴自己十多年的植物可能就这样永远消失了。

《荟翠一螳》

与他对话:把工艺品提升为艺术品是努力的方向

南都:这次在广州国家版本馆展出,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梁建坤:本次展出由省委宣传部指导,云浮市委、市政府主办,也是云浮石艺第一次登上国家级展览馆。我的作品能够作为云浮石艺的代表在广州国家版本馆展出,是我的莫大荣耀。同时,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本次展出也是对推动云浮石艺的推广与传承的一个非常难得的重要平台。

记者:您觉得云浮石艺应该如何创新发展?

梁建坤:云浮石艺的创新应该发挥世界石材集散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石材不同们材质、纹理、颜色等特点创作出更丰富的工艺品种。在云浮市石材工艺发展迅猛的当前,多数人追求经济效益,文化意识逐渐淡漠,传统技艺表现力不到位。其实传统工艺美术是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并存的艺术范畴,它的物质属性表现在其使用价值、经济价值上;而精神属性表现在其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上,对工艺美术存有的深厚文化内涵视而不见,那么工艺美术的真正繁荣与传承便难以长久。因此,我们怎么把工艺品提升为艺术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艺术品具有唯一性、内涵性和美观性。

创作中,结合当代美学理论,现代的美学元素,融入到传统的文化技艺中去,创造出适合于当代的作品,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

南都:您觉得云浮石艺应该如何传承下去?

梁建坤:对徒弟(学生)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要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发展云浮石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练就硬核本领。我们工作室将一直秉承“传承石艺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初心,继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和深度,为云浮石材行业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都:您未来有什么计划?

梁建坤:经过与版本馆的沟通,我已经确定结合国家版本馆的功能定位,专门创作2件红色主题的作品,作为版本馆的永久藏品,让云浮石艺在版本馆留下印记。目前作品已在创作当中。同时,我将以此次展出为契机,充分发挥好云浮技师学院梁建坤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更加努力地创作作品,同时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擦亮云浮石艺名片,推动云浮石艺文化立足全国!

石艺作品《吉庆年丰》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刘炜茗 陈伟斌

统筹:南都记者 周佩文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张达轩

摄影/视频:N视频记者 陈杰豪 实习生 林欣荣 杨翔源

标签: 工艺美术 精神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