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即时看!见人见物见生活!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开街2周年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8-23 05:52:09

8月22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发现老城焕新之美”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开街二周年主题活动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举行。永庆坊原住民、岑能咏春传承人岑兆伟率队献艺,以极富西关味道的咏春拳拉开活动大幕。即日起至2022年8月31日,市民游客都可以到永庆坊看展览,了解广州非遗的新成果、新体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活力

非遗土著”焕新“老城”街区

恩宁路早在1931年已建成,晚清时是华南地区商贸最繁荣的“宝地”之一,也是目前广州保存最长、最完整的骑楼街。

临近永庆坊,分布着粤剧艺术博物馆、李小龙故居等文化景点,也分布着拳馆、药铺、打铜店、红木家具店等文脉悠长的非遗“土著”。

这里也是广州历史文化街区首个“微改造”的试点地。

近年来,永庆坊完成了二期主体开发,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并上榜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青砖屋、黑瓦顶、麻石道、满洲窗、趟栊门……浓郁的西关味道通过“修旧如旧、外旧内新”的“绣花功夫”保留下来。

非遗街区能够让游客“见人见物见生活”,现已成为游客品味羊城百年老街市井气息、体验岭南文化艺术魅力的“新窗口”。

新业态

产品思维推动广州非遗创新表达

2020年8月22日,位于恩宁路粤剧艺术博物馆西侧的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正式开市,并挂牌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广州首个非遗街区。

两年来,街区将老城“微改造”、商业品牌、潮流艺术、乡村振兴等与非遗资源相融合,在原有的街景风貌和居民生活环境中,育成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岭南文化的新姿新貌。

2020年,首家“岭南风”主题店进驻永庆坊,并将三雕一彩一绣、铜板浮雕等老广州元素融入空间,店面主入口沿用永庆坊区域的原始结构;“出彩广州 博览空间”时尚文化展示空间的餐厅也在永庆坊亮相,“出彩·青花瓷”成了空间的首次展览,以广州博物馆二十多件青花瓷展品及青花主题晚礼服展示营造艺术氛围。

位于街区入口处的“赵家狮”工作室大受欢迎,“两年来,来到赵家狮非遗馆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有1000多人次,涉及五大洲十三个国家。这是我们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广东醒狮省级代表传承人赵伟斌介绍。

据主办方介绍,这正是设立非遗街区的主要目的之一:提供一个可以方便购买优质非遗产品的创新渠道,以产品观念和商品意识,促进广州非遗的良性循环。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乡村振兴非遗文创、余同号的饼印工具和饼模、广辉彩瓷与丽思卡尔顿合作推出的月饼礼盒、博雅藏珍牙雕工作室推出的牛骨印象、榄有文化非遗生活馆的榄香和榄粽等相关的文创产品丰富着广州非遗的创新表达。

UCCA Lab“有中生有”西关故事新编展设于永庆坊街道吉祥坊3号西关大屋,通过装置、新媒体以及声音艺术等多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广州珐琅、广州榄雕、广东醒狮和岭南古琴艺术四个非遗项目进行了全新演绎,尝试探索非遗与当下及未来语境的关系,以“赋新传统文化”的方式打开观众对非遗在现代社会中多样性存在的想象,拉近非遗与都市生活的距离。

新动能

广州非遗探索“多方合作共建”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介绍,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筹备工作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当时广州市文广旅局确立了“多方合作共建”的模式,首批确定了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10个进驻项目,建立10间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非遗大师工作室”。政府以资金补助的方式对之进行扶持,永庆坊的运营方万科公司在场地租金上给予优惠并做好相应配套,非遗企业自行承担政府补助后的剩余支出及内部装修等费用,并履行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承诺。如今,非遗街区的大师工作室已增加到11家。

“非遗大师工作室”集制作、展示、销售、体验、交流、研究于一体,每一间都是一座“微型博物馆”,都设计了非遗技艺体验场所和课程,既可以看展品,又可以参加体验课或者研学,还可以和传承人现场交流。

另,2021年9月下旬,荔湾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保护工作站、荔湾区版权服务和保护工作站正式永久落户永庆坊,它们将持续为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的非遗传承人及其工作室、企业、商户等提供商标申请、版权登记、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咨询等系列综合性服务,进一步加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

2022年5月,《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实施方案》提出以聚集化为非遗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将多处城市地标打造为岭南文化综合展示体验地、建设区域性非遗聚集区等举措。

新方向

广州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项目以荔湾区永庆坊阶砖巷为基本地理框架,作为将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相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项目的落地充分利用旧城改造的机会,但在将新业态、新模式引入这一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原有街区风貌、生活方式、居民构成等的保护和存续;这不仅是非遗街区最大的魅力所在,也为广州非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在体验式的文旅商业场景中,在新旧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里,老西关的情怀与新形态的商铺、轻餐、办公等业态融合而成“文化+”的“情怀-时尚”新街区模式,将传统的文化样貌重新注入了居民生活中。

据介绍,依托非遗街区等优质文化资源,政府、社会机构、企业、传承人、当地居民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资源对接,形成合力。

如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联动荔湾区人社局,以荔湾区及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内的共12个非遗项目为内容,正在荔湾区22个街道针对失业、创业人员开展28场非遗技能培训。后续协会将在芳村荔胜广百、万科生活会馆等商场进行资源对接,通过场地摊位支持等,以试运营的方式,帮扶失业、创业人员创业或再就业。

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还计划相关的项目孵化,帮助传承人梳理对接商业和品牌资源的范式,促进社区再就业,同时联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和商户,展示已有的特色非遗商业品牌合作产品案例,梳理非遗项目的合作意向,为社区内的品牌搭桥牵线。

广州非遗还成为“帮扶”计划中行之有效的项目,今年6月30日,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与企业携手开展“广黔同心 非遗必胜”活动,该协会联动荔湾区乡村振兴局对口帮扶贵州,通过送设计(设计文创产品)、送订单(在当地生产加工)、送市场(先在永庆坊试点,如产品销量好,再将相关模式引进当地市场)的模式,将非遗传承传播转化为商业运作,提升非遗的造血功能。计划日后还将于新疆、西藏、梅州、湛江等地落实相关乡村振计划。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标签: 知识产权 广东醒狮 广州市荔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