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全球今热点:老太太喂鸡的碗,竟是大明皇帝的玩具,关于“洒蓝釉”你知道多少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8-24 06:00:10

1973年,北京的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太太走进文物店,拿出一个又脏又臭的碗要卖掉,经过初步检查给了老太太80元,老太太兴高采烈地离开了,谁料清洗之后底部竟然显现出几个大字,让所有工作人员都震惊了。

一个北京的老太太因为家里贫穷,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突然想到家里有一个祖传的碗,听邻居说可能值点钱,于是她拿着这个碗打算去文物店碰碰运气。


(相关资料图)

她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走进文物店,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这个大碗对工作人员说:“你们这里收碗吗,我有个碗,想卖点钱。”

工作人员从老太太手里接过这个碗,看着这个全是泥土还发着臭味的碗差点吐出来,强忍着臭味粗略检查了一下,这个蓝色的大瓷碗,胎体厚重,釉色均匀,能看出来有点年头,当时工作人员认为可能是清朝的。

“大娘,这个碗是哪来的?”

老太太说道:“这个东西在我家很久了,是祖传下来的,之前装盐用的,现在用来喂鸡了。“

“你想卖多少钱?”

“我看着碗上面都是白点,应该不能是什么太好的东西,你们就看着给吧!“

几个工作人员商量之后出了80块钱收购这个碗,当时的80块钱对于老太太来说可能是一笔巨款,老太太非常激动,拿着80块钱就乐呵呵地回家了。

等老太太走后,工作人员开始了更加细致地清洗,发现碗底有几个大字,”大明宣德年制“,这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工作人员是又震惊又欣喜,如果真的是宣德年间的瓷器,那可真的是个宝贝啊。

文物店立马上报了有关部门,多个专家进行了仔仔细细的鉴定,满怀激动地对着文物店的工作人员说:”这可是个宝贝啊。“

原来,这个高11.5厘米,口径25.3厘米的碗正是出自大明宣德年间,工艺十分特别,叫做洒蓝釉,根据特点被专家命名为“景德镇窑洒蓝釉钵”。

说起洒蓝釉的起源,还是因为大明宣德皇帝爱玩。

众所周知,宣德皇帝朱瞻基有“蟋蟀皇帝”之称,对玩已经到达了痴迷的程度,斗蛐蛐、投壶、斗鹌鹑、踢足球等等,都是宣德皇帝爱干的事。

他对蛐蛐的要求极高,命令各地官员挑选最上乘的蟋蟀供他玩,一时间搅得所有官员人心惶惶,一个苏州官员捕到一只上好的蟋蟀,还因此升了官职。为了满足皇帝的需求,各种瓷的,陶器的的蟋蟀罐数不胜数,宣德年间很多种瓷器都是为朱瞻基游戏烧制而成。

后来他又迷上了玩色子的游戏,他命令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一种独一无二的瓷器,专门用来玩色子。

景德镇的窑工们听到这个要求可是愁坏了,在全国各地找了最厉害的工匠,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实验,才制作出洒蓝釉工艺。

它的蓝色比较厚,色泽非常纯正,上面点缀着均匀的白色,像飘着的雪花,也就是前文老太太口中说的白点,这恰恰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

制作时,用竹管蘸蓝釉水,用嘴吹于瓷器的表面上,让釉附在瓷器表面形成均匀的斑点,再进行第二次烧制。洒蓝釉烧制的过程非常困难,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成功率极低。

宣德皇帝见到之后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宣德皇帝在位仅仅十年,这项工艺在宣德皇帝死后就停止烧制了,因为耗时耗力,投入和产出极其不平衡,慢慢地就失传了。所以宣德皇帝在位期间制作的洒蓝釉极其稀少,这也是为什么“景德镇窑洒蓝釉钵”的价值高的原因。

后来,清朝康熙皇帝对洒蓝釉非常喜爱,下令景德镇御窑厂重新制作洒蓝釉,但是清朝的洒蓝釉白色的地方不像明朝那样均匀,清朝的工艺和明朝的工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清康熙 洒蓝釉龙纹胆瓶

现在已知洒蓝釉只有四件,其中一件明朝宣德年间的洒蓝釉大碗,在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收藏家仇焱之在北平收购了这只蓝色大碗,几十年后,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被拍到370万港币。

这件流落民间的洒蓝釉现在已经是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标签: 工作人员 景德镇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