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全球独家】绘出美好 留住乡愁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08-26 09:02:50

午后的阳光明晃晃地打在酒泉市肃州区泉湖镇沙滩村5组村民的小别墅上,30岁的王玺珺带领57岁的李学信、58岁的陆兴保、41岁的盛强和20岁的大学生赵飞,在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着《丰收的喜悦》。不一会儿,一个头戴草帽、怀抱盛满蔬菜瓜果篮子开心大笑的青年农民形象跃然墙上。在青年身后,有雪白的祁连山、金黄的麦田和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这是泉湖镇的特色,是画师们应村民的要求增添的元素,因为许多村民通过种植温室大棚过上了好日子。

与这幅《丰收的喜悦》“隔路相望”的是他们刚刚完工的另一幅彩绘画,村民一眼认出它是家门口的“四坝海子”,现在叫天马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墙上精美的画作是这支绘画小分队一笔一笔勾勒出的家乡;画面外是越来越美丽的新农村。

这些就地取材、生动活泼的墙画扮靓了农村,也留住了乡愁,生动反映了不断改善的乡村环境面貌。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结合农房改造,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开工建设农房改造示范点117个,完成10072户。

因为热爱

因绘画,让年龄背景完全不同的5个人走到了一起。

陆兴保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初中时不幸患肾病休学。养病期间,他家来了个油漆工,在柜子玻璃上画了一幅松鹤延年图。陆兴保瞬间被这技艺打动,开始自学绘画。四五年过去了,齐白石的虾被他仿得有模有样,村民还送来照片请他画。后来他又被村上推荐到县文化馆学习了半年。

20世纪90年代,陆兴保也能画玻璃画挣钱了,作品在百货大楼里销售,一幅宽50厘米、长130厘米的玻璃画能挣50块钱。随着老式家具被慢慢淘汰,陆兴保又紧跟时代潮流开始学油画、国画。

墙上的麦田和那个象征着丰收的菜篮子是陆兴保的手笔,从小生活在金塔农村,他熟悉庄稼的每条脉络。

说到画中那个在麦田里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农民,大家都赞:“李师傅画得人物很传神。”

李学信从小喜欢画人物。在泉湖中学读初中时,常常临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插图,尤其着迷中国连环画名家墨浪的作品。各种英雄人物的线条在少年的梦里释放着力量和勇气。

酒泉师范毕业的盛强从事绘画已经20年了。他最崇拜酒泉画家祁峰。在瓜州县南岔镇,盛强在墙上画过一幅毛驴拉磨的场景。

西安翻译学院学生赵飞所学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暑假跟着叔叔们画画。去年他参与了富康景区里一处星空顶的绘制。赵飞十分尊敬这些师傅:“他们并不都是科班出身,但对表现乡村特色的绘画技巧非常娴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王玺珺是科班出身,毕业于河西学院美术专业,也是团队的组织者。他创办了“一栖视觉艺术”工作室,对墙体彩绘、室内装饰画、雕塑等都有涉猎。他时常组织团队为我市各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增添色彩。“这幅画的天空和云朵是我画的。”他抬头仰望着这蓝天下的蓝天。

所以画

因为喜欢画,所以就这么画,画着画着,每个人的生命状态改变了。画着画着,酒泉的农村,甚至城市也因他们的努力,增添了一处又一处美丽。

37岁时,陆兴保的肾病又犯了。“如果没有对画画的恒心我的病好不了。”一次次被打倒,一次次重新开始,陆兴保说:“一个人没有远大的理想什么都做不成。”现在,通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陆兴保已经是甘肃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协会会员、酒泉市市级非遗传承人。

早些年,李学信主要在城里画画,他还记得在政府修建的廉租房小区里,坐着吊篮从二楼画到四楼,画“嫦娥奔月”,画“敦煌飞天”,还在世博花园画大片的风电。

盛强画了20年了,从最初的墙体广告上写大字到如今的墙体彩绘,他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国家对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视。

王玺珺也有同感:“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给大家带来另一种视觉体验,同时展现了新农村的风貌。”

乡村快速发展,农民审美不断提高,他们感受到提升自身绘画水平的紧迫感。

盛强一有时间就会揣摩各种名家画作。

陆兴保认为不只要画好眼睛看到的,还需要画出看不到的。

除了绘画,李学信还热爱写诗词,有时不知不觉就写到天亮。他在《忆秦娥·清晨》中写道:“阅春风,晨曦金鸡啼一声。啼一声,朗月舒袖,红日抒怀。云横长空写九派,雁舞云天画七彩。画七彩,天南地北,五湖四海。”

他的词中是他画的和他想要画的。

标签: 科班出身 新农村建设 墙体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