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讯!那些年,被我们低估的俄式美学
艾瑞巴蒂,大家好!今天是小羊的俄式美学时间。
(资料图片)
真的看出娱乐业式微了哈,新剧没啥水花,之前的作品反倒被疯狂考古。
得益于此,2020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渔女》最近真的超红
⚠️高能预警:后面的图是俄罗斯美学的夸张诡异版,不太喜欢滴宝可以直接快进到第二趴!
《渔女》与其说是电影,它更是像是美学概念片。
第一眼好怪,第二眼有点美。
每一帧都精致到,随意定格就能做时尚期刊内页的程度。
整个片子像是一个密闭水晶罐,导演将自己的审美体系倾注其中。
我们被水晶折射的流光溢彩吸引,和女主一同跌进梦境,与诡谲共舞。
来不及喘息,就被扑面而来的俄罗斯民族服饰华丽包裹,看完进入极度满足又略带疲惫的贤者时间。
这部片子给人极大的反差感,因为提起俄罗斯,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战斗民族、勇猛彪悍。
比如:领导人开战斗机慰问战士、民众喝酒不小心打死熊、托儿所的小朋友扔在零下室外锻炼免疫力…
但喜欢研究美学的朋友们会知道。
俄罗斯在艺术上的造诣,也静水流深、强硬影响世界,雕塑建筑、绘画音乐、文学服饰,全面开花。
△剧照来自《叶卡捷琳娜大帝》
套用网络上的一句话:你永远可以相信毛子的审美。
△俄罗斯名将、谢尔巴科娃花滑表演
不如就从这部电影讲起,羊跟大家聊聊那些年,被我们低估的俄式美学。
俄版爱丽丝误入绮丽梦境
浓郁又怪诞的俄式美学元素
电影取材于俄罗斯童话,故事设定很简单。
主角波利娜是一位鱼摊售货员,因为担心哥哥的失眠症,试饮了一位怪婆婆的助眠茶。
因此误入奇异的童话世界,成为公主(沙皇女儿)候选人。
但前提是还要参加比赛测试是否具备成为公主的能力,通关后才能回归现实生活。
△普通女孩被选中的第一步,换个贵族妆造
这个世界有多奇异呢?我们直接上图
梦境入口是长满金色羽毛的“鸟人”。
守门人真的头上顶一个门,好憨憨。
一群壮汉跳COS小羊跳舞。
还有投币骑摇摇马的情节,荒诞又可爱。
没有强对抗性的冲突,对决是掰手腕。
体验死亡也只需要咬一口“毒”苹果。
童稚化的画面,却被导演用舞会等场景埋下对财富、阶级的隐喻。
导演想用这个怪诞的超现实世界,来探讨女性及普通人在当下俄罗斯社会中的处境。
电影的内核,羊不去深究,最想带大家看的是影片中的美腻妆造和精美服饰。
它灵得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火光,让我们在摇曳生姿中窥见俄式美学的华丽怪诞之美。
片中人物的美妆呈现非常艺术,来自俄国巴尔干半岛的吸血鬼传说。
金属光泽的妆面模仿吸血鬼波光粼粼的皮肤。
白色的睫毛、眉毛,和毫无血色的皮肤相称,有一种诡异的美感。
配以冶艳的花瓣唇妆,在色彩碰撞中突出怪诞又肃穆的宗教氛围。
她们对美的追求,武装到牙齿。
这blingbling的牙饰,起源于欧洲,取材于天然宝石、水晶,打磨后用特制粘合剂贴在齿面,打造闪耀笑容。
接下来就来到了重头戏,剧中出现的俄国传统服装萨拉凡以及科科什尼克头饰。
俄国传统服饰美学
极尽生命蓬勃之美
不同于电影着重渲染的奢靡华贵,当繁复的传统服饰与生活链接,绽放的是不囿于现实、恒久追求更好状态的蓬勃之美。
俄罗斯的传统服装有3种——鲁巴哈、萨拉范、淑巴。满足劳动、日常社交、防寒的不同穿着场景。
△时时刻刻保持美丽
鲁巴哈是俄语“衬衫”的音译,不同于现在的上衣款,它长达脚踝,更像“衬裙”。
早期多为亚麻质地,简单的红白配色、没有过多设计,非常朴素。
△鲁巴哈没有腰身,穿着时会配腰带
俄国妇女会在下地除草时穿着(长袖能防止稻草扎伤皮肤),所以又叫“割草裙”。发展到后期,增加了颇多设计,日常也可外穿。
鲁巴哈元素还被搬上秀场,成为重要的民族美学来源。
萨拉范是俄国女性日常最常穿的衣服,来自伊朗语的“萨拉巴”一词,意为从头到脚。
无领无袖,是套在泡泡袖衬裙外面的吊带裙。
它的款式非常丰富,通常都在领口、袖边、前身饰有繁美刺绣、丝带。
鲜艳的颜色搭配,不会媚俗反而有浓郁的异域风情。
根据身份不同、季节的天气变换采用不同的材质。
夏天的萨拉凡,普通人多选用粗麻布、印花布、手工蜡染等布料,富贵人家选用丝绸居多。
冬天穿的萨拉凡,一般用毛呢、皮料制成。
外套厚实的毛坎肩,就可以挨过寒冷的冬天。
淑巴就是我们说的皮草大衣,在别处或许有炫富嫌疑,当时却是御寒必备。(俄国横跨欧亚大陆、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处于极寒地带)
△剧照来自《安娜·卡列尼娜》
有貂皮、裘皮、羊皮、兔皮和狗皮等不同皮质,俄国人穿羊皮淑巴比较多。
△剧照来自《安娜·卡列尼娜》
俄国服饰非常注重整体性,相比各类耳环项链,俄国最有特色的是头饰。
比较庄重的科科什尼克头冠,用来搭配萨拉凡。
温知识:科科什妮克灵感起源于俄罗斯建筑的扇形拱门,所以会有种建筑的立体美感。
冠身以形状分为:盾形、花瓣形、扇形3类。
冠身饰以大量的珠宝、串珠、刺绣、天鹅绒、透明硬纱等,极尽浪漫与奢华。
虽然看起来华贵,但它并不是专属于贵族。
科科什尼克最早出现在民间,农民、贵族、商人等各个阶层都在佩戴。
△无名农妇肖像VS贵族Zinaida身着俄罗斯传统服装肖像
沙皇彼得一世曾禁止宫廷、贵族女子佩戴,叶卡捷琳娜上位后为显示自己的亲民,才再次鼓励不分阶级全民可戴。
发展到后期,大家更倾向于在重要节庆或婚嫁时佩戴。
△油画《俄罗斯新娘的盛装》
日常多佩戴简易的软帽。
科科什尼克不仅美观,也可以区隔不同身份。
已婚妇女不能露出头发,所以头饰严密地将头发一丝不苟笼在其中。
而少女头饰上端是敞开的,头发梳成辫子,还会编进去发带和色彩鲜艳的珠饰。
冷知识:天生头量少、发质差的女生,还会偷偷编马鬃进去,以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在过去身体健康、能生育在婚嫁中是很重要的考量)
这里要说下很有趣的小装饰:koshnik,写法比kokoshnik短一些,款式也从华贵的头冠,变成坠在少女辫尾的装饰。
△koshnik一般用金银线刺绣花样,缀以珍珠贝母等装饰
不仅女生爱美,征战沙场的男人们,也同样爱美,甚至很多军官因为军装不好看想要退役。
起因是亚历山大三世上位后对军服进行简洁化改革,为了增强隐蔽性,连扣子都去掉了。
△开创沙俄历史的彼得大帝,将审美带进军装,规定军人需头戴三角帽,身穿墨绿长襟大衣、内搭红色坎肩,下搭马裤、长筒袜、皮鞋的制服规范
结果很多人觉得不好看怒而辞职,尼古拉二世上位后再次革新,将作战服和日常穿的便服分开,才挽救了兵力损失的情况。
服饰、妆容、T台
俄国服饰美学对世界的影响
俄国不仅内部形成了稳固的服饰审美,这种美丽也迅速出圈,影响了全世界。
首当其冲的就是酷爱戴王冠的英国王室。
沙俄皇后玛利亚·费奥多罗夫娜的姐姐亚历桑德拉,嫁给了英国王子爱德华七世,理所当然地将科科什尼克审美带了过去。
玛利亚皇后特地打造了一个类似自己王冠的头饰,送给了姐姐。
△玛丽亚皇后VS亚历桑德拉皇后
后来,亚历桑德拉又将这顶王冠传给了儿媳玛丽。
玛丽去世后,又将它留给了孙女伊丽莎白二世。
△陪伴女王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王冠钻链断裂还重新维修过
女王还将它借给过结婚的女儿安妮、孙女碧翠斯公主。一个王冠,6代人佩戴,真真传家宝了。
中国则更多的受到了服装影响,比如布拉吉连衣裙。
△《金婚》中时髦的文丽也以穿上它为荣
彩妆Max Factor的创始人蜜丝佛陀先生,也是俄国人。一开始是沙皇的御用Tony&化妆师,后移民美国开创彩妆事业。
被万千人模仿的梦露红唇金发造型,就是由他打造的
除此之外,经典的俄式美学元素也被搬上T台。
09年海盗爷的大秀「乌克兰的僵尸新娘」,灵感同样来自于俄国巴尔干半岛的民间传说,妆容服饰和渔女中如出一辙。
模特出场有一种她从冰天雪地中走来,仙魔不辨的美感。
舞蹈影视、音乐绘画、文学建筑
全面绽放的俄式美学
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古典芭蕾之乡”,芭蕾舞生于意大利、兴于法国,但却在这里达到艺术巅峰。
轻盈的足尖艺术又为俄式美学添上高雅注脚。
△扎哈洛娃与罗德金《天鹅湖》
这里有最好的演绎者与创作者。
圣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是世界顶尖最顶级芭蕾舞艺术团。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舞剧《海盗》
被誉为俄罗斯“古典芭蕾之父”的马里于斯·佩蒂帕,创作并复排了大量经典作品,比如《天鹅湖》、《睡美人》、《唐·吉诃德》。
△马里于斯·佩蒂帕担任首席34年,完成54部芭蕾舞剧创作
除此之外,他还开创了古典芭蕾双人舞,改变了世界芭蕾舞剧的创作格局。
△图片来自《天鹅湖》
影视创作中,画面呈现也是极尽氛围之美。
1976年版《海的女儿》,羊真的推荐大家看一下,拍出了童话本身的神性与遥不可及。
她美得像海洋,最后也归为海洋,看完让人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音乐上除了经典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民谣,也在不断探索新表达。
维塔斯就凭极具穿透力的海豚音,惊艳过我们的时光。
绘画上表现也是非常强劲,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是世界知名TOP级的美术教育高等学府。
抽象艺术先驱有3位,俄罗斯就占了2位: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作品VS马列维奇作品
俄式美学,落之其它艺术是繁复华美、蓬勃璀璨,落之文字、建筑则带有一种苍郁悲凉的厚重浪漫。
因为它们记载承载了太多思辨与历史。
△剧照来自《战争与和平》
文字不必多说,《复活》、《战争与和平》、《童年》多的是战争、底层困境的宏大主题;而建筑是用水泥钢筋写就的历史书。
据统计,俄罗斯现存国立博物馆2800多座,加上私立博物馆,总数大概能达到5000。
△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
而规模不等、造型独特的各式建筑,更是目之所及数不胜数。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伊萨基辅大教堂
古有洛可可风格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由六大建筑群组成,写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要让欧洲匍匐在我脚下”的气魄与荣耀回忆。
现有宛若太空来物的超现实主义建筑。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雕塑,最打动羊的主题是铭记。
勒热夫战役中牺牲的战士,即使不能再端起冲锋枪,也要化作白鹤守护家园和平。
勒热夫战役纪念雕塑,这是规模最大、最血腥的卫国战役,但也成功扭转战争局势,奠定苏联胜利的基础
即使我们看到的只是铜像,也会被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染,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感到渺小和泪目。
回看俄式美学,它不是贵族阶级酒足饭饱后的纤巧审美,而是根植于广阔无垠的土地与厚重历史、从痛苦中淬炼过的坚定信念。
它最动人的点在于,我曾跌入泥泞,但仍然愿意守护童话。
正因为生活有不可避之苦涩,艺术才显得尤为可贵,成为我们情绪的宣泄出口、化作生命中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