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寒金冷石侔千古 书画长留阅沧桑
近日,由历史学者张书学、李勇慧伉俪整理的《王献唐金石书画题跋辑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版)出版问世。该书为王献唐金石书画题跋文字的首次汇集,搜集整理了王献唐所藏所见历代金石文物、书法绘画以及相关著述等所作题跋精品500余篇、1000余则,按钟鼎彝器、古代货币、印玺封泥、刻石碑版、砖瓦陶器、书法绘画、其他等七大类汇编成册。旨在通过题跋这一特殊的文字形式,集中展现王献唐学术体系的博大精深,尤其可窥见他在金石考古和诗书画印的不凡造诣。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王献唐博采众家之长而博识历代菁华,其著述类型多样,内容宏富,研究成果涉及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金石考古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且皆有精深造诣与独特见解。张政烺、夏鼐等先生称其为“山东省近几百年来罕见的学者”。
在金石考古方面,王献唐既继承我国考据学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六经皆史之严谨的汉学家法,又重视西方传统的田野实地考察和考古发掘之现代科学方法。他积极推动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合组成立“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山东进行系统考古发掘。协调并参与山东古迹研究会对滕县、诸城、日照等地遗址调查和龙山城子崖、滕县安上村、日照两城镇等遗址的发掘,成果颇丰,在推动古典金石学向近代考古学的结合与转化过程中功不可没。他抢救搜集陈介祺、高鸿裁、刘喜海等清代山左著名金石学家旧藏及拓片,编拓印行《齐鲁陶文》《潍邑陈氏石陶文字》《簠斋古陶文字》《秦诏量瓦集拓》《封泥货布文字》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他毕生究心于金石学专题研究,著述甚丰,特别是抗战时期所撰20卷皇皇巨著《国史金石志稿》,是其金石学研究的代表作。此书在中国金石考古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堪与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齐名的三大金石学名著之一。
在诗书画印方面,王献唐几乎无所不能,且才调不俗,遗有《南游诗存》《藏书十咏》《访碑图诗》《峡江行卷》等诗集,约千余首。其书法融篆、隶于行楷之中,自成一家风格。著《洛神赋十三行考证》,认为古今小楷之美,无逾此者,并提出南帖北碑不及晋唐楷法。作画喜绘花卉和山水,着墨不多,景不取繁,信笔点染,无不妥帖。对历代画论多有研究,撰有《三禅室谈画》,曾拟撰《中国画学史》,主张绘画要旨在“以不似为似”。篆刻印章,多取周秦古玺和汉晋铸印风格,峻爽朴茂,古雅淳美,于《五镫精舍印话》深入精细研究古代印学,立论平允而有见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献唐一生过眼金石、书画无以计数,每有所得,辄留题跋,或应友朋所邀鉴定而题之。曾撰有《金石过眼录》《金契石友小谱》等,惜已散佚。20世纪80年代齐鲁书社曾出版《双行精舍书跋辑存》正续二编,内收古籍题跋407种,700余则,这只是藏于山东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等所藏古籍的部分题跋。有关金石、书画方面的题跋,在王献唐先生未刊的日记手稿本中,尚保留一部分底稿,其他散存于《寒金冷石文字》等拓本和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的藏品中。
为不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湮没于世,多年以来,张书学、李勇慧两位历史研究学者以精诚的问学之心,“钩玄探隐,殚精竭虑”,利用各种渠道对它们进行广泛搜集,并予以分类编辑整理,最终萃结成《王献唐金石书画题跋辑存》一书。
书中收录的这些题跋,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涉及范围宽泛、研究方法多元。凡钟鼎、货币、玺印、封泥、碑碣、石刻、砖瓦、陶器、造像、木简、甲骨、玉器,以及历代书法、绘画等,均有涉猎。范围宽广,包罗万象,这在金石学家之中是少见的。且不少题跋从音韵文字学入手,实物与文献记载相互参证,博证详稽,确然有据。
二是鉴定与品评准确到位。王献唐是入选《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的著名文物收藏家与鉴定专家,民国时期上海市立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之故宫博物院均聘其为研究员,因此其题跋文字对每一分类均有准确鉴定和深入系统研究,对以往学者的研究和著述能够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为能提出独到见解,成一家之言。
三是辞藻生动、文情并茂。无论是辨析器物或拓本,考证书画源流,还是叙述琐事轶闻,抒发思想情感,皆精辟中肯,耐人寻味,体现出王献唐的丰沛学养和高超审美。
四是文物与艺术价值甚高。其篆书宗法殷周秦汉,笔法遒劲,格调端庄,气息高古儒雅;隶书取法曹全碑、礼器碑,笔力遒秀,行笔潇散自适,清逸秀雅。读看每一则题跋如同是欣赏一幅文物艺术佳作。
“碑刻尚留秦岁月,石坛犹有汉烟霞”,历代金石书画是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王献唐金石书画题跋辑存》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留存于心的历史记忆之书。在这部厚重的书籍中,我们亦能感受到王献唐热爱中华大地的深厚情感和无比炽烈的文化情怀。(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