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速讯丨建十聊书画——津门书画之吴玉如|情气偕得天倪 才锋峻立毫端
情气偕得天倪 才锋峻立毫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得曾有一评论中这样写道,“说吴玉如是书法家,吴玉如自己是不承认的。说吴玉如不是书法家,那普天之下的书家是都不会承认的。”确实,老先生虽然从不以书法家自居,却在书法史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
吴玉如先生像
吴玉如 (1898--1982) 名家琭,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安徽泾县人,十余岁来天津,乱世之中虽辗转于关外江南,但久居天津,遂被津门书法界奉为现代之造极人物,也是我十分景仰的一位贤者。我虽未曾见过其人,但先外公王颂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次充满敬意地与我谈及他们之间的交往,所以老先生的形象非但不陌生,且已然留下深刻的印象。说来也是很有意思,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吴玉如在津沽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时,王颂余是中文系教师,王颂余姐丈李世麟又以西语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于是,这种交错上下级关系和对文史哲的共同爱好,使得吴、王之间在书法之外,又多了一层深入交往的因由。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吴玉如关注有加,并崇敬日增。
在我的印象中,吴玉如是典型的旧式文人,他虽书艺蜚声海内,却自始至终将其作为文人余技,故而对从他习书的诸多弟子也是促其读书远过督其临池。正如他在晚年送给学生的书法作品中写道:“书法,末事也,人生固有其它更大者在。徒以书画名家即名家矣,其所以名者何哉!从吾游者可以省乎。”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由,虽然世人对津沽吴门弟子们的书艺评价不一,但诸弟子的学养较之同龄习书者多胜一筹,确是人皆认同的事实。而让后人深感遗憾的是他虽满腹经纶,却笃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古训,一生著书立说甚少,致使后人难得窥见其文史哲方面的弘论。好在尚有老先生诸多诗稿和札记传世,从中我们可以见出其过人的德识才学。
吴玉如书
历史的发展就是这么有意思,尽管吴老先生并没有将书法当正事,却不小心造就了一位现代帖学的宗师。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好例。如果仔细想来,古来以书法名世的诸家中像吴玉如这样歪打正着的其实是一普遍现象,且不说唐宋的颜真卿、苏轼,就是近世的康有为、于右任何尝不是如此。若究其因由,也实在是因为在如上述这些先贤看来,书法的精研不过是政暇文余时的消遣罢了。时下有将书法提升到中国传统文化国粹之首的提法,书坛同道得知无不雀跃虽是情理中事,但是,如果忘记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古理,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样式能否担当得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恐怕还是问号。其实,何谓书法?古人早已明言,“书者,心画也”(汉/扬雄),“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清/何乔《心术篇》) 。所谓书法,就是书者品格、气格、情性、学养的综合体现,吴玉如已经用他的行为和作品做了极好的诠释。
吴玉如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习书者一样,长年沉浸在以“二王”为主干的帖学脉系之中,虽然也曾钟情于北碑,但于其间用功至勤的依然还是如《元略墓志》这般遒丽隽美、清逸流畅一路的风格。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北方隆起的罕见帖学高峰,以至于有了与江南帖学巨匠沈尹默并称的“南沈北吴”之说。
吴玉如书
若论吴玉如书法的总体风格何在,我以为就是作品中洋溢的浓郁“书卷气”,这是一种高雅的气质与风度,是一股荡漾绵长的清灵之气。这不仅是他丰厚的学养使然,更是他在艺术上的主动追求使之然。他认为“作文、作诗、作词、作字,皆须胸中一尘不滓,清气盎然。否则,纵有十分功夫,终难超凡脱俗。但此清灵之气又从何来?天赋固有,学养尤要。”他如同历史上众多有骨鲠之气的文人一样,将高雅超逸、一尘不滓不仅作为人生信条,更作为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他那被人们屡屡称道的在薄纸上用淡墨书写的独到效果,也为达此追求产生不可忽视的助力。
吴玉如书
在老先生人生的最后几年,全国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书法热,时至今日经久不衰。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作用下人们社会心理的变化,书法作品风貌称得上是争奇斗艳眼花缭乱。其间以碑学为根基,注重视觉张力,强调雄强孔武者有之;以西方当代艺术为媒介,全然无视传统,一味主张创新者有之;以形式构成理论为框架,刻舟求剑,按图索骥者亦有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兴起了对帖学的再认识。而伴随着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拓展的持续,书法艺术、艺术书法等各类学说,装置书法、日常书写等不同作品纷纷登场,好不热闹。貌似书法领域一派繁荣,若深究下去,这诸多现象难免使人有标新立异、跑马圈地之想。
吴玉如书
对此,吴玉如似乎早有预感,据记载他曾对门人有如是说,“今人作字,率皆剑拔弩张。功夫不到,妄逞险怪,是诚书法中恶道。柔亦不茹,刚亦不吐,能悟斯旨,思过半矣。吾幼嗜临池,不为俗说所摇,于今髮斑斑白,稍有悟。从我学者,无不倾筐倒箧以授,盖惧斯道之不传也。然无天资者,不能领会,聪颖者又多不肯朝夕以之而辄辍,而后知一艺之精之难也。又不多读书者,书法亦不能佳。”而时下一些有识之士又提出文化书法、学人书法的观点,其目的在于倡导书法内在文化性。吴老先生若得知此动向,或许能够感到一些欣慰。
吴玉如书
“好墨轻研喷细香,一方破砚炼时光。能教心迹离尘涴,无际空明浴太阳。”“要名徒茧缚,韶光谁能系?无谓吾言迂,洁己夜安睡。”让我们一边仔细回味着吴玉如的诗句,一边慢慢欣赏老先生那不沾一丝尘埃的书迹吧。
喻建十先生作品:《近人陈师曾诗意图》